山西聚焦“深度贫困区”:更新资源观 摘掉贫困帽

12.10.2017  22:58
原标题:

  山西聚焦深度贫困,更新观念摘穷帽。 李新锁 摄

  中新网太原10月12日电 (记者 李新锁)作为中国扶贫开发重点省份,煤省山西扶贫进入“深水区”。此间,山西方面跳出煤炭窠臼,重新审视自身非煤资源,借此帮助贫困地区摆脱凋敝状态。

  12日下午,山西省政府新闻办举办新闻发布会,邀请山西省扶贫开发办公室主任刘志杰等人详解山西聚焦深度贫困策略。

  据介绍,山西是中国贫困程度较深的省份。在全国14个集中连片特困区中,山西有2个。目前,山西有近半数县属贫困县。截至2016年底,山西还有144.2万贫困人口,贫困发生率5.94%,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公开资料显示,2016年,山西57万贫困人口脱贫,1900个贫困村退出。今年,山西确定14个贫困县摘帽,66万贫困人口脱贫。

  对此,山西省扶贫办主任刘志杰表示,山西时下正在持续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此间,山西一些贫困地区重新审视自身非煤资源,借助生态扶贫、乡村旅游、光伏产业等新产业、新业态,推动经济转型,帮助贫困人口摆脱贫困。

  刘志杰说,山西一些地方生态条件脆弱、耕地质量不高、产业支撑不足、基础设施薄弱,处于深度贫困状态,可谓“最难啃的骨头”。

  此间,根据当地贫困人口规模、自然条件、产业基础等因素,山西确定偏关、宁武、静乐等10个县为深度贫困县,确定3350个深度贫困村,28.47万贫困人口为深度贫困群体。

  按照常规思路,上述地区大多资源匮乏、地处偏远,产业转型升级、贫困人口脱贫困难重重。尤其是在煤炭“黄金十年”,上述地区大多表现平平。

  对此,刘志杰表示,在区域经济转型的背景下,贫困县原有的青山绿水、特色农业等成为后发资源优势。贫困县借此跳出单一煤炭资源思维,带动区域经济转型。

  实际上,刘志杰所说的理念转变源自山西自上而下更新资源观。

  近年来,山西把文旅产业当成战略性支柱产业来打造,那些原本沉睡的青山绿水、老屋古村焕发生机,贫困人口也借此实现脱贫。

  刘志杰说,在临汾市永和县乾坤湾,当地民众依托黄河旅游资源发展乡村旅游。地方政府开发漫山遍野的槐树、槐花,发展“花经济”,让乡间资源生发出产业价值。

  在忻州静乐,这个原本以贫困著称的小县,依托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发展藜麦、黑枸杞等特色产业。如今,静乐已是全球第二大藜麦种植基地,贫困人口因此受益。

  实际上,在脱贫攻坚进入深水区后,山西正在采取超常规手段向“深度贫困”宣战。

  山西省扶贫办计财处处长高耀东表示,在扶贫投入上,山西重点向10个深度贫困县倾斜。2017年,山西拿出中央和省级财政扶贫资金的30.5%,共11.76亿元人民币,倾斜支持10个深度贫困县;同时安排扶贫周转金的22.6%,共4.88亿元人民币上述深度贫困县。(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