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绵系统”铺进西城胡同小院
“就怕下雨积水,倒灌到屋里。”一下雨赶紧往家跑,觉睡不踏实,隔几分钟得起床看看——对住在西城区桐梓胡同2号院的市民娄建钢来说,这样提心吊胆的日子,终于一去不复返了。
铺装透水砖、安装导水管、架设排水泵……渗、蓄、滞、净、用、排,当“海绵城市”的理念在胡同低洼院落生根,困扰居民几十年的老大难问题——雨天积水排不出去迎刃而解。记者获悉,西城区大栅栏街道办与市排水集团去年开始尝试改造两个低洼院落,今年逐步推开,目前在中心城区已完成16个院落的改造。
排水改造治好居民心病
琉璃厂东街的姚江胡同,靠里的1号院,院子不大却有9户人家,二三十位居民。过去多少年,一到下雨天,街坊邻居心里都发慌:雨水咋排出去呢?
到现场一看便知,院里地面比胡同地面低出1.5米左右,像个大坑,积水无论如何也排不出来。
“全靠雨水井自然下渗。”住户张先生在这儿住了十几年,他指着院内的井盖说,下面是一口约2米深的雨水井,遇上连续暴雨,雨水下渗不及就可能漫到院子里,有时候甚至没过膝盖,人也出不去。后来情况好一些,房管所每周都要来抽一次水,赶在下雨前清空。
6月1日起,大栅栏街道办与北京排水集团根据计划对低洼院落进行改造,进场施工半个月,新变化就来了。小院地面换成透水砖,居民家门口新铺装四五个雨水箅子,方便雨水及时下渗并汇入雨水井。
北京排水集团一分公司副经理杨福天告诉张先生,主汛期到来前,他们还要在雨水井内安一台自动水泵,当井内水位达到1米时,泵就能自动开始抽水,通过一条长17米的压力管强排至胡同内的雨水井内。每小时139立方米的抽排速度,对小院来说,可应付50年一遇的大雨。多年来的“心病”就要根治了,张先生别提多开心了。
“海绵城市”理念小院扎根
怎样把“海绵城市”的理念植入到胡同院落之中?排水集团在改造中逐项落实着“渗、蓄、滞、净、用、排”的六字箴言。
杨福天踩了踩脚下,院子里全是新铺的透水砖,透水性比原来大大提高。院内地面的坡度也通过这次改造进行了优化,原来坑洼不平的不规则地面,一到下雨四处流,经过调整后积水将汇集到院落一角的新雨水井。
肉眼看不到的地面下方,是一层30厘米厚的垫层,包括级配碎石、混凝土基层等透水材料,并安装了直径20厘米的壁渗排水管,雨水下渗后能顺着这些导管汇入雨水井。雨水井再通过自然流淌,进入胡同外的市政排水系统。
“我们管这样的院子叫‘海绵院落’。”杨福天说,除了渗水、排水,用一台自吸泵,雨水还能被积蓄收集起来,供居民浇花洒水。
让他感到遗憾的是,胡同院落空间普遍较为狭小,有的甚至连铺设管道转弯的空间都没有,想加一座雨水井更没地方,“蓄”的功能暂时无法实现。
贴心小设计获居民点赞
根据相关统计,西城区的胡同里,共有122个低洼院落,其中不少存在不同程度的下雨积水、排水不畅等问题。
把“海绵城市”理念用于低洼院落改造是从去年开始的。经过大量走访和实地考察,当时选取杨梅竹斜街25号院和耀武胡同23号院进行尝试。结果显示,在去年的几场大雨中,院里再没有出现排水问题。今年起改造以更大规模推进,累计已改造14处。接下来,还准备在东城区东四附近2个院落实施。
桐梓胡同2号院刚刚改造完成。“现在好了,没有后顾之忧。”居民娄建钢如释重负。娄建钢院里生院里长,今年已61岁,因为积水问题,这大半辈子没少受折腾。赶上下雨天,门也不敢出,觉也睡不踏实,老担心雨水倒灌到屋里。
“这个小地漏特温馨。”让娄建钢感到贴心的是,院内地面改造铺装后有一些抬高,他家房门低,铺砖有可能会挡住门,工人施工时特意为他家设计了一处方形槽,比地面略低三四厘米,不影响正常开关门。方形槽内工人特意下了一根铁管,连着不远处的雨水井,即便潲雨有些积水也不用担心。(来源:北京日报 记者:孙杰) 【编辑:刘文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