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淀疏解低端产业发展“高精尖”产业
“借力‘瘦身健体’,海淀区正在加快调整优化城市结构和产业功能布局,努力建设全国科技创新中心核心区。”海淀区委书记崔述强日前表示,贯彻市委十一届八次全会精神,未来几年海淀将坚决退出一般性产业,部分教育、医疗、培训机构也将实现外迁。疏解出来的空间优先用于保障民生、改善生态;另一部分将聚焦产业升级,发展智能硬件、科技金融等战略性新兴产业。
9家企业生产环节外迁
“一般性制造业和海淀作为首都中心城区的战略定位不符,这一两年正在加快退出。”海淀区发改委主任梁捷介绍,截至今年10月底,已经有瑞萨半导体、通达耐火等9家企业实现生产环节疏解及工艺停产退出。其中不乏大的上市企业,例如四方继保,这是一家从事电力传输过程中二次设备核心控制技术的研发、生产、推广和应用的上市公司,经过引导,公司将研发和销售部分留在了海淀上地产业园区,其生产制造环节已于今年上半年外迁至河北省保定市。
海淀商品交易市场这两年来也加快了疏解步伐。2014年至2015年上半年,海淀区共疏解36个有形市场,包括汽配市场、花鸟鱼虫市场、建材市场、五金机电市场、综合贸易市场等;营业面积减少23.3万平方米,出租摊位减少6649个。现存的联想桥金五星市场、四季青锦绣大地市场也在致力于产业转型升级。其中,联想桥金五星市场预计将于明年减少2万平方米的小商品营业面积。
海淀区部分高校也将迁出中心城区。北京城市学院、北京工商大学校区已向顺义杨镇、房山良乡转移5500名学生。同时,海淀区属职业学校办学规模大幅度压缩,今年3所区属职业高中合并为1所,校区减少3个,在校生人数减少16%。
此外,通过开展行政执法活动,全区关停无证照小门店2510家;拆除北太平庄文慧园地区、青龙桥二河开地区、中关村老旧小区等处违法建设135万平方米。
疏解空间优先保障民生
对于疏解腾退出的空间资源,海淀区优先用于改善居民生活条件。例如在关停市场周边同步新建蔬菜零售网点。记者从海淀区商务委了解到,2014年至今,海淀区已在关停市场周边共新建和改造蔬菜零售网点76处,增加售菜面积近5000平方米。目前,全区已形成拥有601个蔬菜零售终端、327个规范化早餐门店的便民服务体系。
海淀区商务委主任王澎介绍,按照《海淀区菜篮子工程三年行动计划(2016—2018)》,海淀区还要进一步加大蔬菜销售网点建设的支持力度,力争到2017年底,扶持售菜面积在20平方米以上的零售网点500个;到2018年底,扶持总数达到700个。
另外,为保障蔬菜供应,从今年11月起至明年2月29日,海淀区有229个蔬菜销售网点,将为居民每天提供6到10种低于超市平均指导价的平价菜品。
部分腾退空间被建成了绿地,改善居民生活环境。海淀田村路街道关停辖区7家不同规模的废品收购站,利用腾退空地和其它空白地,结合老化绿地改造,在地区建成了109个“口袋公园”,方便居民休闲。海淀唐家岭地区“城中村”经过整体改造,现在建成了2300多亩的中关村森林公园,大大提升了地区生态环境。
低端业态转型升级
部分疏解腾退空间资源,被集约化利用,发展新兴产业。“最好的例子就是中关村西区。”梁捷介绍,这里曾经是著名的电子大卖场,这几年通过产业疏解和业态调整,西区已经变成科技金融、智能硬件、知识产权服务业等高精尖产业重要聚集区。数据显示,和2010年相比,中关村西区的商业面积减少了47%,其中电子卖场面积下降了65.3%。海龙大厦挂牌为中关村智能硬件创新中心,科贸电子城调整成为中关村互联网教育创新中心,新东方、华图等多家知名上市公司及行业知名企业先后入驻。
全国闻名的海淀图书城,因受电子商务冲击,经营态势下滑。通过区属国有企业回购、回租图书城部分楼宇资源,海淀区将其调整转型为中关村创业大街。成立一年来聚集了车库咖啡等新型创业服务机构30余家,入孵创业团队超过600个,日均孵化创业企业1.6家,融资总额超过17.5亿元,成为全国创新创业的新地标。
海淀四季青镇西郊汽配城,曾经是我国北方地区规模最大、品种最全的汽配市场,但由于其目前已经不符合区域发展定位,今年9月已实现关停。未来将在现有土地上打造“科技、金融、文化”相融合的现代金融文化产业园。
海淀区相关负责人表示,用于产业发展的疏解空间,将进行优化布局,聚焦提升“高精尖”创新型经济发展水平。全区将以中关村科学城为核心,以中关村大街为主脉,贯通南北,联动东西,形成高端高效的产业空间新格局。
来源:北京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