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淀将基本建成全国科技创新中心核心区

03.12.2015  01:57

  光明网北京11月27日电(记者 李国强) 11月25日,北京市委十一届八次全会闭幕,审议通过了《关于制定北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和全会决议。日前,海淀区委书记崔述强就海淀区建设科技创新中心、进行城市功能疏解,贯彻落实市委十一届八次全会精神的措施介绍了基本情况。

  打造全球高端创新要素聚集配置中心

  “硅谷以不到美国1%的人口创造了全美12%的专利产出,吸引了全美超过40%和全世界14%的风险投资,每年的风险投资高达70亿美元。纽约集聚了全美10%的博士学位获得者、10%的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以及近40万名科学家和工程师”崔述强说。

  崔述强告诉记者,中关村核心区有北大、清华等高校83所,每年毕业大学生近20万人,区内聚集了以中科院为代表的科研院所138家、国家工程研究中心23家、国家重点实验室50余家,两院院士580余人,占全国37%。2014年,海淀区发生股权投资案例近200例,投资额340亿元。

  据了解,海淀区将重点围绕“一城三街”加快聚集创新创业人才、科技金融、技术转移、知识产权、创业服务等高端创新要素,加快建设技术创新总部聚集地、科技成果交易核心区、全球高端创新中心及创新型人才聚集中心。

  “海淀要在航空发动机、量子通信、智能制造和机器人、重点新材料、脑科学、健康保障等优势领域,积极参与实施一批关系国家全局和长远的重大科技项目,打造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的制高点。”崔述强说。

  同时,海淀将主动推动国家创新基础平台建设,配合北大、清华、中科院和行业领军企业,重点培育一批体量更大、学科交叉融合、综合集成的国家实验室。

  未来,核心区将重点围绕智能制造、集成电路、通讯芯片、航空发动机、石墨烯新材料,为首都经济提质增效、保持中高速增长注入新动力。崔述强表示。

  核心区要发展,关键靠人才。但目前中关村外籍人口占比不足1%。而英国政府2013年启动的“天狼星计划”,要求创业团队成员一半必须是非英国居民,以吸引国际优秀的人才,伦敦政府还为优秀的科技创业人才提供免雇主担保签证。

  海淀区人才优先发展战略突出“高精尖”导向,通过建设人力资源产业园,探索创新人才引进政策和方式,改善人才流动方式,打造世界高端人才聚集之都的高地,使海淀建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强区。崔述强说。

  疏功能减人口,加强人口规模调控

  海淀在通向全球高端创新要素聚集配置中心的路上,还将率先实现疏功能减人口,严格有序地控制增量、疏解存量,加强人口规模调控,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管理,提升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

  崔述强告诉记者,要实现就地淘汰一批,转移疏解一批,改造升级一批,坚决退出一般性产业,推动部分教育、医疗、培训机构等服务功能疏解。对疏解出来的空间进行优化布局。以中关村科学城为核心,以中关村大街为主脉,贯通南北,联动东西,形成高端高效的产业空间新格局。

  “强化以水定人、以水定产、以业控人、以房管人、以证管人,坚持通过经济转型、产业升级、打非治违、出租房屋管理、地下空间清理等措施带动人口结构调整。”崔述强表示。

  同时,海淀将形成四通八达、安全快捷的城市路网体系。实施一批疏堵工程、停车场建设工程。理顺交通工作管理体制,从严加强交通管理。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形成完善的“智慧城市”体系,实现网络宽带光纤全覆盖。

  此外,全国文明城区建设工作实现常态化、长效化。健全城市服务管理体制机制,率先实现城市管理现代化。实现动态消除百姓身边的环境秩序脏乱差问题,努力实现城市环境面貌整洁有序。

  今年8月,海淀区制定出台了《关于落实北京市委市政府贯彻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意见的若干措施》,提出了36条落实措施,率先在全市各区县中完成顶层设计和领导机构组建。据了解,截止10月底,瑞萨半导体、通达耐火等9家企业实现生产环节疏解及工艺停产退出。其中,京辉气体公司已转移疏解至房山区,四方继保公司已将生产环节外迁至河北省保定市。

  据统计,自2014年至2015年上半年,海淀区共疏解36个市场,营业面积减少23.3万平方米,出租摊位减少6649个。

  在“双创”背景下,海淀区将自身有经验的创业孵化服务标准化,将创业生态整体输出,使河北创业企业在当地即可享受到优良的创业服务,同时吸引适宜的北京创业项目到当地发展。

  在推进国有企事业单位和集体经济业态调整升级方面,风机二厂由于生产部门外迁、厂区被整体出租,从2010年到2014年经层层转包,厂区院内新建、改建、扩建建筑物45处,建筑面积约3万平方米,形成了以公寓式住宅为主的外来人口聚集的出租大院,环境脏乱差,存在较大的安全、消防隐患。经过多部门联合综合执法,目前已全部拆除,疏解人口4400多人。据介绍,下一步将按照高精尖要求,这里将发展智能硬件等新兴产业和承载重大科技项目发展。

  另外,清理整顿集体土地上不合首都功能定位的低端企业548家,整改面积129.4万平方米。

  推动区域教育资源辐射输出

  在有序推动区域教育资源辐射输出方面,据介绍,北京城市学院、北京工商大学向顺义杨镇、房山良乡转移5500名学生。大幅压缩区属职业学校办学规模,今年将区属3所职业高中合并为1所,校区减少3个,在校生人数减少16%。

  此外,今年以来,海淀区先后开展了“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加强行政执法”活动、违法群租房专项治理、地下空间治理、遏制查处违法用地违法建设夏季和冬季专项行动等,注重发挥依法行政,为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提供有力法律保障。

  此外,海淀区加大了对“五小企业”、“六小门店”等业态调整力度,关停无证照小门店2510家;目前已拆除北太平庄文慧园地区、青龙桥二河开地区、中关村老旧小区等处违法建设135万平方米。同时,海淀区全面推进“以业控城、以房管人、以水定人”,统筹一般性产业有序退出,加强非住宅房屋租赁管理,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以“零容忍”的态度严肃查处非法采水盗水等专项治理活动。

[责任编辑:杨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