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淀严控人口增量 优化空间布局

30.11.2015  17:22

  中新北京网11月30日电 (记者 于立霄)“十三五”期间,北京市海淀区将通过经济转型、产业升级、制造业退出、低端市场关停等一系列举措,严格有序地控制人口总量,走上“瘦身健体”的发展道路。

   探索实行项目人口评估

  北京市海淀区委书记崔述强介绍说,海淀区将探索实行项目人口评估,实现就地淘汰一批、转移疏解一批、改造升级一批、坚决退出一般性产业,推动部分教育、医疗、培训机构等服务功能疏解,对疏解出来的空间进行优化布局。

  北京市海淀区强化以水定人、以水定产、以业控人、以房管人、以证管人,通过经济转型、产业升级、打非治违、出租房屋管理、地下空间清理等措施,带动人口结构调整。

  关停低端市场、调整产业升级是疏解非首都功能的一个重要手段。截止10月底,瑞萨半导体、通达耐火等9家一般制造型企业已经停产退出。一家生产高纯度气体的企业也已转移疏解至房山,解决了当地就业,带来了一定经济效益。

  按照“市场疏解、拆违先行”的思路,关停撤调低端有形市场。自2014年至2015年上半年,海淀区共疏解36个市场,营业面积减少23.3万平方米,出租摊位减少6649个。清理整顿低端企业548家,关停无证照小门店2510家。

  部分教育资源、培训机构等也向外疏解。北京城市学院、北京工商大学向顺义杨镇、房山良乡转移5500名学生。同时,大幅压缩区属职业学校办学规模,今年区属3所职业高中合并为1所,校区减少3个,在校生人数减少16%。

   低端业态转型高精尖

  对于疏解腾退的空间将加强生态环境建设、适量置换成为聚人少的高精尖业态,实现空间资源的集约高效再利用。

  据北京市海淀区发改委主任梁捷介绍,中关村西区曾是全国著名电子卖场,目前通过产业疏解和业态调整,已经转变成科技金融、智能硬件、知识产权服务业等高精尖产业重要聚集区。

  自2009年海淀区启动中关村西区业态调整提升以来,商业面积比2010年减少了47%,其中电子卖场面积下降了65.3%,海龙大厦挂牌中关村智能硬件创新中心,科贸电子城调整成中关村互联网教育创新中心,新东方、华图等多家知名上市公司及行业知名企业先后入驻。

  曾经闻名全国的海淀图书城调整转型成为中关村创业大街,成立一年来,聚集了车库咖啡等新型创业服务机构30余家,入孵创业团队超过600个,日均孵化创业企业1.6家,融资总额超过17.5亿元,成为全国创新创业的新地标。

  对部分腾退出的空间,还将用于城市休闲空间、公共绿地等建设,进一步提升改善区域生态环境。

  位于西北五环外的唐家岭地区,曾是海淀北部著名的“城中村”、“蚁族聚集区”,经整体改造,该地区已建成2300多亩的中关村森林公园,为周围居民和中关村高新企业职工提供了一个休闲、健身的好去处,居住人口由原来的5万人降至1.3万人左右。

   腾退空间优先保民生

  北京市海淀区在疏解低端市场的同时,将腾退出的空间首先用于改善居民生活条件。目前,海淀区在关停市场周边新建和改造蔬菜零售网点76个,增加蔬菜面积近5000平方米,全区已形成拥有601个蔬菜零售终端、327个规范化早餐门店的便民服务体系。

  据北京市海淀区商务委主任王澎介绍,近两年来,市、区财政已投入近9000万元,用于规范建设菜篮子、早餐等便民商业网点。

  北京市海淀区印发了《海淀区菜篮子工程三年行动计划(2016至2018年)》,按照平均每个社区、村都有一个规模售菜点的目标,制定了相应的资金支持标准,力争到2017年底扶持蔬菜零售店面积在20平方米以上的零售网点500个,到2018年底扶持总数达到700个。

  据介绍,从今年11月起至明年2月29日,海淀区组织辖区内各类蔬菜零售网点,开展“蔬菜保供应,平价惠民生”的活动。目前,已有229个规范网点参与进来,参照北京市发改委价格监测中心公布的日平均菜价,每日提供6-10种低于超市平均价的平价蔬菜。(完) 【编辑:陈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