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华人热议十九大:愿搭乘中国“高速快车”贡献自身力量

20.10.2017  10:44
原标题:

  中国侨网10月19日综合报道,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胜利召开,在海外华人华侨圈中成为了热点话题,他们纷纷表示,中国在全球的影响力与日俱增,身在海外,看到祖(籍)国日益昌盛,内心充满了自豪感。他们期待可以更多地参与到中国的发展中,把握最好的“潮流”机遇,为祖国的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十九大刷爆华人圈,华人华侨成为中国改革发展的受益者

  十九大成为了整个华人圈最受关注的话题。随着国内经济的飞速发展,中国在世界舞台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国家的发展也让旅居海外的华人倍感受益。海外华人华侨纷纷表示,对中国五年来的伟大成就深感骄傲自豪,坚信祖(籍)国将创造更大辉煌。

  美国知名侨领方李邦琴说道:“从始至终我最大的感受就是,中国从一个大国到富国到强国,现在步入国际舞台,这个大会就充分表现出了这种精神。中国的发展有一个特色,不忘本来,吸收外来,改善将来,所以才能完成国内小康程度和国际化程度的转变。在国际上也从一个参与者到贡献者和引领者的角色转变,而且不称霸,不扩张,和国际社会共商共建共享和谐世界,‘一带一路’就是将这种理念带到全世界的一个途径。我想这些都是我们中国的软实力,是将来引领世界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一个基本原则。作为一个在外漂泊76年的华人,看到祖国这么强大这么有担当,觉得非常感动。”

  全日本华人华侨联合会会长刘洪友表示:“中国的发展,使我们在海外更有尊严、地位与机会;更有工作、学习的劲头;更有生活的奔头,也更有报效祖国的责任感与迫切感。”

  “中共十九大的召开,离‘中国梦’的实现更近了一步。强大的中国,是华人华侨的靠山。相信十九大后,会让我们看到一个更加繁荣富强的中国,增强我们在海外创业、安居的信心。”澳大利亚维多利亚州华人社团联合会主席苏俊希说。

   中国留学生:被赋予新的使命,矢志留学报国的信念不动摇

  在法中国留学生吴易欣表示:“国家的强大深刻影响着海外华人以及留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我们也将会更加努力学习、早日归国,为国家发展和民族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在西班牙,留学生段炼对于习近平总书记对青年的寄语和期望感到非常振奋:“这让我更坚定理想信念,一定要努力奋斗和学习,尽早报效祖国。”

  在数以万计的中国留学生看来,现阶段留学最重要的是把握当下,要认真、努力读书,刻苦钻研,砥砺奋进,在新的阶段实现新的跨越、实现自身价值。在外中国留学生需要中国的发展,除了拥有前辈们的爱国之情、强国之志、报国之行,还包括自我价值与个人梦想的实现。

  就读于美利坚大学国际关系专业的王政棋对记者表示,中国是海外学子引以为豪的一张“名片”,这张“名片”让中国留学生受到越来越多外国人的尊重,同时,中国的文化也越来越受到外国同学的喜爱。

  就读于乔治城大学公共政策学院研究生黄瑞阳说:“这次大会有很多外国同学关注这件事。他们问我对会议的看法是什么。这让我感觉到中国的影响力在西方正在日益增强,在国际社会中变得越来越重要。”

   海外华商:勇立潮头 奉行“一带一路”互利共赢发展之路

  过去五年中,G20峰会、“一带一路”高峰论坛以及金砖国家会议的成功举行,证明了中国日益提升的国际影响力。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投资机会不断增多,发展环境不断开放,越来越多的侨商将视线转回中国,为侨企扎根中国、走向世界提供了良好契机。

  美国华人企业家联合会会长施乾平表示,作为生活在海外的华侨华人,切身感受到世界各国对中国态度发生的变化,中国在国际舞台上赢得越来越多的尊重。他说:“我们虽然生活在海外,但从没忘记自己是炎黄子孙,祖国是我们强大的后盾,祖国的强大和发展为我们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历史机遇,我们华人华侨关注祖国发展的同时,更应该牢牢抓住历史机遇,发展自己的事业,为祖国创造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同时树立祖国良好的海外形象。”

  波士顿金融科技行业创业者何健说:“作为第一代移民,我对祖国感情非常深厚。中国经济正处在一个关键的转型时刻,报告提到创新是推动发展的第一动力。我现在自己也是在创业,做金融软件,希望今后有机会和国内的企业合作,开发中国市场,祖国的发展,也可以为我们提供便利。”

  中国正通过“一带一路”建设向世界注入经济能量,向世界分享成功经验及海量机遇,为华人华侨事业的发展提供新机遇,为地位的提升提供保障。

  对于很多东南亚国家来说,“一带一路”是加深、加宽中国和沿线国家的贸易往来和人文交流。

  大马学者胡逸山表示,十九大期间,海外人士最关注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并称赞“一带一路”是中国外交近年来的最大亮点。期望十九大后,中国在继续推动世界自由贸易的议程方面,能够起领头羊的作用。

  作为英国新一代华人科技创新领域代表宰承峰真切的体会到十八大之后中国在经济治理体系方面的改革,以及中英双边在经贸金融、创新方面合作的加强。他表示,虽然常在伦敦,但时刻关心祖国发展,包括他成立的企业本身就服务于连接中英双方市场,从祖国的发展中得益,感受到两国经济贸易往来所创造出的新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