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宁夏西海固脱贫变迁 原创民族歌剧《山海情》在京首演

01.10.2022  20:28

原创民族歌剧山海情》剧照。(摄影:中新社记者 田雨昊)

  中新网北京新闻10月1日电 (徐婧)9月30日,在国家广播电视总局电视剧司的大力支持下,由国家大剧院与中共北京市委宣传部、中共福建省委宣传部、中共宁夏回族自治区委员会宣传部联合出品、东阳正午阳光影视有限公司荣誉出品的原创民族歌剧《山海情》在国家大剧院拉开首演大幕。

深情刻画  演绎西海固脱贫变迁史

  国家大剧院根据同名电视剧改编推出的原创民族歌剧《山海情》,聚焦20世纪90年代以来宁夏西海固人民的脱贫变迁史。歌剧的上半场讲述了“吊庄移民”政策指导下,西海固贫困百姓克服重重困难,搬迁到银川附近的平原;下半场讲述了在东西部协作制度的保障下,福建援宁团队帮扶宁夏百姓发展特色产业,走出贫困,建设闽宁村(后改名为闽宁镇)新家园。

  演出当晚,指挥家吕嘉携手国家大剧院合唱团、管弦乐团与主演们一同全情投入,以高水准的演唱、演奏,饱含真情的表演,打动了全场观众。

  开场国家大剧院合唱团的唱段《苦瘠甲天下》,唱词与旋律形象展现了西海固地区“十年九干旱,路远沟连连”的地理环境,刻画出生活悲苦、出路难寻的百姓群像。饰演得福的男高音歌唱家王宏伟把西北汉子的率真、青年干部的坚韧和魄力,塑造得深入人心;女高音歌唱家龚爽嗓音甜美,表演生动,把水花从渴望爱情的小女孩,转变为坚强女性的这一成长过程,塑造得极有层次。其中,《花儿三唱》是水花最具代表性的唱段,朗朗上口的旋律在剧中多次出现,在不同的情境中唱出不同的情绪,唯美而触人心弦。

营造意境  舞美设计融入宁夏元素

  据介绍,为塑造真实可感的人物,导演王筱頔要求所有演员在对白部分使用方言。有别于电视剧的多景别、多视点、多线性的叙事方式,歌剧《山海情》力求在舞台方寸间有序地承载“天高地阔”的空间立意,突破舞台的局限去传达更多的信息。

  有着丰富视觉经验的舞美设计季乔,吸收、融入宁夏的自然景观与人文元素,运用“诗化”的空间语态,打造广博的戏剧意境。舞台空间被他分为前区与后区二大区域。前区是现实主义的表达,使用写实的微缩景观,表现过去的生活场景;后区则是人文关照的表达,使用3米高的斜坡转台,写意地表达“致富之路”。斜坡面做了浅浮雕处理,以贺兰山脉的肌理结合宁夏岩画的特点,由下而上雕刻了从原始时期至绿水青山的新生活。

携手共进  再现闽宁镇发展传奇

  歌剧《山海情》让闽宁镇的故事再次被人们忆起,这是一次有计划、有组织、大规模的开发式扶贫,是一条跨越了400多公里的生态移民之路。在“闽宁模式”下,曾经贫困的西海固已成为百姓富足,安居乐业的特色小镇。

  据福建省东西部协作工作办公室统计,26年来,福建省39个县(市、区)、108个乡镇、227个村(社区)先后与宁夏9个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和闽宁镇、101个乡镇、211个行政村开展点对点、一对一帮扶。累计帮扶资金44.28亿元,完成危房危窑改造2000多户,援建公路385公里,脱贫攻坚期内带动当地就业近10万人,援建妇幼保健院、医护培训中心等卫生项目323个,先后新(扩)建学校236所,资助贫困学生9万多名。

  值得一提的是,在观看首演的观众中,还有国家大剧院通过公益座邀请的北京市脱贫攻坚优秀个人代表,携家属一同观看这部讲述他们身边故事的民族歌剧。“通过这些经典剧目的演出,可以让更多人了解脱贫攻坚人物背后的故事,知道美好生活的建设需要大家的共同参与。”2019、2021年两度获民建中央脱贫攻坚先进个人的冀永强表示,《山海情》的故事很感人,也非常接地气。乡村振兴工作还需要做更多努力,只有更多人参与,才能将乡村建设得更美丽。

  据悉,歌剧《山海情》本轮演出将持续至10月5日。10月1日晚,将由马小明、徐晶晶、陈大帅、马腾、陈滢竹等另一组演员进行演出;10月2日晚,该剧还将举办福建专场演出。(完) 【编辑:陈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