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王文:青春梦想尽在家国情怀

06.06.2016  21:18

5月17日在北京召开的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青年学者王文受邀参加了会议,这位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研究员、执行院长,是本次会议最年轻的发言代表,1980年出生于义乌。他的发言主题是《新一代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的探索与使命》。

自从受邀参加座谈会以来,王文原先“满负荷”的工作状态升格为“超负荷”:不间断地参加贯彻落实总书记讲话的各级会议、应约撰文、在短信微信中回复朋友们的问题……

这些天每天只睡三四个小时。”记者近日与王文取得电话联系时,他刚刚结束一个会议,还没来得及吃午饭。他告诉记者,目前人大重阳金融研究院最大的挑战,“是要让全院进行制度创新与规范改革,让所有同事戒骄戒躁,再接再厉,以此为新起点,跟上党中央、全社会对我们这家新型智库的更高要求。

   青年学者 勇于担当时代责任

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的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参加的有国内哲学社会科学领域德高望重的老专家、成果丰硕的学术带头人,也有崭露头角的后起之秀。王文代表青年学者最后一位发言。

他所在的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是一所中国特色的新型智库,聘请了来自10多个国家的85名前政要、银行家、知名学者为高级研究员,其中包括前总统、前外长等。2014年以来,这家研究院连续两年入围由美国权威机构评定的“全球智库150强”。这份榜单上仅有7家中国智库连续入围。

在王文看来,出生在上世纪80年代的一批青年学者,正在成长为哲学社会科学领域的一支生力军。这一代人的特点是,成长、求学、思想成熟的历程与改革开放背景下中国高速发展的进程同步。

80后学者从事业的起步期就可以平视世界同辈。”王文说,“我们以亲身经历越来越深刻地感受到,当代中国实践是伟大的,对人类文明来说是一笔宝贵、独特的经验与财富。这正是新一代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有可能超越前辈、超越西方的现实根基,也是坚定信念、扎根本土的时代源泉。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类社会每一次重大跃进,人类文明每一次重大发展,都离不开哲学社会科学的知识变革和思想先导。“这把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和繁荣提升到国家综合竞争力的战略高度。对于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是一件非常令人振奋的事。”王文说。

这些天,王文一直在细细体会习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越来越感受到党中央对青年学者的期望、勉励与鞭策。“这次座谈会让我们的工作越来越有方向、研究越来越有意义,让我们每天所做的事情都与时代、国家、世界的命运结合在一起。我们很幸运。”王文说。

   怀揣梦想 先经商后潜心学业

作为最年轻的与会专家,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结束后,王文在座谈会现场发言的照片刷爆了义乌的许多社交论坛和朋友圈。这位80后青年学者的成长经历,也成为家乡人关注的焦点。尽管王文本人不愿多透露,但记者还是发现了他许多堪称“传奇”的经历。

少时务过农、开过书店、当过商贩、摆过地摊、做过老板,后潜心学业。”2013年,王文在他的专著《大国的幻象》封面折页简历栏是这样写的。了解义乌商业特点的人都知道,很多经商的义乌人少年时代的履历都很特殊。

难能可贵的是,王文有过经商经历后,没有选择成为小老板,而是先后在兰州大学、香港浸会大学、南京大学-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中美文化研究中心、北京大学就读。2005年研究生毕业后,他加入人民日报社,2010年任《环球时报》编委(主管评论)与社评起草人,参与写作了1000多篇社评,还曾在20多个国家短期工作,采访过上百位政要名流。

2012年9月,为庆祝高中母校义乌二中三十周年校庆,王文在家乡媒体发表了一篇题为《无论顺境与逆境,都需怀揣梦想》的文章,其中说道:“这些年,我常在不同的国家与地区工作或学习,我遇到过许多超乎寻常的人与事。偶尔我会问自己,一个土生土长的义乌人怎么能走那么远?”王文的答案是:“母校二中最早培养了我一颗追求梦想的心。

这段话不仅鼓励了母校学弟学妹们,更是他从一名农村学生成长为新一代青年学者,不断追求人生梦想的真实写照。几年前在美国,他遇到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这位曾推动中美建交、享誉世界的外交家对他说,只要有梦想,人就是最富有的。

2013年初,王文参与创办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研究院可谓从零起步,起初只有他一个人。在学校与捐赠人的支持下,研究院明确定位为“新型智库”。当年4月中旬,他在《人民日报》撰文写道:“中国要有一个长远的未来,需要知识和思想的崛起。”事实证明,重阳金融研究院的选择是有前瞻性的。当年4月底,习近平总书记对建设中国特色新型智库作出重要批示。2013年11月,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建设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立健全决策咨询制度。它表明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已成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组成部分。

3年多来,王文撰写、牵头的重要研究报告有10多篇,连续3年参加G20峰会,与G20国家许多领导人均有面对面交流。他个人还出版多本专著、编著与译著,先后获得“2014年中国智库十大代表人物”“2015年中国最佳评论作品奖”“2015年中国改革发展领军人物”等荣誉。此外,他还兼中国金融学会绿色金融专业委员会秘书长、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社会主义研究中心常务理事等,并在多所大学担任客座教授。

脚踏实地 为国家发展而思考

在参与创办重阳金融研究院之前,作为《环球时报》主管评论的编委,王文经常参与网上讨论。他旗帜鲜明地表达爱国立场,倡导理性面对中国发展中出现的问题。

如今的王文,对当时的讨论又有了更深刻的理解。“现在一些网友往往把个人情绪片面放大,要么像堂·吉诃德那样空对空;要么无的放矢,缺乏调研;要么缺乏见识,没有足够的全球视野。”他认为,社会需要批评,但更需要有建设性的意见,而不是自怨自艾,更不是信口开河。

一万句无益的抱怨,不如一次有益的尝试,我们需要客观理性地审视当前中国发展的问题。”从媒体人转型智库人后,王文不再只是“呐喊”,而是花更多时间去思索。3年多来,王文与团队不满足于从学术文献中找选题,还从社会实践中发现问题。2013年建院初期,针对后金融危机的迫切问题,重阳金融研究院在北京召开了第一次G20智库论坛,并每年召开G20智库论坛。

研究院不满足于学术研究,还为推进国家战略贡献思想力量。过去一年多,重阳金融研究院先后推进了中国-土耳其、中国-美国等多轮重大的双边智库“一带一路”对话,传播中国的重大政策主张,推动各国之间的政策沟通与民心相通。

研究院同样不满足于书本知识,还进行实践调研。3年多来,重阳金融研究院调研了40多个国家和国内上百个县市“一带一路”建设情况。“我们并不是人云亦云,而是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在现实问题中开展研究,为各决策部门寻找解决方案。

在王文看来,当下,亟需青年学者尤其是智库学者发现问题,咨政建言,推动决策者解决问题。他说,80后要有勇气去解决当下的难题,青年一代不能只满足于书斋,而是应更多地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为国家持续发展而奋斗。因为这既是时代的迫切召唤,更是未来的发展之需。

高中时代,王文的梦想是一定要上大学,成为一名对社会有贡献的人。从《环球时报》到重阳金融研究院,他更是感到,一个国家的繁荣和稳定对每个人是多么重要。“过去是为国家发展而呐喊,现在是为国家发展而思考,都是一种家国情怀的延续。”王文说,当个人能与时代、社会、国家的命运紧紧相扣时,会产生一种巨大的幸福感。

原文链接:

[浙江日报]王文:青春梦想尽在家国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