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强化湿地保护与修复
04.04.2018 07:36
本文来源: 林业网
从保护“优先”到“全面”保护
浙江杭州西溪湿地风光。 (资料图片)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强化湿地保护和修复”。新时代有新要求,浙江省日前印发《关于加强湿地保护修复工作的实施意见》,明确各级政府对本行政区域内湿地保护负总责,政府“一把手”承担主要责任。浙江湿地由此从保护优先转入全面保护的新阶段,力争到2020年,全省湿地面积不低于1500万亩,湿地保护率提高到50%以上
保护开发,严守湿地红线
制定20多个专项规划,对部分生态环境较好、湿地特色显著的区域实行封闭保护
一场冬雪过后,浙江杭州的西溪湿地银装素裹,碧水、池鱼、飞鸟相映成趣,宛若仙境。这里是目前我国唯一一个集城市湿地、农耕湿地、文化湿地于一体的国家湿地公园,是罕见的城中次生湿地。
这样的美景之所以呈现,得益于浙江多年来对生态的重视。
湿地被誉为“地球之肺”,浙江有湿地面积1665万亩,占全省面积的10.9%。如何在发展进程中守住湿地红线,是浙江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的重要课题。
2003年,浙江以西溪湿地建设为开端,开启了湿地保护和开发并重的探索之路。为最大限度保护西溪湿地资源,降低人类活动对西溪湿地生态系统干扰,杭州市制定了20多个专项规划,对一部分生态环境较好、湿地特色显著的区域实行封闭保护。公园内保留了少量的农民房屋,小部分的建设也都采用绿色、环保材料;外迁居民2226户和上百家企业,清运生活垃圾350万立方米……
历经12年发展,西溪湿地成功打造出了“中国第一个国家湿地公园”品牌,实现了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的协调发展。
以西溪湿地建设为样板,浙江针对全省湖泊、河流、滨海、沼泽及人工湿地5种不同的湿地类型,建设各具特色的湿地公园。据统计,全省共建立30余个省级以上湿地公园,每一个湿地公园都专门设立了宣教中心,让游客在游览中拓宽对自然的认识,加强保护意识。
近年来,浙江湿地保护力度不断加强,让许多濒临干涸的湿地重新焕发生机。截至2017年底,浙江已有国际重要湿地1处,国家湿地公园12个,国家城市湿地公园4个,省级湿地公园37个,湿地及湿地有关的自然保护区11个。
因地制宜,实施精准修复
切断污染源头、精准修复、岛岸绿化……针对性措施让湿地面积增加、生态环境明显改善
浙江湿地类型多样,功能退化程度不一。为此,浙江各地因地制宜,针对不同的原因,结合湿地类型和功能,实行精准化修复。
每年冬天,在杭州湾跨海大桥西侧的滩涂湿地上空,总会盘旋着几十万只越冬的候鸟,它们或嬉戏玩耍、或悠闲觅食,这里俨然一个鸟类天堂。
杭州湾是我国沙质和淤泥质海岸的最南线,处于“澳大利亚——西伯利亚”候鸟迁徙路径的中间位置,是重要的迁徙鸟类中转停歇地和越冬地。为了吸引更多水鸟在此栖息繁衍,杭州湾于2005年启动了湿地保护工程,并在二期规划中划出大面积的滩涂湿地用于水鸟保护,湿地公园也在恢复重建区构建适宜水鸟生存的环境。
经过近几年的保护性开发,杭州湾湿地吸引了越来越多的珍贵鸟类,湿地鸟类从保护前的50多种增加到现在的240多种,其中国家级保护鸟类就有27种。同时,旅游经济开发和生态环境保护形成了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截至去年11月份,湿地公园累计接待游客数量约35万人次,门票收入约1600万元。
与杭州湾控制滩涂围垦不同,位于绍兴诸暨市的白塔湖湿地,采取切断污染源的方法开展湿地修复。
白塔湖有“浙中小洞庭”的美誉,是江南地区少有的农耕式河网湖泊湿地。十多年前,白塔湖因污水排放及村民养殖珍珠、填湖造地,导致湿地面积逐渐缩减,水质一度恶化到劣Ⅴ类水。“几十米宽的河道,只剩下五六米宽的通道供船只勉强通过。”附近村民说,因为到处养珍珠,水质越来越差,村民再也不敢下河游泳了。
2008年起,诸暨市实施精准修复,湿地内全面禁止珍珠养殖,并对周边19个村庄开展改建污水管网设施工程,从源头切断污染源。当地还投入约1.5亿元资金,开展了8期湿地修复工程,共疏浚河道57.3公里,清淤130.3万立方米,木桩护岸85公里,岛内植被修复、岛岸绿化3800余亩。
如今,重新拥有了碧水蓝天的白塔湖,让附近村民的日子跟着红火起来。何富明世代居住在白塔湖畔,“我打出‘白塔湖富民鱼干’品牌,来玩的游客常会捎走一两条。”何富明说,他的鱼以每公斤30元的价格销售,一年销售额达30多万元。办农庄饭店、卖特产胖鱼头、参与湿地项目承包……不少村民都因白塔湖的变化找到了新的绿色致富门路。
制度保障,“一把手”负主责
完善湿地分级管理体系,实行湿地保护目标责任制,建立退化湿地修复制度
良好的湿地生态,该如何保持?制度保障是重要手段。
早在2012年,浙江省就出台湿地保护条例,将湿地保护全面纳入法制化轨道。日前,浙江又印发《关于加强湿地保护修复工作的实施意见》,在湿地分级管理体系、湿地保护目标责任制、退化湿地修复制等方面完善制度建设,力争到2020年,全省湿地面积不低于1500万亩、自然湿地面积不低于1200万亩,建设100个湿地公园或城市湿地公园,湿地保护率提高到50%以上。
完善湿地分级管理体系。浙江根据生态区位、生态系统功能和生物多样性,将全省湿地划分为国家重要湿地、地方重要湿地和一般湿地,探索湿地管理的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在重要湿地设立湿地管护公益岗位,开展县、乡、村三级管护联动网络工作试点。
实行湿地保护目标责任制。各级政府对本行政区域内湿地保护负总责,政府主要领导承担主要责任,其他相关领导在职责范围内承担相应责任;将湿地面积、保护率、生态状况等指标纳入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评价考核,采取奖励机制和终身追责机制;对划入生态保护红线的湿地实行严格管控,对已经批准征收、占用的湿地,用地单位按照“先补后占、占补平衡”的要求,负责恢复或重建。
建立退化湿地修复制度。对未经批准将湿地转为其他用途的,按照“谁破坏、谁修复”的原则实施恢复和重建。能确认责任主体的,由其自行开展湿地修复或委托具备修复能力的第三方机构进行修复。
浙江省林业厅相关人士告诉记者,近年来,浙江通过“千村示范、万村整治”“五水共治”等工程为湿地修复打下良好基础,今后,河道清淤、河岸修复、水生植物配置等工作要齐步跟进,在现有基础上实现湿地自然修复、自然净化、持续发展。(记者 黄平 实习生 徐燕飞)
本文来源: 林业网
04.04.2018 07:36
天坛二月兰开出一片“香雪海”
北京市属公园在进行景区改造过程中,Bj.Chinanews.Com
[森林旅游]四川省一季度实现林业生态旅游直接收入221亿元
四川省一季度实现林业生态旅游直接收入221亿元 林业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