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有可测风云 精细气象服务护航冬奥赛事
中新社北京2月9日电 (记者 杜燕)原定于2月6日11时开始的高山滑雪男子滑降比赛,因大风天气推迟至2月7日12时开始。气象团队严密监视天气动向,持续提供精准的气象服务,护航比赛顺利完成。
作为冬奥会的重要保障内容之一,气象服务保障备受关注。2月9日,参与冬奥气象服务保障的专家们在2022北京新闻中心举行的“双奥之城·看典”之“太阳照常升起”直播活动上,解密团队如何“百米级、分钟级”看“风吹云动”,让“天有可测风云”成为现实,为冬奥比赛提供可靠的气象服务保障。
复杂山地的气象预报是国际公认难题,隔着一道山脊,气象环境就可能有很大区别。
位于北京市延庆区的小海陀山海拔约2200米,山地地形复杂,可谓“一天变四季”“百米不同天”。
“要在修建于此的高山滑雪赛道实现百米级预报,几年前中国预报员的经验几乎是零。”北京市延庆区气象服务组副组长、延庆区气象局副局长张曼表示,气象部门在海坨山上建成了“三维、秒级、多要素”的冬奥气象监测网络,通过自动气象站、天气雷达、微波辐射计等探测设备,提供了覆盖赛区及周边的天气实时监测数据,为冬奥赛事和城市运行提供了重要的监测数据基础。
她介绍,截至目前,团队在海陀山建设了拥有17套自动气象站、4套便携自动气象站的地面监测系统,还在赛区建设了拥有S波段天气雷达、激光测风雷达的垂直监测系统。同时,完成了延庆赛区周边38套自动气象站的升级改造工作,构建了“三维、秒级、多要素”的冬奥气象综合监测系统,建成了目前冬奥会历届赛事中较为稠密的监测站网。
高山滑雪要“看天吃饭”。张曼表示,目前,运维团队每天要对设备状态进行监控,对数据进行分析。
北京城市气象研究院副院长陈明轩表示,北京冬奥会是近20年来、唯一在大陆性冬季季风主导的气候条件下举办的冬奥会,赛区处于复杂山地中,做百米级预报满足赛事需求,这在国际上前所未有。
他称,纵观历届冬奥会,与北京冬奥会的天气气候特征、冬奥气象保障侧重点均差异显著,国际上没有成熟的、适用于北京冬奥会气象服务保障的技术方案可以借鉴或复制,加上中国冰雪运动起步较晚,缺少冬季重大国际体育赛事气象服务保障经验,可以说,北京冬奥会的气象服务几乎是从零起步。
“从申冬奥开始,就着手气象观测和数据分析研究。”他说,气象保障团队连续5年冬季在赛区开展实地预报训练。形成覆盖冬奥赛区百米网格、十分钟更新的冬奥气象预报产品,大幅提升了冬奥关键气象要素预报准确率,有效支撑了预报服务团队开展精细气象服务。
高精度数值天气预报模型、多源气象数据快速集成与融合预报系统、大气涡流尺度数值模拟计算模型……一系列关键技术方法,最终构建了冬奥气象“百米级”预报技术体系,多项技术填补国内空白,核心技术完全自主可控。
精准气象预报系统为北京冬奥会各项赛事顺利举办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今年1月公布的《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经济遗产报告(2022)》指出,北京冬奥会后,这些科技成果还将整体提升中国气象服务水平,广泛应用于未来各类大型赛事活动和城市安全运行保障,服务民生。(完) 【编辑:陈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