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洪大用:创新是一种素质和精神的培养
日前,新华网第七届“大国教育之声”论坛活动在京举办。活动中,围绕着“书本中给‘创新’留出空间有多难?如何才能不踌躇?”的主题,上海交通大学党委副书记朱健、北京师范大学党委副书记刘利、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洪大用进行了“创业季·聚焦‘创新’”的圆桌论坛,对创新创业教育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对话中,洪大用校长发表了独到的观点。
创业的基础是创新 两轮驱动做好创新创业教育改革
对于创新、创业之间的关系,洪大用认为,创业的基础在于创新,因此学生的创造性培养是重点。基于此,洪大用介绍了中国人民大学的创新创业教育情况,自2012年开始,学校研究启动了新一轮本科教改,2013年制定了本科生培养改革路线图,路线图的核心是立德树人,促进研究型学习。学校始终强调创新创业改革,洪大用介绍:“第一,以人才培养为中心,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第二,结合各自学校的情况,探索具有特色的创新创业模式。”同时,还要注意学校的积极性和学院专业的积极性的两相配合,使这两方面的积极性两轮驱动。
在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具体实践中,洪大用总结了六项基本工作,即人力资源配置、资金投入、物资保障、师资队伍建设、课程建设和创业平台建设。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洪大用认为:“教育的本质应有传承、适应与创新三个面向。我们当下的教育确有传承、适应之长,而弱于创新,然而也不能以创新之一面而否定其他方面的教育成就。强调创新教育,也不能只强调其对于社会、经济、民族、国家等等的重要性,关键在于对学生的创新给予有效的激励,呵护其好奇、质疑、探究之心,培育其创新的兴趣与习惯,而不是批评、指责乃至限制。惟有人之内在的好奇与兴趣,才有创新的不竭动力。”
立德树人 创新创业教育的本质是培养人
洪大用认为教育改革的目的是坚持立德树人,“俯仰天地之间,人应该有一种仁爱之心、责任之心、使命之心,这是一个健全人的基本要求”。在大学,甚至在整个国民教育阶段,创新是“一种素质和精神的培养”,在社会实际工作中有很多展现创新能力的舞台。在创新教育中,调动学生自身的积极性和兴趣很重要,要呵护他们的好奇之心、探寻之心,不要让好奇心受到负面激励的打压。
洪大用将创新创业教育具体划分为普遍教育、系统教育、重点教育和实践教育四个层次体系,并强调创新创业教育不是针对特殊人群,而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普遍教育,对有创业意愿的学生进行系统教育,同时进行重点教育,对最终能够走向实践的部分学生开展实践教育。
洪大用强调说:“创新创业教育的关键之门在于强化育人的观念,教育的目的首在育出有着健全品格的人,让受教育者认识到人之为人的特性与意义。至少,人立于天地之间,仰望星空,俯察万物,能有热爱之心、责任之心、使命之心,并有智识之能、成就之力,这样的人是不用担心其不会创新的,实际上也不用怀疑其传承与适应的能力。何为育人之本?此之谓也。本立而有末至,人成方可为才。”
(作者系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
原文链接:
[新华网]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洪大用:创新是一种素质和精神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