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国前总理英拉19日出庭受审 或面临10年监禁
2015年1月22日泰国前总理英拉出席立法议会就弹劾事宜召开的会议
据新华社电 5月22日是泰国军事政变一周年。19日,泰国大理院(最高法院)从政人员刑事法庭将开审前总理英拉·西那瓦所涉“大米案”,英拉已确认出庭。如果英拉所涉渎职罪成立,她可能被判高至10年监禁。
大米囤积致国家损失
大米收购项目是英拉上台之初开始实施的一项政策。从2014年起,这一以高于市场价格收购大米的政策被批评导致国家财政亏空,并滋生大量腐败。
大米收购项目就是政府以高于市场的固定价格收购农民的大米,每吨白米的政府收购价为1.5万泰铢(1美元约合34泰铢),每吨香米的收购价为2万泰铢。这一价格远远高于过去的政府收购价,甚至高于市场价。以白米为例,泰国白米的出口离岸价这些年一直稳定在1.3万泰铢左右,这意味着即便不考虑中间环节成本,政府从收购到出口每吨白米亏损2000泰铢。
虽然泰国曾经是全球最大大米出口国,但泰国政府却无法左右国际米价,政府高价收米,国际渠道不通,直接导致泰国库存米面临变质风险。2012年至2013年,泰国全境米仓爆满,政府不得不租用私人仓库储备政府收购米,无形中又产生一大笔费用。大米收购项目加重了国家财政负担,导致数十亿美元损失。
而在英拉的反对派看来,她执意推动这一项目的目的无非是,“用政府的钱为自己收买人心”。另外,有人指控英拉纵容腐败,因为一些人在大米收购项目中做小动作,如掺入次品。
英拉否认腐败犯罪
英拉5月15日确认将于19日出庭。她在自己的“脸谱”社交账户上否认犯罪,否认在项目中腐败或者纵容腐败。她说,长期以来,泰国米农生活在社会的最底层,他们生产受大财团操控,生活受大财团压榨,他们完全无法影响大米的市场价格。正是为了给所有人一个平等的机遇,政府才出台的大米收购项目。
她辩解说,大米收购项目的出台符合法律程序,经过论证和表决,即便有不尽如人意之处,也绝非“个人犯罪”。“这是泰国历史上第一次发生政府经济政策被告上法庭的情形……这一案件不仅牵连经济和政治,更会影响未来政府在为国人福祉制定政策时的心态。”
泰国一些法律界人士也认为,政府经济政策被诟病并不罕见,但成为指控政府领导人的依据有些牵强,因为没有法律规定政府经济政策必须旱涝保收。
即使有罪也未必入狱
2015年1月,军政府指派的议会通过表决,正式弹劾了英拉的总理职位,并禁止她五年参政。这一决定,实际上已经中止了英拉的政治生涯。
从案件本身看,如果法院认定英拉在大米收购项目中渎职,认定她存在纵容腐败的行为,顶着上限判个10年并非不可能。
但如果回顾泰国近20年的政治史和司法判例,虽然有不少政客被判各种罪名和不同年限的监禁,但几乎没有人真正入狱服刑。
这主要缘于泰国的司法制度和特赦机制。就政治相关案件,通常而言,法院会在宣判时考虑“法院的仁慈”这一条款,只要罪犯不是“惯犯”,法院通常会附加缓期执行的决定。在缓刑期,罪犯并不必真正入狱,只需定期向司法机关报到即可。而且,大多数案件并不明确缓期多长时间执行,只要法院不再明显下令执行监禁,罪犯可一直处于缓刑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