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淀法院建立“三三三”工作机制 深入推进“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
为深入开展政法队伍教育整顿,将学习整改成果进一步转化为工作成果,海淀法院以“三个深入”“三个转变”“三个创新”为主线,形成了“三三三”我为群众办实事工作机制,积极为人民群众排忧解难,努力为企业发展纾难解困,进一步提升群众满意度,夯实教育整顿工作成效。
行在脚下,开展深入校园、深入社区、深入园区“三个深入”,发扬密切联系群众优良作风。
开展“深入校园,保护少年的你”主题活动。结合师生“走进来”与法院工作人员“走出去”,为少年儿童普及法律知识,助力少年儿童法律保护。开展“法治在心中·走进法院”等活动,邀请北京市信息管理学校、北大附中师生走进法院参观学习、旁听庭审。走进首师大附小开展“保护少年的你”法治教育授课,走进人大附中分校选修课“生活中的法律”和东升实验小学课堂,讲述相关法律内容。开展“深入社区,法官就在身边”主题活动。加强法官工作站建设,指导司法所、社区调解工作,继续扩大人民法庭与街道司法所、调解委员会在诉源治理方面的合作,力争将矛盾纠纷解决在基层。尽力满足年老体弱、行动不便群众诉讼需要,必要时为群众进行上门司法服务。试点在社区建立“法官工作站”,进行司法宣传,推广便民服务措施。召开两次征求意见座谈会,开展“法院开放日”活动,邀请社区代表走进法院,充分听取社区代表意见。开展“深入园区,助力企业发展”主题活动。深入园区开展巡回审判,调研企业司法需求,及时协助企业完善管理机制,为企业发展贡献司法力量。前往知识产权保护中心、软件园开展巡回审判活动,为企业发展提供司法赋能。
暖在心头,实现理念转变、角色转变、场所转变“三个转变”,传承“马锡五审判方式”优良传统。
实现转变服务理念,完善诉源治理需求响应平台,为诉讼群众提供司法服务。深化“商事特邀调解制度”,通过“商事纠纷商人解”,推进多元化解商事纠纷。开展“护航企业 政策先行”、优化营商环境政策解读等线上直播活动,助力优化营商环境。打造高效、便捷的立案机制,开展“我为老人推轮椅”、“诉讼群众手机加油站”等便民服务。实现转变思考角度,教育整顿以来,海淀法院进行组织和个人两个层面的角色转变,疏通了部分服务便民盲点、堵点。畅通联系法官渠道,完善海淀法院审判和执行联络平台,设置联系法官、提供执行线索、投诉建议功能。妥善处理12368电话留言,及时处理系统留言。建立执行值班电话制度,安排工作人员轮流开展“热线值班”,由专人督促留言回复。开通农民工维权等涉民生类案件绿色通道,实行“优先立案、优先调解、优先审理、优先执行、执行款优先发放”的“五优”工作机制。实现转变服务场所,一方面必要时从法庭转向实地,海淀法院王志勇法官用实地走访的方式查实了一批疑难复杂涉诉涉访案件和司法救助案件。一方面尽量从线下转向线上,大力推动网上立案、网上庭审工作,为诉讼群众节约时间成本、交通成本。开展线上直播,制作普法视频,进行普法宣传,回应群众关心的法律问题。
落在机制,探索机制创新、方法创新、科技创新“三个创新”,建立“我为群众办实事”长效机制。
建章立制、机制创新。拓展一站式诉讼服务机制,建立“1+6”法律援助工作机制,设立“律师法律援助室”和“大学生法律援助室”,为当事人免费提供法律咨询、代写文书等服务。大力推行网上查档机制,设置查询电话,讲解互联网查档方法。强化知识产权保护机制,服务保障科技创新发展。创建“2+1+2”防・护型少年审判“海淀模式”,挂牌设立独立建制的少年法庭,全方位、立体化打造未成年人权益保护格局。开拓思路、方法创新。结合执行悬赏和执行保险机制广泛搜集财产线索,利用保险的杠杆效应减少申请人维权成本;与某银行合作,通过查询其他来源专户和自履专户中缴款人联系方式的形式推动案款清理工作。持续与某知识产权保护中心深化合作,强化全链条保护。利用闲时开庭,便利当事人诉讼活动。畅通路径、科技创新。加强线上司法确认工作,在诉讼服务大厅设置指示牌,张贴诉讼流程宣传图,编写发放《当事人申请线上司法确认操作指南》,便利当事人在线完成司法确认,为街道提供“司法确认直通车”服务。大力推广“在线诉讼”工作,做好云法庭、电子送达等在线诉讼流程的宣传和推广,着力推进在线诉讼普及。健全跨域立案机制,协助当事人“异地打官司,家门口立案”,实现“让数据多跑路,让当事人少跑腿”。
责任编辑:赵思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