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淀法院半小时内成功化解两起信访案件

06.03.2020  23:51

疫情期间,海淀法院如何将两桩信访人不断上访的案件,在半小时内用电话方式成功化解?答案就在于承办法官与信访人的沟通交流。

四年前,因为与钟先生的经济纠纷,张女士成为海淀法院审理的两起案件的被告,均败诉。后来,这两起案件经历了一审、二审、申请再审和检察监督等所有司法程序,但张女士依然不服,继续信访。近期,张女士的信访案件被转办至海淀法院。

虽然仍处于疫情时期,但海淀法院负责信访工作的综合审判庭坚持“工作不停摆”,“防疫”“办案”两手抓,积极通过电话、网络等手段办理涉诉信访案件,化解信访矛盾,解决信访群众难题。

综合审判庭负责人接到张女士的信访件后,首先调取了这两起案件的卷宗进行细致地复查,在确认案件裁判正确的同时,对案情也已了然于胸。随后他又第一时间拨通了张女士的电话。

相互确认身份后,法官开始认真倾听张女士的信访诉求。张女士说,其与原告钟先生通过生意往来结识。2014年,张女士所在的天兴公司分两笔共向钟先生借款80万元,她作为天兴公司的连带保证人签字。后来天兴公司没能按期还款,钟先生把天兴公司和她本人告到法院,法院判决天兴公司和她还款。但张女士认为,她只是在借条上签了个字,欠钱的是天兴公司,她本人并没有用钟先生的钱,可法院现在却执行她。而且张女士给钟先生及其公司供货,钟先生还拖欠其大量货款,应该与借款互抵,她不用还钱给钟先生,法院判决错误,又不听取她的辩解,因此她不断信访,要求法院改判。

听取张女士的陈述后,法官判定其信访的原因在于对法律的不理解:作为连带保证人,债权人当然可以直接要求其还款;而借贷与拖欠货款也属于两个不同的法律关系。

法官一方面表达对于张女士的理解:“您与钟先生的纠纷确实比较复杂,从生意伙伴到对簿公堂也确实让人痛心”;另一方面表达法院对其诉求的重视:“疫情期间无法到您家走访了解情况,但我们怕您等得心急,所以第一时间通过电话与您沟通,希望能为您提供一些帮助”。

法官开始通过细心的释法明理,帮助张女士打破不切实际的信访诉求,说服其认同正确的生效裁判,息诉罢访。而这也是最困难、最需要沟通技巧和谈话艺术的一个环节。虽然事实和法理都在裁判文书上写着,但并不能让张女士服判。

想让绝大多数并不懂法的信访群众服判息诉,既要运用法言法语,更要学会“用群众熟悉的语言讲群众听得懂的道理”。这要求信访法官不仅要精通法理,还要掌握群众工作法。

经过法官深入浅出的耐心解释,张女士终于明白了判决书上“高深”的判理,认同了法院的判决。

工作到这里没有结束,“关上了一扇门,还要打开一扇窗”。针对张女士现在的困惑,法官为其提供了两种解决路径:民间协商路径,找钟先生沟通,谈合作、谈交情,让其愿意用借款与货款互抵,撤销对张女士的执行;司法诉讼路径,收集整理钟先生拖欠货款的证据,向法院提起诉讼,如果能够胜诉,可在执行中要求互抵。同时建议其先协商,再诉讼,边诉讼,边协商。

两起当事人持续信访的纠纷,居然通过半个小时的电话沟通,以这样一种温暖的方式化解了。

疫情期间,海淀法院开通了信访热线,与网上信访、政法民生热线、执行转办每天安排专人值守,形成了远程信访的综合网络。对于重点信访案件,作为负责人直接承办,通过电话、网络等形式,力求解决信访难题、化解信访矛盾。

法官表示:“信访法官在复查案件时必须‘走心’,交流沟通时必须‘耐心’、化解矛盾时必须‘用心’、疏导心结时必须‘入心’。疫情期间虽然我们暂时不能走访入户,面对面交流,但只要有一颗‘司法为民之心’,创新工作方法,我们就依然可以与人民群众心心相印,和群众心心相连。


  责任编辑:赵思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