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实施

29.10.2014  22:33
        10月14日,税收法治建设研讨会暨《税收法治通论》发布会在中国人民大学举行。《税收法治通论》由北京市地税局局长杨志强主编,该局多年从事税务工作的业务骨干编写。
        据杨志强介绍,《税收法治通论》是北京市地税局成立20周年之作,对税法基础理论、税收立法、税收实体法要素和税收程序法律制度等方面问题作了较为深入的论述和分析。全书从法治的视角看税收,归纳了现有理论成果,紧密结合税务工作经验和实践展开分析论述,反映了当前税收立法、执法、司法领域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和管理制度的意见和建议。本书的作者都是长期从事税务相关领域领导工作的人员,在税收实践方面有丰富的经验。在编写过程中,他们不仅重视理论性,更注重实用性和可读性。
        对于《税收法治通论》提出的新观点、新成果,在座谈会上,税法学界多位专家学者给予肯定。
        写书:理论要平实,实务要规范
        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查显友说,有的书往往是这样的,理论写得普通人看不懂,实际写得太俗套了。这本书理论非常平实,实务部分非常规范。“理论和实践的结合非常好”。
        国家税务总局原副局长郝昭成作为《税收法治通论》的作序者,讲了自己阅读这本书的感受。他说,这本书理论与实践结合,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实用性和指导性。税收法治研究需要立足实际、面向实际、服务实际,为实现税收现代化和推动税收文明作出应有的贡献。
        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所长刘尚希说,很多税法理论实际上都是来自于西方,如何让这些理论和原则在中国真正落地,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税收法治体系,是一个非常重大、非常艰巨的任务,并且是一个需要很长时间才能完成的任务。本书站在国家治理的高度,探讨了税收法定原则在中国怎么落实,把国外的理论和中国的实际贯通了。
        刘尚希认为,在实践方面,中国立了不少法,中国特色的法律体系基本上已经形成。但现在征税人和纳税人之间出现纠纷,很难从税收司法当中解决问题。税收司法的问题,从某种意义上比立法更加重要,征纳双方之间的矛盾调解应该靠司法。
        全国律协财税法专业委员会副主任王家本也认为,税收法定的原则应该包括税收的立法、税收的执法,还有税收的司法。这本书在这三个方面具备很强的指导性和操作性,书中并没有回避税收立法、执法、司法在现实中存在的问题和争议,立足于客观反映和解决这些问题和争议。在税收执法和司法过程当中,执法人员和司法人的困惑、有争议的问题,这本书中都有涉及,阐述了明确的解决方式。
        执法:良法善治,法治需立足现实讲长远
        国家税务总局法规司副巡视员张学瑞说,这本书凸显了法的精神和价值。税收法治归根结底是要良法善治,法律的生命在于实施。善治是非常重要的,再多的法,设计再好,不落地也解决不了问题。张学瑞提醒说,法治不是绝对的,不是僵化的,税收法治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不能一蹴而就,要立足现实讲长远。目前,中国的实际就是行政法规占主体,需要转化的过程。
        中国政法大学财税法研究中心主任施正文表示,当前,在中国,税收规范性文件有其存在的价值。首先重视规范性文件,然后逐步规范,不失为一种很好的改革路径。在目前税收法定原则没有真正实现的情况下,如果规范性
        文件管理混乱,给执法带来的问题会越来越大。
        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院长郭庆旺说,未来税收法治建设过程中,存在两个问题,一个是国情化的问题,一个是渐进化的问题。随着市场经济越来越深入,要警惕征纳双方的税收道德水平出现下滑。道德的形成,需要文化的教化和法治的驯化。
        刘尚希提出,税收作为一种先天义务,是把社会个体融合为一个整体的纽带。税收不仅仅要法治化,某种意义上还要道德化。通过税收法治,促进税收道德化,也是需要研究的课题。
       
习近平致2022年六五环境日国家主场活动的贺信
值此2022年六五环境日国家主场活动举办之际,法院网
习近平会见李家超
国家主席习近平30日下午在钓鱼台国宾馆会见了新当选法院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