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理拥堵“慢性病”,北京在行动

20.11.2015  16:04

  上周的大雾加小雨,北京连续几天晚高峰的交通指数毫无悬念地攀升到“8”以上——“严重拥堵” 对于居住在这个体量巨大的城市的人来说,已经从最初的惊诧逐渐变得习惯起来。为什么会堵?为什么会这么堵?无论是城市管理者还是交通参与者,在解答“拥 堵”这道难题时都需要多角度、客观理性的认识。

   历史与现实“硬碰硬”,“慢性病”的“急性发作

  北京的拥堵不是简单的道路、机动车保有量、管理等等单一方面原因造成的,而是多年以来多种原因形成的“慢性病”。记者采访的专家、交通管理者和参与者对此均表示认同。

  现在的北京城脱胎于一个拥有几千年历史的古城,虽然经过多年来的现代化建设,北京全市道路总长已经达到2.9万公里,但整体路网结构呈现环线加放射线的结构,城市道路断头路多、支次道路少,同时贯穿南北的放射状道路仍然缺少,路网结构不尽完善。

  多年以来,北京市四环路以内集中了全市65%的重点小学、80%的三甲医院,以及动物园、新发地、大红门、西单等大型商市场和繁华商业区,三里屯、什刹海、南锣鼓巷、簋街等餐饮娱乐场所集中区域,几乎所有这些点位都已经成为无法回避的常规堵点。

  望京、回龙观、天通苑,这些特大型社区早已习惯了被称为“睡城”,这里居住的数十万居民按照同样的作息规律,像潮汐一样精准而庞大的交通流每天早晨离开、晚上归来。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历史形成的“先天不足”终于与迅猛的发展潮流无可避免地“硬碰硬”。

  据统计,截至2015年8月,北京市机动车保有量已经达到557.5万辆,一个家庭拥有一辆车已经是一件极为平常的事。这也意味着,北京市车均道路面积仅为18.3平方米/辆,仅比一个标准停车位的面积(约为12.5平方米)略大。

  即便是这样,人们也更习惯“汽车生活”。2014年,北京市机动车出行比例达到32.5%,其中休闲、聚餐、购物等非刚性的生活类出行占出 行量的37.1%且呈逐年增多趋势;每车年均行驶里程1.5万公里,是伦敦的1.5倍、东京的2倍,5公里以下短途出行达44%,单人单车出行比例高,平 均载客仅1.3人。

  增速高、密度高、使用强度高,这“三高”必然导致交通供需矛盾突出。目前,北京市主要道路超负荷运转,城市环路和主要联络线均超出设计流量50%以上,西二环、东三环这样的“明星路段”高峰时段小时流量达1.3万余辆,一些主要道路全天通行流量超过10万辆。

  在巨大的交通压力下,一些已经被习以为常的“传统”也成为城市提速的掣肘:作为自行车大国,传统的机非混行路口明显降低了车辆通过速度;由于路网密度小,路口之间距离较长而导致车流离散性大,“绿波带”提速的效果也不明显。

  同时,北京每天都在变化,仅今年以来占道施工项目就达1688个,影响局部交通的“阵痛”在所难免。

   守法与文明,“准汽车社会”凸显的道德短板

  客观因素不利,城市交通运行中每个参与者的行为显得尤为重要。“”是道路交通“顺畅”的大敌,虽然北京早已进入机动车保有量“500万时代”,但行走在街头,各种交通“”象仍时有发生,轻则引起短时行驶不畅,重则影响一个区域的通行。

  ——“”象之一:不文明、违法驾驶。今年10月3日中午,北京市昌平区环陵路发生拥堵,一些车辆不顾道路狭窄,抢道逆行超车,与对向车流相遇后引发双方向交通拥堵。事件被媒体曝光后,短时间就收到网民评论跟帖上万条,绝大多数网民对这种行为表示愤怒。

  事实上,类似这样的抢道逆行、强行并线、强行超车等交通违法行为在道路上屡见不鲜。11月12日晚高峰期间,记者在北京西北五环路看到,虽 然交管部门多次重申严厉查处占用应急车道违法行为,但在没有民警现场执勤、没有监控设备的路段,仍然有不少车辆冲进应急车道。有一线交警告诉记者:“一旦 前方有交警疏导或者有监控探头,这些车就会就近加塞‘挤’进正常行驶的车道中,不但妨碍正常行驶的车辆通行,还很容易发生剐蹭事故,加重拥堵。

  ——“”象之二:我行我素,只为自己方便。行驶顺畅的车流突然减速,一辆车以“龟速”行驶在最内侧车道,司机正在眉飞色舞地接打手机;一辆车从最内侧车道强行并到出口,导致正常行驶的车流一片混乱……类似的场景在路上经常可以遇到。

  发生轻微剐蹭事故后,双方车主并不是把车辆挪到不妨碍交通的地方,而是站在道路中央理论,甚至上演“全武行”,这样的画面也并不鲜见。据交 管部门统计,高峰期的环路,每拥堵一分钟,被堵住的车辆能够排出一公里。对于这样的剐蹭事故,从报警、布警到民警赶到现场挪开车辆,哪怕只有5分钟,造成 的拥堵已经不仅限于事发路段,往往已经能够辐射到邻近的一片区域。北京交管部门统计,今年以来接到的事故报警中,绝大多数是剐蹭事故,虽然交管部门已经联 合保险行业出台了轻微事故快清快处机制,但仍有相当一部分当事人出于担心责任认定、保险赔偿等原因不愿自行处理。因为剐蹭事故造成的交通拥堵占全部拥堵报 警的20%。

  在一些餐饮娱乐场所附近、居民住宅区,特别是晚上,或者由于车位有限,或者纯粹是为了自己方便,前来消费的顾客们没有了白天对“贴条”的顾忌,车辆随意停放,甚至挤占到道路上,过往的车辆只能小心翼翼地“”过。

  ——乱象之三:行人、非机动车、超标车有恃无恐。晚高峰,著名的“798”南侧的万红路口,南北向刚刚变为绿灯,排队的机动车正准备提速通 过,一辆电动自行车飞快地窜过车头。汽车司机连忙刹车减速,瞬间,10余辆电动自行车、三轮车,以及行人从各个方向抢过来,汽车们只能缓缓地“”出重 围。事实上,在北京众多路口这一幕被调侃为“XX式过马路”的场景频繁地在上演。

  出租司机蔺师傅说:“有时候宁愿机动车多一点,也不愿意遇见这些电动自行车,速度快、没声音、不守规矩,简直是路上的‘噩梦’。” 交管部门估计,目前有超过250万辆超标电动自行车和电动(燃油)三轮车在北京街头非法上路,随意加塞并线、横穿马路、超速、逆行、载客等违法行为频发, 严重扰乱了交通秩序。

  ……

  同样不应回避的,北京的交通管理尚不能完全适应这座超大型城市交通的迅猛发展,一些地区停车秩序混乱,一些区域“最后一公里”尚未得到解决导致黑车滋生,各种交通乱象屡治屡反复等等,招致市民的批评。

   治理拥堵,北京在行动

  随着机动车保有量的迅猛增长,1984年、1997年、2003年、2007年、2010年北京市先后出现了五次比较集中的拥堵时期。

  北京市始终在试图通过各种措施破解拥堵难题。从2004年开始,北京市每年编制阶段性方案,并先后推出了公交优先、机动车总量调控、区域限 行等多种措施,更在2010年推出了包括28项措施的《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推进首都交通科学发展加大力度缓解交通拥堵工作的意见》。

  “对于交通管理中存在的停车秩序、勤务模式等问题,我们将始终保持正视的态度,并根据北京道路交通发展及时改革和适应。”北京市公安交管局 负责人说。继高峰勤务、个性化动态导航、手机快处APP、区域交通组织优化等数十项措施后,北京交管部门将继续按照“交通决策智能化、管理精细化、信息服 务精准化”的标准,展开针对拥堵问题的攻坚战。

  目前,北京交管部门根据前期摸排情况,近期群众反映突出的交通秩序问题以及“因乱致堵”影响城市主干道通行等因素,已经确定全市122处交 通秩序挂账乱点。针对这些乱点,交管部门将全面排查乱点地区基础情况、违法特点,采取“实名制”承包,逐一制定针对性整治方案等措施,展开整治行动。

  朝阳大悦城就是这122处乱点中的一个典型:每到早晚高峰及节假日,这里违法停车、摩的揽客、车辆逆行、交通拥堵等现象严重。交管部门在流 量高峰时段,在大悦城周边三处主要路口专门安排警力实名制上岗,疏导交通的同时对各类交通违法行为严格执法。根据这里的特点,交管部门加装信号灯、交通护 栏等,完善交通设施。目前,朝阳大悦城周边商业区域内交通秩序出现明显好转。

  而在今后,多警种多部门共同参与,根据不同堵点区域性交通规律特点实施精细化治理,将成为北京警方治理交通拥堵的新模式。

  来源:新华网北京频道  2015-1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