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治沙看中国 中国治沙看库布其

01.08.2017  15:34
世界治沙看中国 中国治沙看库布其
——国内外专家点赞库布其模式
 
如今的库布其绿意盎然。 光明图片  
   联合国前副秘书长沙祖康:库布其模式是对绿色发展的完美诠释
  库布其历史上曾拥有水草丰美的绿色资源,但由于天气变化、战乱和人类过度开发,逐渐变成茫茫沙漠。纵观历史上许多地方,特别是丝绸之路上的古国,大都有着相似的经历,都是在自然和人为因素下,生态一步步恶化,昔日的辉煌不再,文明古城被黄沙掩埋,人们对此束手无策。好在历史发展到今天,有了像亿利集团这样觉醒的社会力量,它们按照“生态、经济、民生”平衡驱动的可持续治沙战略,让沙漠变绿洲,让贫困群众脱贫致富,让企业获得长足发展。它们的发展模式和实践经验,对全世界都有借鉴意义。
  中国提出“一带一路”伟大倡议的同时,特别强调绿色发展,这无疑极具科学前瞻性。所谓绿色发展,就是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并重,形成“多赢”的格局。库布其治沙模式,正是对绿色发展内涵的完美诠释。如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大多生态环境脆弱,土地荒漠化严重,这些国家都应以史为鉴,借鉴库布其模式,走绿色发展之路。这样不仅有助于生态修复和改善民生、消除贫困,而且有助于减少国家冲突和地区纷争,为世界赢得和平。
  印度尼西亚共和国经济与工业委员会主席穆罕默德·苏特里斯诺·巴黑尔:中国的治沙经验值得国际社会了解
  库布其沙漠创造的奇迹,是当地政府、企业以及朴实的农牧民三者通力合作的结果,他们用了30年时间,将这片沙漠改天换地。这让我想起了中国一则古老的故事,那就是愚公移山。这个故事在中国内蒙古的库布其沙漠得到了验证,我为此向他们致敬,为他们由衷地鼓掌。中国和印度尼西亚是非常友好的国家,两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多方面有非常好的合作。今天我们在这里亲眼看到中国生态在近年来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目前在国际社会已经达成了这样的共识,那就是世界治沙看中国,中国治沙看库布其。在来这儿之前,我想这里是非常苍凉的景象,来到这儿之后发现,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我也深深感到,中国的治沙经验值得国际社会了解,中国为世界治沙贡献了力量。
   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院长王涛:把生态治理转化为一种社会担当
  库布其治沙与绿色发展模式同以往的生态治理相比,在机制体制上都有很大的创新。以往的生态治理都是由政府和相关部门做主导,规划设计,投入人力物力来实施各种工程。库布其近30年的治沙历程,变被动为主动,逐步把生态治理转化为一种自觉行动,一种社会担当,这是绿色发展中的一个创新之举。
  亿利集团当初被沙漠围困,走上治沙之路是迫不得已,是在生存压力面前的无奈之举。当他们沙中修路闯过难关后,没有就此停歇,而是不等不靠,把种种社会责任与企业的发展联系在一起。企业壮大后,主动投资从事生态修复,带领乡亲脱贫致富,建学校办教育,企业在获得良好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创造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中国林科院防沙治沙首席专家杨文斌:真正做到尊重自然、天人合一
  从科学视角看,荒漠生态系统以稀疏的灌木为主。在治沙中一定要尊重自然,在治理过程中保持稀疏的灌草和稀疏的森林地带,这样才能确保稳定和可持续发展。同时,要用最少的水解决生态问题,把我们的水在生态安全前提下发挥出最高价值,提高水的利用效率,这既是库布其治沙中遵循的规律,也是治沙必然要走的路径。
  为提高水和资源利用率,我们研究探索出低覆盖度治沙的新模式,证明15%~25%的低覆盖度行带式造林能有效固定沙地,实现最好的治沙效果,这一技术也已经在库布其得到了应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未来治沙要坚持分类指导、分区施策,根据不同的沙化类型,采取不同的治理模式,提高治沙的精确性和有效性,真正做到尊重自然、天人合一。
   北京林业大学教授冯仲科:坚持科学治沙精准治沙的模式
  库布其治沙的成就表明,治沙不能停留在人工层面,要加入更多的高科技元素,坚持科学治沙。未来治沙要摆脱过去单一粗放的理念,加入更多的科技创新元素,贯彻精准林业和精准治沙理念。在科学治沙的引领下,库布其沙漠坚持植树种草、修复生态,已实现了三分之一披绿,创造生态财富5000亿元,带动10.2万名沙区农牧民脱贫,这些成就让我感到赞叹和惊讶。(记者 李慧采访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