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橄榄点燃“悬崖村”脱贫致富希望

15.11.2017  08:12
   中国林业网11月15日讯     为了深入贯彻落实十九大精神,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打赢脱贫攻坚战,近日,国家林业局场圃总站与计财司、科技司、中国绿色时报社及国家开发银行组成联合调研组,赴“三区三州”深度贫困地区之一的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开展生态产业扶贫调研。
  调研组爬上了昭觉县支尔莫乡阿土勒尔村(外界称为“悬崖村”),成为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深度贫困地区扶贫脱贫指示精神,第一支爬上“悬崖村”的中央国家机关工作队。
  阿土勒尔村位于大凉山腹地美姑河大峡谷断坎岩肩斜台地,海拔1400多米,与地面垂直距离约800米,过去村里与外界连接的唯一桥梁就是藤梯,村民往返都需要顺着悬崖断续攀爬17条藤梯,在这条路上摔死的人有七八个,摔伤的人更多,是一座名副其实的“悬崖村”。2016年经媒体报道后,得到中央领导的关心和社会各界的支持和帮助。如今,2556级钢梯已经代替了昔日的藤梯,村民上下山不再使用曾经那条危险的路,即便如此,上山下山依旧十分艰辛。
  调研组与村民们进行了面对面交流并实地查看了油橄榄种植现场。通过与支尔莫乡乡长阿子阿牛和村民俄的长江座谈,调研组了解到,阿土勒尔村居民全部是彝族,共72户人家,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45户,是州级极度贫困村。过去,因为特殊的地理位置,没有匪患,没有战乱,村民自给自足,生活比动荡不安的其他地方要安逸而且富庶得多。而如今外面道路通畅,物流通畅,商业发达,阿土勒尔村落在了后面。虽然“悬崖村”土地资源、气候条件和生态环境很好,适合开展特色农产品种植,但制约其发展的首要问题还是交通,修路成本过高,据测算修路造价大概在6000万左右,但因上面的住户少,投入和产出极不相称,政府根本无力筹建;其次是没有好的特色产业拉动。2016年,县里在村里落实精准扶贫政策,花了100万给家家户户买羊,不过,这些新增的羊仍然无法转换成商品,并没有给村子带来改变。
  为了探索精准扶贫新模式,今年初,凉山州国家油橄榄重点良种基地无偿提供给悬崖村600株油橄榄良种苗木,建立了6亩高标准试验示范地,开展适种试验。通过试验,油橄榄长势良好,有的已经开始挂果,如果到了盛果期,每亩可产鲜果600公斤,按收购价8元/公斤计算,每亩收入能达到4800元,让悬崖村上的村民看到了脱贫致富的希望。今年10月,基地与支尔莫乡阿土勒尔村(悬崖村)共同组建了中泽支尔莫油橄榄产业有限公司,其中中泽公司占51%股份,村集体占49%。主要做法:一是公司从村民手中流转82亩土地,建设高标准油橄榄示范园;二是无偿对村里4名年轻人进行油橄榄种植、加工培训,使其成为村里的技术骨干;三是在山下建立橄榄油加工车间,减少油橄榄果的运输成本。通过有限公司的组建,村民每年可以有三方面的收入,一是土地流转金,600元/亩·年;二是油橄榄林的管理及采摘,100-150元/工;三是橄榄油加工销售后股金分红。
  现在,悬崖村的村民积极性高涨,对开展油橄榄种植及产业扶贫模式充满了信心和希望,同时提出了利用自身自然资源、环境和知名度的优势大力发展生态旅游的设想。谈到生态扶贫,村民们纷纷竖起大拇指:林业扶贫,瓦吉瓦!(赵兵 孙小兵 冉东亚 康勇军 雷驭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