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鼓励短途跨区机收

24.10.2016  03:01
      “用机器收玉米可轻松多了,不怕秋老虎了。”河南省许昌县陈曹乡尚庄村农民尚水旺说,家里40多亩玉米不到两天就收获完了,省工省力而且不多花钱。村里80%的村民都采用机器收获,只有那些比较

小的地块还在用手掰,玉米机收肯定是今后发展的方向。

1、机收有助玉米适时晚收

据了解,目前用于田间作业的玉米收获机主要分为摘穗型玉米联合收获机(穗收)和玉米籽粒联合收获机(粒收)。河南省农机局农机管理处处长胡金波介绍,全省玉米收获机超过6.5万台,其中摘穗

型玉米联合收获机占的比重大一些,这些机器完全可以满足全省玉米收获的需求。

玉米籽粒收获机发展比较晚,由摘穗型玉米收获机升级换代而成。籽粒直接收获后的玉米含水量相对高一些,必须要配套相应的粮食烘干设备。”胡金波说。

对于大型种植专业合作社来说,选择籽粒收获比较合适。滑县焕永农民种植专业合作社流转的2000多亩地种的都是玉米。“因为摘穗后脱粒这个环节比较费人力,合作社一半以上的地块是选择直接粒收。而我们周边村里90%农户都是采用直接摘穗,然后回去晾晒脱粒。”合作社理事长杜焕永说。

杜焕永介绍,现在大部分农民对机收比较认可,一般种三五亩地的农户都用机器收,而种粮大户就要有烘干设备了。像我们2000多亩玉米收获后没地方摊开晾晒,只能用机器烘干。虽然成本上去了,但人工晾晒投入减少了,相对之下还是比较划算的。

杜焕永又给记者算了一笔账,1个劳力一天作业8个小时,能收获1.5亩,而机械作业8小时至少收获40亩;雇工完成1亩地玉米的摘穗、剥皮、捆拉等需要120元以上,而机械收获1亩费用在70左右。可以说,玉米机收效率高、成本低,将来会像小麦收割一样大面积应用。

玉米机收还可以实现适时晚收好,提高产量品质,不妨碍下一茬冬小麦的播种。”胡金波说,据实验,夏玉米自蜡熟期到完熟期,每晚收1天,千粒重增加3~4克,亩增加产量6~8公斤。如果晚收7~10天,每亩增加产量50~80公斤。

2、跨区收获以短距离为主

舞阳县东方红农机合作社拥有摘穗型玉米收获机4台、玉米籽粒收获机6台。“秋粮不像小麦,有的地方种玉米多一些,一些地方种大豆、花生多一些。玉米种植区域不集中、成熟期也分散,我们只有两台机器参与跨区作业,一般都是为提前预约的种粮大户进行收获,几乎不去其他的地方收。”该合作社理事长闫跃东说。

记者采访中了解到,秋季玉米收获时间跨度总体比“三夏”小麦作业时间要长,只要不遇到连阴雨,就用不着抢收,不是从南往北短时间内都可以收获的。因而玉米的收获时间灵活性比较大,这样一台机器在当地覆盖面也比较大,玉米收获机大多是在当地收割完毕后进行短途跨区作业。

“今年河南省组织430万台(套)以上农业机械投入“三秋”生产,力争玉米机收率达到75%左右,比上年提高2个百分点。”胡金波说,根据区域内作业时间差提前制定好适宜小范围流动作业的机车调度方案,做好作业供需协调、技术指导、信息引导服务等工作,及时调整机械余缺,保持机械供需平衡。

基于实际考虑,河南省农机局要求各地县级农机部门积极组织农机合作社等社会化服务组织同周边村组和本村农户签订全程或单项作业合同,鼓励开展玉米机收、机耕机播等项目跨区作业,提高作业效率,增加机手收入,加快秋粮生产进度。

3、玉米机收亟需机艺融合

机收作业效率虽然比较高,但总体上没有人工收获的干净,落穗的情况比较多。玉米如果遇到倒伏,机收效果就更不理想了。”尚水旺道出了玉米收获机的弱点。

开了多年收获机的闫跃东面对倒伏的玉米同样没招。“如果倒伏面积过大的地块,机械收获的含杂率比较高,现在机器要改进的地方就是让倒伏的玉米也能正常收获。”闫跃东说,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发现有的玉米品种还不适宜籽粒收割。

对于比较有机收经验的杜焕永来说,操作农机摘玉米棒时首先保证收获机器剥玉米皮间隙大小合理,同时调整秸秆粉碎率减少秸秆堵塞机器的概率。“虽然玉米机收基本成熟,但普及度及技术水平仍然没有小麦机收水平高。

农机手在实际操作机械中也遇到一些问题,如新手不能熟练操作机器,收割过程中操作调整出现一些偏差,导致机器出现故障。“这需要厂家在售后服务方面及时跟上,每年“三夏”“三秋”期间,我们要求每个县区都要有厂家售后服务点,机器有问题能够保证及时解决。”胡金波说。

河南省农机局采取补贴政策拉动、行政组织推动、典型示范带动、农机农艺融合等方法,提升玉米机收水平。在农机购置补贴资金上优先满足玉米收获机械需要,鼓励各级财政对农民购买玉米收获机实行累加补贴,积极推广实行玉米机收作业补贴的做法,借鉴小麦跨区作业的经验,开展玉米跨区机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