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首例河北张家口农民姚树峰捐献眼角膜

25.01.2016  12:08

  1月23日,坝上张北滴水成冰。

  张北县医院病房内,姚树峰永远地闭上了双眼。 病床旁, 他的妻儿、姐姐和两名省眼科医院的医生环绕而立,面对他深深鞠躬---这是与他最后的告别, 也是对他生命最后的告慰。姚树峰走前说,希望 “把光明留给更需要的人”。 接下来, 医生将在此取下他的眼角膜,帮助他完成最后的遗愿……

  “突如其来” 的捐献

  1977年2月,姚树峰出生在沽源县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由于家境贫寒、父母多病,他很小便承担起家庭的重担。后来,姚树峰来到张北,靠着一股勤快劲儿, 做起了批发生意。谁知日子刚有起色,命运却与他开起了玩笑。或许是由于长期在外奔波的劳苦,或许是一直以来家庭重担的压力,姚树峰开始接连出现健康问题。

  最初是高血压, 他并未在意;2014年10月突发腹痛, 拖到大年初七才到市里就医, 后被确诊为腹膜炎;之后虽时有不适,却都因种种原因未进行进一步检查;去年6月他的病情开始加重,经北京专家诊治后略有好转;一个多月前他因浮肿、气短就医,两周前胸痛加剧再次入院,被诊断为广泛前壁心肌梗塞合并肾功能衰竭……

  为了看病,姚树峰原本就不富裕的家中花光了所有积蓄,面临即将到来的长期血透治疗,万般无奈的家人想到了求助于媒体。不久,一则关于姚树峰经历的帖子开始在网上流传,并得到诸多爱心人士的积极回应。短短十几天内,姚树峰一家就收到了来自四面八方的善款共计1.9万元,这令他和家人颇为感动。然而,此时医院的病危通知书也已摆到了姚树峰眼前……1月20日,病重中的姚树峰做出了一个 “突如其来”的决定---捐献眼角膜。他说: “希望用这样的方式回报社会,感谢所有帮助过我的人。”

  当天早上,他吃力地拿起笔,颤抖着在器官捐献登记表上签上了自己的名字。

  为了最后的愿望

  姚树峰在捐献登记表上的签字,几乎用尽了全身的力气。接到姚树峰家人的电话后,市红十字会工作人员也立即与河北省眼科医院取得联系,1月23日,两位医疗专家冒着风雪赶赴张北。

  汽车沿着高速公路极速飞驰,车窗外,白毛风夹裹着大雪肆虐地吹到挡风玻璃上, 让人看不清前方的道路。赶到张北县医院时,已近17时50分,姚树峰的妻子和儿子仍沉浸在失去亲人的巨大悲痛中。看到专家赶来,姚树峰的姐姐赶紧抹去眼泪,握住专家的手说:“我弟弟就这么一个愿望,希望您能让他顺利实现,我代表全家人感谢您!”

  18时许,两名医生抱着装有姚树峰眼角膜的器皿走出病房,他们将带着这份“希望”,连夜赶回邢台,为急需“光明”的患者进行手术移植,以实现姚树峰最后的愿望……

  成为今年全省首例眼角膜捐献者

  一个质朴的农民,在生命的最后时刻,用捐献眼角膜的方式回报社会,这样的精神令河北省眼科医院医生郑艳芳感动不已。她说,姚树峰也是2016年全省范围内, 第一例眼角膜捐献者。

  在姚树峰以前,我市就曾涌现出众多器官捐献者,2007年1月17日,重病中的25岁大学生李嘉亲手在捐献眼角膜志愿书上写下了自己的名字,1月18日,李嘉离世,次日凌晨,省眼科医院的医生取走了他的眼角膜,他也成为我市成功捐献眼角膜的第一人;52岁的贺同善是一名退休干部,2009年被查出身患肝癌,治疗期间,他主动联系市红十字会,想在死后捐献自己的眼角膜,2014年7月13日,省红十字会眼角膜库专家来到我市殡仪馆,成功从贺同善的眼中摘取了眼角膜……

  据市红十字会统计,近年来,我市参加人体器官捐献的志愿者逐步增多,每年的登记数量达二三十人,其中包括知识分子、工人、农民、学生等各行业阶层,捐献者年龄也呈现日益年轻化趋势。目前,全市已有150余人完成遗体器官和组织捐献登记,其中成功捐献遗体5例、眼角膜9例。

免责声明:2016年首例河北张家口农民姚树峰捐献眼角膜一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京城在线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 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凡注明为其他媒体来源的信息,均为转载自其他媒体,转 载的目的只是为了传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即与京城在线联系 (QQ:1187215932),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

京民执罚〔2019〕16号
序号 处罚决定书文号 被处罚人名称(姓民政局
2019年2月城乡低保和城乡特困人员救助情况
    截止2019年2月28日,我市城乡低保人员6.民政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