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金融学院“书香财金”读书沙龙举办“存款保险制度:历史、制度与理论”讲座
12月17日,财政金融学院“书香财金”系列读书活动之“存款保险制度:历史、制度与理论”讲座举办。本次沙龙由财政金融学院副院长、货币金融系何平教授特别邀请保险系石晓军教授与同学们交流。
本次沙龙的主旨是配合11月30日我国公布的《存款保险条例(意见征求稿)》,通过读书会的形式对存款保险制度的相关问题进行师生互动,提高大家对该制度的认识,并对该制度在我国的顺利实施提出有益的意见。沙龙首先由石晓军教授主题发言。石晓军教授就存款保险的内涵,银行保险和银行监察的功能、道德风险效应进行了简要说明。
随后,何平教授从这次读书会讨论的著作、他新近翻译出版的《别无他法—作为终极风险管理者的政府》(哈佛大学商学院戴维.莫斯著,人民出版社,2014年8月)的翻译源起谈起,就存款保险制度的制度渊源进行了透彻的说明。书中第4章“货币”透彻地分析了1829年纽约州建立的稳定基金制度。作为人类历史上最早的存款保险实验,稳定基金制度的功能和作用在今天仍然具有重要意义。主持这个实验的福尔曼从我国清朝广东十三行建立的连保制度中获得启示,构建起纽约稳定基金制度的。今天我国即将实施存款保险制度,可以说这个制度来源于中国,通过向美国学习其新的模式和构架,又回到了中国。何平教授结合美国相关制度的发展演变,深入剖析了存款保险制度实施的种种利弊。何平教授还以自己在日本的亲身经历为例,详细讨论了存款保险制度在日本的建立及实施情况,就日美两国存款保险制度的发展经验与我国现状进行对比。他指出,在从没有任何风险到有限赔偿这样的特定出发点上,我国可以设定一个宽缓期(比如3年),在此期间失败银行只以M&A(收购与兼并)的方式处置。这既达到了淘汰落后银行的目的,也保持了人心的稳定,更有利于存款保险制度的顺利实施。
两位教授与在场同学进行了积极的互动。在答问中,石晓军教授透彻地分析了国际学者对银行监管问题的研究,对莫顿模型、DD模型等理论内涵、存在的缺陷和最新研究进展进行了详细的文献说明。他还对我国存款保险制度中保险费率设定的原则和水平,坦诚地谈了自己的学术判断。
这场关于存款保险制度的讨论,让在场的每位财金学子获得了知识,激发了他们对专业领域内实际问题的思考,两位老师各具特色的独到见解更将同学们引领向对现实问题的不断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