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最大规模大气污染防治强化督查揭开哪些问题
为期一年、被称为“史上最大规模督查”的大气污染防治强化督查工作已过去3个月,从环保部官微无一日停歇的问题通报,到企业擅自撕毁封条强行违法生产、阻挠执法等事件屡次发生可见,各地想要打好这场蓝天保卫战,并非易事。
被纳入“2+26”城市督查范围的山东省菏泽市也不例外,就在20天前,环保部通报了菏泽市11起撕毁封条违法生产事件,一时间,这座城市被“环保风暴”刮到了浪尖。
近日,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来到山东省菏泽市,随环保部督查组执法人员深入菏泽市曹县、郓城县、巨野县、牡丹区等区域,现场了解督查组与当地“散乱污”企业的拉锯与较量。
目前,这场“环保风暴”远未结束,但带来的震动与思考已浮出水面。
顶风作“案”与最大规模督查
环保部披露的数据显示,督查进行3个月以来,该部派驻京津冀及周边28个城市的督查组共检查了32408家企业(单位),其中存在环境问题企业20602家,问题率达到63.6%。
记者来到菏泽时,环保部的强化督查工作已进行至第六轮次第二批。第二批第二十一督查组组长张治伟告诉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他们已在菏泽市待了半个月,刚进入菏泽市,每天随机抽查企业均能发现问题,乡镇上随处可见冒烟的烟囱、排放废气的锅炉。11起企业擅自撕毁环保部门封条事件,就发生在他与第六轮次第一批督察组交接工作的前一天。
6月16日晚,环保部在《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大气污染防治强化督查的第10周周报》中通报,督查组发现已被查封的“散乱污”企业撕毁封条违法生产事件16起,其中山东省菏泽市11起、德州市两起,河北省邯郸市、沧州市、河南省焦作市各1起。
环保部的通报材料披露称,郓城县华北化纤有限公司涉及擅自撕毁封条、违规使用1台6吨燃煤锅炉,粉煤灰、煤渣露天存放,无防尘措施,挥发性有机废气无治理设施等。该公司负责化验技术和机械维修的田玉将向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解释其撕毁封条再生产的原因时说,“我们不知道后果会那么严重,以为环保风头可能一阵就过了,因为还剩下一些料没用完,就想再干完这一单。”
田玉将说,华北化纤的锅炉在今年4月底已被贴上封条,5月初发现封条被风刮走,但一直未重启生产,直到6月中旬,迫于客户催单的压力,生产线上的工人便决定再次生产,但没想到锅炉刚点着,还在加热阶段,就被查处。最终,该企业法定代表人和直接责任人被行政拘留7天。
记者来到华北化纤时,锅炉房的屋顶已被揭开一半,锅炉在通报下达的第二天从屋顶吊出,烟囱也被推倒,煤气管道均被拆除,锅炉房前的粉煤灰、煤渣也全部清除。
距离华北化纤有限公司不到500米的江北化纤也因撕毁封条、违规使用1台无环评手续的10吨蒸汽锅炉、1台导热油炉被通报。锅炉现已拆除,企业暂时停产,原来有160余人的企业仅留下几名工人。
江北化纤的工人刁兆敏说:“大家又不能干等着没有收入,锅炉工不懂法律,爬上炉子就把封条给揭了,老板事先并不知情。”
“清除‘散乱污’企业的难处,是人们意识难以转变,(人们)常抱有侥幸心理。”张治伟说,他们督查工作的重心就是“发现新问题,排查老问题”。他曾在督查时发现,有些企业在门口竖着“锅炉已清除、关门停产”的牌子,但进去之后仍烧着锅炉。
张治伟说,为最大程度地发现问题企业,他们会刻意避开省道、大道,专门选取偏僻小道和郊外进行排查,并通过奥威互动地图进行搜索定位,前往厂房集中分布的区域检查。此外,环保部也会通过热点网格分析法,利用卫星反演技术确定污染来源。
“为保证督查情况真实,我们每天排查的地方都是随机挑选,早上出发前,才知道要去的县城、乡镇,但也只是大致的方向。”张治伟说。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 记者在现场看到,当督察组到达一家企业时,会对现场生产迹象、锅炉拆除情况、排污设施是否完善等进行详细检查,随后要求企业出具营业执照和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资格证书,并在专用的“环境监察移动执法平台”上对该企业的名称和法人名字进行核对,确认企业类型、经营状态、经营范围,若存在问题,立即通过“执法平台”上报,并通知当地环保部门立即进行整改。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封条被撕事件折射出蓝天保卫战的艰难。”菏泽市环保局局长张善甲认为,乡镇政府整治不到位,部分企业主法律意识、环保意识不强、对“散乱污”认识不到位等问题,都在一张张被撕的封条下暴露出来。
张善甲提到,很多“散乱污”企业在当地存在已久,甚至成为不少企业主的“生存之道”,转变他们的观念需要时间。
菏泽市环保局总工程师赵连柱解释称,菏泽属于林木产品加工基地,以曹县为例,由于拥有丰富的杨树资源,曹县木板厂的发展历史近30年,已发展为伐木、削皮、压板、加工、销售出口的完整产业链,木材加工早已成为当地的支柱产业。
赵连柱称,“散乱污”企业的整治主要由最基层的部门来承担,面对动态变化且隐蔽性强的“散乱污”企业,乡镇政府缺少治理经验,所以出现了一些问题。“现在乡镇干部每天骑个自行车在村里转,看看哪个地方有烟囱在冒烟,哪个地方有机器响,再纳入整改取缔范围。”
张善甲表示,撕毁11张封条的企业均由乡镇政府和环保所进行查封,部分封条的粘贴手续并不规范。但他提到,粘贴封条需要走很多工作程序,首先要了解企业过失,调查取证,确认实施之后经过多次开会决议,再由单位领导批准。但有些乡镇为应付督察组和领导检查,“头天弄个封条给企业贴上以表整治态度”,并没有进行相关备案。
张治伟在乡镇督查时,也发现了张善甲提及的问题。
环保部通报16家撕毁封条企业后,张治伟在郓城县黄安镇又发现了3家撕毁封条的企业,分别为银盛木业有限公司、翔云木业有限公司、祥泰木业有限公司。
一些当地乡镇政府工作人员告诉张治伟,他们采用“两断三清”的方式对上述“散乱污”企业进行治理,但断了电后他们又私自接上,断了水后也不影响他们生产,无奈之下,只得贴封条进行处理。
排查银盛木业有限公司时,张治伟发现,被撕毁的封条就在锅炉上放着,封条上没写日期,只盖了一个“郓城县黄安镇人民政府”的公章,整个车间弥漫着一股刺鼻的气味。
黄安镇副镇长戚雪华承认镇政府一共贴了5家企业的封条,但此前没有粘贴封条的经验,也不了解批复粘贴封条的相关手续。因为屡次劝告上述企业停止生产无果,“实在没办法了,就去打印了5张封条贴上。”戚雪华回应,没写日期应属于工作人员的疏漏。
在环保督察人员看来,贴封条的整治模式与企业撕封条的冲动,恰恰折射出整治中双方的较量。
一清到底的决心
张善甲认为,环保部对撕毁封条事件的通报给菏泽治理“散乱污”企业按下了“加速键”。这位刚上任1个月的环保局局长坦言压力不小,但督察组的大力督察,环保部的持续通报“更加坚定了我们一清到底的决心”。
事发后,11家企业所在的5个县的县委、县政府连夜组织执法人员对11家企业的燃煤小锅炉进行拆除。此外,市政府制定了《进一步加快“散乱污”企业清理取缔及燃煤小锅炉取缔淘汰实施方案》,确定6月18日至7月31日,对全市“散乱污”企业及燃煤小锅炉进行一次拉网式清理整治,力争7月20日前完成取缔淘汰任务,7月31日前验收完毕。
在7月5日的《菏泽市“散乱污”企业、燃煤小锅炉取缔淘汰进展情况日通报》中,“散乱污”企业清理取缔、整改提升工作已完成94.69%,燃煤小锅炉取缔情况已完成99.77%。
“我们原来计划是5月底处理30%,7月底处理70%,9月底完成100%。”张善甲告诉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自6月21日起,菏泽市环保局每两天会向市政府上报一期《菏泽市“散乱污”企业、燃煤小锅炉取缔淘汰进展情况日通报》,记者对比前7期通报发现,“散乱污”企业清理取缔、整改总数增加了1147家,燃煤小锅炉总数增加了3293个。
菏泽市市委书记孙爱军也在6月26日的通报中批示:“各县区要强化网格化管理,进行拉网式排查,不要遗漏一家‘散乱污’,一个小锅炉。”
赵连柱说,菏泽市环保局对“散乱污”企业的整治标准有两项:一是关停取缔存在无证无照、涉嫌违法违规经营、高污染、高能耗、低产出等情况的企业;二是停产整治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环境污染较小、能耗标准较低、安全基础较好的“散乱污”企业。
记者随环保部督察组在菏泽市定陶区半堤镇随机排查已停产企业时,宏达铸造厂老板焦圣发刚把厂里剩余的40多吨铁以较低价格卖出,机械设备也已关停多日。焦圣发说:“我们这行污染太重了,既然不环保,以后就不干了,去谋点别的出路。”
半堤镇环保所相关负责人说:“我们对‘散乱污’企业也不是一棍子打死,只要对方有能力和资金保障进行改造,并写下愿意提升改造保证书,我们会给予缓冲空间,但7天内完不成,还纳入取缔处理,若企业没有环评手续,一律纳入取缔处理。”
不过,也有人质疑:那些被取缔的“散乱污”企业会不会到别的省份重起炉灶,形成污染转移?
张善甲提到,“散乱污”企业治理不仅是菏泽市、山东省、乃至“2+26”个城市的工作,而是全国范围内的工作,目前各省都在加快进行“散乱污”企业的整治。“大气污染治理工作持续开展,环保理念深入人心,‘散乱污’企业的生存空间只会越来越小。”
针对“散乱污”企业治理、整改后的产业恢复、升级问题,张善甲表示,目前各乡镇已在进行燃气管道的铺设工作,菏泽也在进行园区规划的方案拟定工作,在园区建立大型燃煤供应中心或燃气站,让排污措施更加规范化、合理化。
张善甲说:“我们现在所做的工作,不是给企业发展拦路,而是让其改道,让企业走得更远。”(记者 蒋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