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汛期故事)预报技术发展让预报员更有底气
“安比”已去,思考未停。
受它的影响,风雨到来前“全市平均雨量能达到多少?暴雨落区会不会再往西延伸?如果台风路径再偏东一点,北京的暴雨会不会没有?”这些问题曾占据了市气象台全体预报员的大脑。
台风带来的降雨通常受副热带高压位置及强度影响较大,
相比经常受台风影响的南方城市来说,北京就连受到台风外围云系影响的次数都屈指可数。自上世纪50年代以来,影响北京的台风过程有7次,当台风“安比”抵达或者接近北京时能带来多大的风雨影响?不得不承认,预报经验积累不足、预报难度非常大。。
然而,北京市气象局持之以恒发展高分辨率数值天气预报模式体系,加之密集的天气雷达探测网,可以说,预报技术发展也让预报员对预报台风有了底气。
通过对气象记录以来台风(或减弱后低压)经过或接近北京的历史个例逐一研究,预报员详细对比了环流特征、台风影响路径及降水量分布差异。
2017年7月29日10号台风“海棠”登陆福建省福清市后,在北抬过程中减弱,但其外围环流和东移高空槽结合,给北京带来了中到大雨,部分地区暴雨;2005年8月6日9号台风“麦莎”在浙江玉环县干江镇登陆,后偏北移动,经山东北部入渤海,在辽宁省大连市龙王塘镇再次登陆,也给北京东部地区造成了暴雨。一系列的对比分析,让预报员们觉得“安比”的威力不容小觑!
但“安比”的路径会不会像预报那样向北挺进,直入天津?其强度是否会保持不变?暴雨和大暴雨落区是否会调整?这些问题的结论就如同“指挥棒”,直接关系到排水、交通等部门如何开展防汛联动工作。
预报员连续跟踪“安比”实况及模式预报,将各时次路径预报对比分析,发现距北京最近点的位置基本稳定在天津中南部,路径悬念基本敲定,未来,“安比”强度的变化成为暴雨落区的关键点。
就在这时,预报员发现,23日08时欧洲数值模式的台风路径预报略往东调,同时降水落区也整体向东调整,暴雨落区仅在北京东部边缘。而日本模式仅仅预报全市小到中雨,其他模式也做了不同程度调整。大多指向降雨减弱。只有睿图预报系统(全名为“快速更新多尺度分析和预报系统”),仍坚持预报并支持“北京中东部(包括城区东部)为暴雨-大暴雨。”的预报结论
此次过程中,睿图系统一直稳定预报台风“安比”影响北京的开始和结束时间,并通过高频次的滚动更新预报,及时调整降水回波的强度和移动路径。同时,已经建成的5部X波段双偏振多普勒天气雷达探测网也充分发挥了作用,其3分钟的快速扫描有效捕捉到了台风外围对流云团的发生发展,对台风云系移动方向和降水强度的研判起到重要作用。
“大胆地报,现在这个路径和形势发展非常有利,一定会出强降雨。”具有10余年台风研究及预报经验的市局局长姚学祥语气坚定地鼓励着预报团队,打破了会商室短暂的紧张气氛。
综合考虑北京地形分布特征、城市下垫面等因素,市气象台决定全市雨量预报维持不变,并且将暴雨、大暴雨落区略向西、向北扩展。23日17时发布了全市暴雨和大风蓝色预警信号,提前量近12小时。尽管有压力,但却信心满满、底气十足。
“进入通州了!”凌晨3点,雷达回波上显示通州区率先有回波进入,和我们预计的开始时间完全吻合!降雨逐渐向西北推进,按预报剧本展开。
过程结束后,市防汛办连线市气象局“气象部门提供给的降水落区和积水排涝工作开展区域可以说完全一致!”(叶芳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