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汇聚北京探讨精准医学在中国发展

24.04.2015  16:39

  中新北京网4月24日电 (记者 杜燕)今年初,美国总统奥巴马提出开展“精准医学计划”,随后引发全球广泛关注,我国也计划启动精准医疗计划。来自全国各地的医学专家、科技界专家汇聚一堂,探讨精准医学在中国的发展。

  “2015首届清华精准医学论坛”日前在京召开。清华大学副校长薛其坤表示,精准医学理念结合了诸多现代医学科技发展的新方向,已迅速推广和广泛进入到临床医学的各个学科领域。发展医学和生命科学学科是清华大学的重要战略,构建精准医学这一新型前沿学科,对于清华大学的医学科学、生命科学等学科的发展具有良好的推动作用。

  北京市卫计委巡视员郭积勇表示,随着高增量生物技术、各类组学与生物信息学的快速发展,精准医学已经成为医学领域国际性会议上的热点话题,它以网络化的形式牵动医学领域的发展,以新的理念带动生物医学与信息科学的交叉合作,是未来医疗行业的发展方向。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医学科学院院长曹雪涛表示,医学的发展离不开一个主题,就是怎样更好地为病人服务。精准医学和我们老祖宗提出的辨证施治,同病不同治,或者是同人不同治,这些理念都是相通的。

  他认为,精准医学是个系统工程,通过全面认识疾病的状态,对整个医疗过程和临床实践进行最优化的诊治。因为分析精准原因以后,有没有真正的利器去实施病人的治疗,还是要依赖于药物研发,所以说精准医疗是个系统工程,不是仅凭测一下基因就可以的事。

  浙江大学医学部副主任、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院长郑树森以肝胆胰外科的热点问题为例讲到,对于外科来说,精准医学是非常明确的,精准医学是从诊断到治疗,都体现了精准。

  他表示,像现在肝胆胰外科手术已跨入“机器人时代”,机器人最大的优点是领悟性比较好、放大精度比较好、两只机器手非常灵活,而且这样的手术以后患者恢复很快,这是精准医学的一个典范。“我们关键要掌握好适应症,特别是腹腔镜联合机器人杂交胰腺手术,需要非常精确的来诊断。”我们做的一些手术都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机器人最大的优点就是领悟性比较好,放大精度比较好,所以在这里起到了精准医学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

  生物芯片北京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主任程京在论坛谈到“精准诊断实践”。他表示,精准治疗和精准诊断实际上在中国已经开始。到目前为止,全国一批城市使用研究中心的生物芯片做了接近百万人份的新生儿筛查,直接避免了2.3万多人成为残疾人。

  他还透露,去年该中心与301医院合作推出了第二代芯片,结合路径诊断的路线图,精确诊断后再精准治疗,就可以药到病除,可以避免不必要的医疗纠纷。

  据了解,我国科学家很早就关注精准医学。与目前美国仅将白血病、乳腺癌等作为推进发展“精准医学”的前沿专科相比,我国将此延伸到肝胆胰外科、耳聋等更多领域。像清华大学新建附属医院北京清华长庚医院执行院长董家鸿2006年在肝脏外科领域于国际上首倡“精准肝切除”理念,经过近10年的研发和探索,创新系列精准肝脏外科技术,逐步构建了精准外科的理论框架。

  董家鸿在论坛上介绍,我国的精准医学概念与美国奥巴马所提出的不同。“美国的精准医疗主要是围绕基因组、蛋白组等方面的检测,也就是围绕分子生物学的特性,针对个体化的病理特征进行治疗。而我们所关注的是系统化的,全过程、全要素、全局性的对医疗过程和临床实践进行优化。我们所指的精准医学是针对每一个病人的具体病情,正确选择并精确的应用适当的治疗方法。

  他表示,精准医学的发展,重点需要搭建临床转化科学研究平台,把各种现代科技手段集成的运用于传统医疗,这里面包括组学的技术,数字影像,系统生物学,信息科学等等,通过现代科学的手段和传统医学的融合创新,最后成为精准医疗的体系和范式。

  他称,清华大学精准医学研究院正在筹建中,将建成一个开放、共享的科研平台,建设重大疾病协同创新研究中心,构建一个健康科技孵化器,把企业和科技研发结合起来,实行产学研一体化,以进一步推动精准医学的发展。

  精准医学是提升诊疗水平和诊疗效果的重要路径,在此基础上,董家鸿还提出“精益医疗”和“精诚医疗”,即通过全流程的成本调控,获得效益/耗费最大化,实现医院的高效率和高效益运转;同时以舒适、温馨的人文化医疗服务,营造有温度的医院。

  董家鸿指出,“精准医学”是“三精医疗”的基石,从以患者为中心、国家医疗改革为导向,“三精”合璧,将是现代医院改革与发展的方向。(完) 【编辑:陈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