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格水资源管理和保护 支撑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发展

24.01.2017  20:34
2016年是“十三五”开局之年,水利部松辽水利委员会认真贯彻落实中央新时期水利工作方针和水利部决策部署,紧密结合流域实际,突出加强水资源管理与保护,促进水资源高效和可持续利用,助力流域绿色发展,支撑东北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
一、严格水资源管理,强化水资源消耗总量和强度双控
松辽流域水资源总量1990m3  ,但人均、亩均水资源量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2/3和1/3,且用水方式粗放,贯彻实施水资源双控行动,对破解流域水资源短缺瓶颈具有极强的针对性。
一是加强用水总量控制。推进完成流域用水总量控制指标分解,基本建立覆盖流域和省市县三级行政区的用水总量控制指标体系。组织开展第一、二批13条江河水量分配,在充分考虑各方发展和需水基础上,针对分配方案中的主要成果和存在的关键问题,进行多方案比选,分赴相关省(自治区)开展技术和行政协调20余次,努力缩小分歧、达成共识。目前嫩江等7条江河水量分配方案获水利部批复,占全国已批复总数的37%,西辽河等5条江河水量分配方案报水利部待批,将用水总量控制指标逐步落实到流域和水源。
二是提升流域用水效率。坚持节水优先,以取用水审批为抓手,限制高耗水项目建设,开展用水定额评估,科学核定黑吉辽3省不同行业的用水标准,充分发挥定额对用水强度控制的约束和引导作用。大力推进粮食主产区农业节水,积极推动规模化高效节水灌溉等一批工程建设,继续支持节水增粮行动,严格审核工程面积、取水水源和用水规模,选择12个典型县对实施情况进行评估,促进农业节水增效。
三是强化水资源管控手段。把红线指标作为控制条件,依法审批水资源论证和取水许可20余项,开展水资源专项执法检查、水资源论证后评估和水平衡测试等工作,强化重点用水户管理;建成流域水资源监控能力一期工程并投入使用,稳步推进县域水资源承载能力监测预警机制建设,组织完成朝阳市试点评估,逐步实现水资源开发利用从源头到末端的全过程监管。
二、优化水资源配置,提升水资源供给保障能力
流域水资源东多西少、北多南少,与生产力布局呈逆向分布,为保障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的实施,需要不断提升水资源调控和供给保障能力,主动适应和引领经济社会发展。
一是完善水资源配置格局。以流域综合规划和水资源综合规划为基础,加快推进诺敏河等8条跨省界河流综合规划编制工作,长吉图先导区、哈大齐工业走廊、蒙东能源基地等东北振兴战略实施的重点区域,优化配置水资源,积极推进流域江河湖库水系连通,不断完善“东水中引、北水南调”的水资源配置格局,逐步构建流域水资源战略储备体系。
二是保障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抓住国家加快节水供水重大水利工程建设的有力时机,统筹推进三江连通、吉林西部供水等重点水资源配置工程建设,着力解决流域生态脆弱区和粮食主产区水资源短缺问题。积极推动松嫩低平原盐碱地治理开发和生态保护等事关流域生态安全、促进地区经济发展的项目前期工作,推动加大丰水地区水资源开发利用力度,主动适应和引领区域经济发展。
三是实施流域水资源统一调度。针对松花江流域受超强厄尔尼诺事件影响出现的严重旱情,科学实施尼尔基、察尔森等骨干水库兴利调度,累计补偿供水22亿立方米,有效保障下游供水安全。组织开展松花江流域骨干水库联合调度前期工作,将8个重点水资源配置工程纳入联合调度范围,为加强流域水资源统一调度、合理配置水资源提供技术支撑。
三、加强水资源保护,促进流域水生态环境持续改善
认真落实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按照东北振兴确定的目标任务,发挥流域机构水资源保护尖兵作用,积极推进构建北方生态安全屏障。
一是完善松辽水系保护协作机制。不断深化流域搭台、区域协商、部门协作的松辽水系保护管理模式,调整领导小组成员,召开工作会议,制定工作规则和指导意见,开展联合执法和应急联动,妥善处理跨省界水质超标等问题;落实与环保部门合作协议,制定年度合作计划,联合开展重要饮用水水源地检查评估和重要入河排污口及污染源监督检查,形成流域治水保水合力。
二是严格水功能区监督管理。强化清单管理,制定重点水功能区和入河排污口监督管理名录,将21%的水功能区和40%的入河排污口纳入监管范围,将列入全国重要饮用水水源地名录的数量由25个增至48个;突出服务型监管理念,建立水质会商、信息反馈等机制,采取水功能区水质达标考核、省界缓冲区巡查等多项监管手段,推动建立以水域限排倒逼陆域污染减排的综合治污和保护模式。
三是提升水资源保护管理能力。推进流域水环境监测能力建设,着力构建以流域中心为核心,以分中心、自动监测站、共建共管实验室为支撑的流域水环境监测网络;开展89个重要水功能区、21个国境界河监测断面和452个国家级地下水水质站点监测,实现省界缓冲区监测全覆盖;不断健全流域水污染风险防控体系,提升预警预报和应急监测能力,修订突发水污染事件应急预案,水资源保护管理能力和手段进一步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