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水进京两周年 北京累计收水19.4亿立方米

28.12.2016  19:06

新闻发布会现场

人民日报记者提问

本站讯 12月27日,北京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联合北京市南水北调工程建设委员会办公室、北京市水务局召开“江水进京两周年”新闻发布会。两年来,北京累计收南水19.4亿立方米,水质稳定在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II类以上,全市直接受益人口超过1100万,人均水资源量由原来的100立方米增加到约150立方米,比原来增加了50%。 
  两年来,本市以“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新时期治水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科学制定用水计划,优先使用外调水。按照“喝、存、补”的用水原则,19.4亿立方米的进京江水,有13.2亿立方米用于自来水厂供水,2.8亿立方米存入大中型水库,3.4亿立方米用于回补地下水和中心城区河湖环境。南水已成为城区供水的主力水源,中心城区供水安全系数由1.0提升至1.2,地下水下降趋势得到缓解,显著改变了首都的水源保障格局和供水格局。 
  目前,本市接纳南水北调来水的有郭公庄水厂、第三水厂、第九水厂、田村山净水厂、309水厂、门头沟城子水厂、长辛店水厂七座水厂,总规模超过300万立方米。南水入京量稳定在日均340万立方米左右,其中水厂取水225万立方米(夏季供水高峰期),占城区日供水量超过七成。供水范围已基本覆盖中心城区、丰台河西地区及大兴、门头沟等新城,昌平、通州部分地区居民也能喝上南水。此外,通州水厂、第十水厂基本具备供水条件,良乡、黄村两座水厂正在紧张建设中,石景山、亦庄、门城三座水厂即将开工。 
  在水质方面,本市对来水进行实时严密监测,设置了“入京、入城、入厂”三道防线,一旦发生水污染突发事故,能够及时处理,确保水源安全。同时增设161个供水管网终端水质监测点,覆盖居民小区3500多个,市水务局、市南水北调办、卫计委、自来水集团等部门通力配合,实时分析和判断水质安全情况。两年来,南水北调来水始终达标,稳定在地表水Ⅱ类水平,保证了“从丹江口到家门口、从源头到龙头”的水质安全。 
  据了解,目前通州水厂正在进行运行调试,水厂一期规模为20万立方米/天、二期40万立方米/天,远期60万立方米/天,将大大提高城市副中心的水资源承载能力,极大缓解区域供水紧张局面和改善区域居民用水水质。同时,河西支线、大兴支线等输水工程前期工作也正紧张推进,能有效支撑西部地区、首都新机场区域用水需求,并开辟连通河北、北京两地配套工程的南水进京第二条通道,促进非首都功能的疏解。 
  在随后的答记者问时间里,来自人民日报、光明日报、北京日报等媒体的记者提出了除受益南水北调的1100万人口,北京其他居民什么时候可以喝上用水南水北调的水?南水北调怎么助力首都生态文明建设?目前北京的水资源是不是得到了缓解,北京还缺不缺水?等问题,与会领导结合所管工作分别作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