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饮长江水,共话思源情——影片《天河》感动交大师生

05.12.2014  23:56
          为了帮助党员干部和师生员工深入了解南水北调工程,弘扬工程建设者和移民群众的牺牲奉献和大爱精神, 12月4日下午,学校在天佑会堂分别组织教职工和学生专场观看影片《天河》,在校校领导、全体中层干部及广大师生2000余人观看了影片。   影片《天河》以事关国计民生的南水北调伟大工程为故事主线,全景式展现了工程决策团队、一线建设者以及沿线移民的整体风貌。通过观影,学校师生不仅对这项伟大工程有了更为直观和真切的了解,更被片中生动鲜活的故事、充沛动人的情感深深打动,现场许多老师同学几度热泪盈眶,敬佩工程建设者拼搏奉献可贵精神的同时,深感水的来之不易,表示将会心怀感恩,更加注意爱水惜水节水。       学校师生纷纷表示,受到了一次难得的心灵净化和精神洗礼,片中一幕幕动人的故事引起强烈的情感共鸣。经管学院袁伦渠、林玳玳老师看完连说:真不错,很感人。人文学院孔德立老师认为,电影兼具现场感和艺术感,如在迁坟问题处理上,既反映了干部工作的灵活性,又体现了广大群众识大体顾大局的淳朴觉悟。运输学院刘杰老师说,主旋律电影拍得这样接地气,不乏诙谐幽默元素,挺难得。南水北调工程不仅圆了几辈人期盼已久的饮水梦,更推动了民族复兴中国梦的实现。软件学院周轶峰老师谈到,观看时被主人公“舍小家爱大家”的精神深深感动,更体会到要学会感恩,饮水思源,从我做起,珍惜资源。机电学院田龙梅老师发出这样的心声:“虽然从小就知道南水北调工程,但不知道工程背后有这么多艰辛而又温情的故事。作为一名党龄近10年的共产党员,更应该在努力实现个人价值的同时,多做对社会有益的事情”。电气学院安馨同学观影后感到非常自豪,觉得这一“天河”的形成不仅是工程参与者的骄傲,更是我们民族的壮举。土建学院华晨光同学谈到自己最大的感受是:“影片中水利人的状态写照很可能就是我以后的生活,虽然艰难但无悔自己的选择。”   本次活动由宣传部、组织部、学工部、研工部、离退休工作部、校工会和校团委联合举办,既作为校院两级中心组学习安排,又是一次党员教育活动,同时也作为教职工集中学习的内容。   南水北调工程简介   南水北调工程,是旨在缓解中国华北和西北地区水资源短缺的战略性工程。我国南涝北旱,南水北调工程通过跨流域的水资源合理配置,促进南北方经济、社会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整个工程分东线、中线、西线三条调水线路。东线工程位于东部,因地势低需抽水北送至华北地区。中线工程从汉水与其最大支流丹江交汇处的丹江口水库引水,自流供水给黄淮海平原大部分地区,20多座大中城市;西线工程在青藏高原上,由长江上游向黄河上游补水,西线工程没有开工建设。   南水北调大事记   1952年——毛主席视察黄河,第一次提出了南水北调的宏伟设想:“南方水多,北方水少,如有可能,借点水来也是可以的”。 1978年——第五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通过的政府工作报告正式提出:兴建把长江水引到黄河以北的南水北调工程。 1996年——成立南水北调工程审查委员会,委员共86人,另聘专家40余人参加专题审查工作。 2002年——国务院正式批复《南水北调工程总体规划》。东线工程开工。 2003年——国务院决定成立国务院南水北调工程建设委员会,批准国务院南水北调工程建设委员会办公室主要职责、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中线工程开工。 2005年——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地——丹江口水利枢纽加高工程、穿黄工程开工建设。 2008年——南水北调中线京石段应急供水工程建成通水,河北省岗南、黄壁庄两水库的水,经南水北调中线京石段工程抵达北京。丹江口库区移民试点工作全面启动。 2011年——南水北调中线干线黄河南段连线建设全面开工,标志着整个中线干线主体工程全部开工。 2012年——移民搬迁任务全部完成。南水北调中线水质保护中心正式成立。 2013年——中线干线主体工程完工、工程全线贯通。  

    i3A北京交通大学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