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2015年巴黎气候大会 《应对气候变化的中国视角》慕课发布

18.11.2015  18:24

清华新闻网11月18日电 11月16日,《应对气候变化的中国视角》慕课媒体沟通会在清华大学主楼举行。第二十一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COP21)将于2015年11月30日至12月11日在巴黎召开,为向国内外宣介中国对2020年后国际气候制度的立场、中国国家自主贡献(INDC)的内容,以及中国如何推动巴黎气候大会并达成全面、均衡、有力度的新协议,中国国家气候变化专家委员会副主任、清华大学低碳经济研究院院长何建坤教授领衔教授团队制作了本门MOOC,并将在学堂在线和美国edX两大慕课平台同时推出。

应对气候变化的中国视角》慕课媒体见面会。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温室气体排放大国,中国在巴黎气候大会上的立场和诉求格外引人注目。继2014年11月中美在北京发布《中美气候变化联合声明》之后,中国又分别与印度、欧盟等主要发展中国家和发达经济体以及巴黎气候大会的东道主法国签署气候变化联合声明,凝聚共识,强化合作,积极促进巴黎气候大会的成功。

在11月16日下午举行的慕课媒体沟通会上,清华大学地球系统科学研究中心副主任罗勇教授详细介绍了这门课程的内容和特点。

“这门慕课从中国学者的视角出发,实现了对气候变化问题的“全覆盖”,课程内容包括了对气候变化的科学认知与气候变化对中国的挑战,应对气候变化的国际制度与国际形势,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行动、成效与战略等。教师团队可谓名师汇聚,包括中国国家气候变化专家委员会副主任、清华大学低碳经济研究院院长何建坤教授,地球系统科学研究中心副主任罗勇教授,中国气候变化谈判团代表、能源环境经济研究所滕飞副教授,能源环境经济研究所执行所长张希良教授,热能工程系主任李政教授和环境学院院长贺克斌教授。”

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可以更好地认识当前全世界和中国应对气候变化面临的挑战和机遇,熟悉应对气候变化的主要政策措施、技术选择和国际治理制度,对于理解能源革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发展低碳经济和建设生态文明等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也有所裨益。本课程还可以加深对于气候变化及其影响的科学知识的了解,有助于培养人们顺应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珍惜资源和节约能源的意识。

媒体沟通会后,课程团队还举办了“期待巴黎-应对气候变化的中国视角”报告会。外交部气候变化谈判特别代表高风、课程主讲何建坤教授和罗勇教授分别就“气候变化国际谈判与中国角色、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目标和行动以及全球气候变化及其影响的科学认知”议题做主题报告,清华大学研究生院还将该报告会加入了研究生学术与职业素养讲座课程,为广大师生带来了一场思想碰撞的国际学术盛宴。

据悉,该课程分为十讲,每周发布一讲,每讲视频大约1小时,并在每讲后设置了教授专访环节。目前课程已开放注册,全球学习者均可选修。

多年来,清华大学在气候变化与低碳发展领域开展了大量科学研究和政策研究,并积极发挥中国特色新型智库的作用,相继发布了《中国低碳发展报告》、《中国与新气候经济》、健康与气候变化等一系列重要报告。《应对气候变化的中国视角》是全球第一门中英文双语气候变化慕课,是清华大学为传播气候变化知识、加强气候变化教育做出的新贡献。

供稿:在线教育办公室 学生编辑:小 奇

(http://news.tsinghua.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