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候变化绿皮书》:区域联动减排是最有效途径

22.11.2015  10:29

  “京津冀地区大气污染的根本原因是污染排放量大,不利的气象条件是次要原因。”20日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与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共同发布《气候变化绿皮书:应对气候变化报告(2015)》,其中深入分析了北京“APEC蓝”的重要启示,明确建立区域联动减排和重污染天气预警机制是治理大气污染的最有效途径。

  根据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和中国环境监测总站的评估结果,去年APEC会议期间,北京市区PM2.5、PM10等污染物浓度比上年同期大幅下降;京津冀各城市空气质量优良率达到66%,比上年同期上升25个百分点;中度以上污染天数只占12%,严重污染天数仅1天。

  绿皮书分析,这期间,由于南风弱,大气污染物跨区域输送不明显,本地减排对北京改善空气质量的贡献率为83%至89%,周边地区减排的贡献率为 11%至17%。APEC会议期间的大气污染防控措施效果显著,在遭遇了较强的不利污染物扩散气象条件下,仍然保障了北京的蓝天。这也证明了大气污染排放是造成京津冀大气重污染的根本原因。

  同时,借助“APEC蓝”,本市也获得了京津冀地区削减不同类型污染排放与空气质量改善之间关系的第一手实验资料,为京津冀地区大气污染治理和“一体化”发展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绿皮书称,治理京津冀大气污染,首先应建立重污染天气区域应急联动减排机制。借鉴APEC会议期间6省市联动的经验,应率先在京津冀,特别是在北京、天津、唐山、廊坊、保定、沧州六市,建立统一的空气重污染预警会商和应急联动协调机构,逐步实现预警分级标准、应急措施力度的统一,共同提前采取措施,应对区域性、大范围空气重污染,最大限度减缓不利扩散条件下污染物的累积速度。

来源:北京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