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优秀校友、市委党校常务副校长王民忠教授为新生骨干讲授“青年学生成长成才”

03.11.2014  11:48

我校优秀校友、中共北京市委党校常务副校长王民忠10月30日晚回到母校,为新生班长团支书培训班(第88期团校)作了“青年学生成长成才”的首讲报告。校长助理薛庆国、学生工作部部长于成文、校团委书记刘晓东等参加。

报告分为“成人”“成才”“弘扬价值观需要青年担当”三个板块,讲座集理论、实例、古训为一体,多角度阐述了青年学生成长成才的基本素质和具体做法,为同学们提供了细致完善的指导,具有很高的教育意义。以下为报告精彩内容摘录:

人才成长是有规律的

离开了德育的智育可能造就出应试的英雄,但不可能培养出卓越人才。我们是应试教育的佼佼者,应试教育对青年学生的影响,随着其年龄的不断增大,而不断衰减。青年学生入学时成绩排序、毕业时成绩排序和毕业20年后成绩排序都是不一样的,这三个不一样未必和学习成绩呈线性正相关关系,这是我们今天需要思考的问题。

青年学生的素质就像一座冰山

卓越人才需要显性素质和隐性素质的匹配。青年学生的素质就像一座冰山,呈现在人们视野中的部分往往只有1/8,也就是浮出水面的冰山一角,而在水面以下的7/8是看不到的。我们能见到的1/8是其知识和技能行为;见不到的7/8则是价值观、道德、态度等等。前者是较为容易观察和测量的,称为显性素质;后者是难以观察和度量的,称为隐性素质。我们看不见的隐性素质,往往左右着其成长成才。

现今的钥匙有点不对锁

每个人都有动机,但动机是需要升华的。这些年来,我们只把那些看得见摸得着的显性素质不断量化,尽管它未必重要,而那些看不见摸不着的隐性素质,尽管重要,我们也将它丢在一旁。这和在经济领域追求GDP是一样的效果。现如今,我们培养不出来大家,是因为冰山下的隐性素质出了问题。因为我们没有为他们装上以社会为己任的精神枷链,没有把超越自身利益的动机升华为自己行为的理由。人才成长的重要素养,例如责任感、大局观、沟通能力等仍在我们的教育中处于自然生长状态。

不做精致的利己主义者

当正义与己无关则去坚持正义,和己有关则忘记正义,那么正义何时会到来?得智不易,修身更难,永远不要为选择善良和正直设置条件。大学的生活使我们习惯了演绎与推理,但生活中更需要归纳,而归纳的基础是丰富的阅历。若待阅历丰富之时,我们再归纳,已不再风华正茂!自然知识是前人归纳的结果,人生同样需要借鉴前人的归纳。重点大学的骨干不仅要以个人成才为目标,还应该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努力成为核心价值观的正能源,在复兴中华大业中去实现自己的抱负!


附:王民忠,现任中共北京市委党校(北京行政学院)常务副校(院)长,北京科技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教授、博士生导师。1981年至1985年在北京钢铁学院冶金系铸造专业学习,毕业后留校工作,历任冶金系团总支书记,系党总支副书记、书记,冶金学院党委书记,北京科技大学党委副书记等。2006年至今,先后任中国戏曲学院党委书记、中共北京市委教育工作委员会副书记、中共北京市委党校(北京行政学院)常务副校(院)长。

长期从事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与理论研究工作。坚持在业余时间为学生业余党校、团校学员讲课,听众累计达数万人。他富有时代性、思想性的演讲内容,循循善诱、幽默生动的演讲语言,以及睿智而又富有亲和力的人格魅力,影响了一代又一代青年学子。


(摄影:校团委)

(责编:邢华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