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季·毕业记 | 有一个地方 承载了共同的回忆

20.06.2019  02:13

【编者按】农大,一个见证了我们无数种可能的地方,一个承载了共同回忆的地方。我们在这里寻觅,在这里相遇,在这里奋斗。本网将推出“毕业季•毕业记”系列报道,带你走近2019届毕业生——

大学生活像场电影,感谢父母的支持

人发学院毕业生龙嘉骞: 龙嘉骞将父亲视作自己的大学引路人。她和父母的相处友善平等,比起亲子,更像是朋友。她的父母会把很多事情的决定权给女儿,他们则是一如既往地支持。“去年6月份是我最焦虑的时候,保研的事情还没有定,专业的选择也还没着落,我爸还是冷静从容地表示他相信我,并且把选择权给了我。”嘉骞爸爸的支持给了她做梦的权利,幸运的是,梦已成真。

于我而言,大学四年就像一场生活电影,农大的每一处都是电影中的‘固定场景’。但要说最有意义的地方,非操场莫属了。”嘉骞是一个不愿意宅在室内的人,特别是心情不太好的时候。而操场就像是一个包容体贴的老朋友,总是张开双臂,拥抱她。“当然啦,操场更是一个和朋友放松的好地方。散散步,聊聊生活工作学习,好不惬意。

那些藏在操场角落的私语和拂过的晚风组成了我大学四年最温柔的记忆

人发学院毕业生贺彦铭: 同样将操场视为最有意义的地方的,还有贺彦铭。“印象最深的是有一次大雨天和朋友在操场上拍闪电。虽然两个人都淋湿了,但那真是一段难忘的记忆。

在干燥的北京见到暴雨与雷电的时刻让人惊喜,爱好摄影的彦铭也不例外。和朋友匆匆背起一堆沉重的设备,在操场中央支起的小小伞下瑟瑟发抖。两人在暴雨中反复尝试,最后甚至不知疲倦的玩了起来。或是长谈,或是小聚,在操场上,总是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最自在的方式谈心。这些交换的思想里,总有一些像是操场上方夜空中的星星一般,闪闪发亮。“那些都是十分零碎的记忆,即使放在四年的时间里来看不值一提,可生活就是由这些细小的感动组成的。

那些躲藏在操场边边角角的私语,携着夕阳里的清澈晚风,就这样温温柔柔的拂过他四年的大学生活。

这座大楼中的每一处都有着令人着迷的故事

食品学院毕业生冯金璐: 提及最具特殊意义的地点,冯金璐环顾了一圈我们所置身的这座现代感与设计性并存的大楼后,不假思索地答道:“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院楼。

作为一名即将毕业的食院人,她对这座建筑有着难以割舍的情结。学术,是她对食院楼最深刻的印象;而一盏盏实验室的灯,点缀了她四年在食院学习的每个夜晚。由于专业的特殊性,她会在实验室和葡萄酒密切地接触,像一个好奇的顽童一点点地去解开葡萄酒神秘的面纱。

温暖,有趣,则是这幢建筑的另一面。冯金璐活跃于院系的学生组织之中,“大家一起策划想点子,一起写稿子,直至深夜。一次次发人深思的讨论,亦或是一幕幕嬉笑打闹的场景,依旧萦绕这座大楼中的每一处,有着令人着迷的故事。

珠玉在前,我才有了努力的方向

生物学院毕业生马一凡: 谈起引路人这个话题,马一凡说她脑海里掠过了许多张笑脸。大学四年,得到过太多位师长的指导和帮助,无论是科研学习还是学生工作,有太多可以被称之为“引路人”的前辈。但是在大学中第一次让马一凡感到震撼的一个人,是记者团第三十二届团长——唐乐融。

马一凡第一次见到唐乐融是在记者团迎新大会上。唐乐融作为团长进行了发言。马一凡说,在场下,她第一次感到什么是专业:清晰的逻辑,丰富的词汇,密集的语言。“一听就觉得太厉害了,感觉读过很多书的样子,腹有诗书气自华”马一凡说到。在之后的时光里,唐乐融在工作上的专业认真以及看待问题的辩证全面很大程度上影响了马一凡,让她迅速成长,从高中生的角色转变成为有独立思考能力的大学生。“乐融姐还是个专题狂魔,平时看见学校点什么变化或者有什么突发热点,第一反应就是我们能不能出个专题。”马一凡回忆起那段时光,笑着说。但她也坦言,正是得益于唐乐融这样的“魔鬼训练”,让她对于身边事的观察更为敏锐,能够更加关注校园的点滴变化,“其实说出专题是玩笑话,但确实让我真切感受到了生活的美好,也得到了更多信息。

对于刚入大学的马一凡而言,唐乐融是她的榜样。珠玉在前,才让她有了努力的方向,“我也想像乐融姐这样,博学温柔,敏锐专业,成为一个令人心生向往的人。

办公室维系着我们的关系

人发学院毕业生张裕: 对张裕来说,公主楼A336——校学生会的办公室,是有着特殊意义的地方。

他大一担任学生会办公室干事,常泡在办公室里,和其他干事们一起工作;大二留部竞选了办公室副主任,与学弟学妹们或是值班工作,或是学习,因此与办公室结下了不解之缘,与办公室的大家结下了一段深厚的友谊。

因为经常能见面,无论是工作上的还是私人上的联系都很多,所以大家关系保持得很紧密。这也是办公室给他一种亲切感、归属感的原因。“从这里出来的人都很优秀,即使是学院不同、专业不同,也都互相鼓励、共同进步”。那次他们临时兴起,统计了一下奖学金,结果发现8个人竟然获得了7万多元的奖学金。

对于张裕来说,办公室已经不只是一个地点那么简单了,而是他大学四年成长的纪念。
(学生记者 王泽华 肖宇平 邱雨竹 王丛旭 贾林会 郭荷昕 闫禹清 申澳 尹艺璇 胡班韶 屠星宇 报道/学生记者 陆霖 周奕 龙源 孙佳宇 林紫城 林渤森 张瀚中 龙之凤 石岳骄 吴颖颖 曾兮 摄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