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劲扬帆正当时:北京交通大学研究生院成立十周年纪实
17.11.2014 12:01
本文来源: 交通大学
vND北京交通大学新闻网
vND北京交通大学新闻网
今年,我校研究生院以傲人的成绩喜迎成立十周年。十年的时光在历史长河中不算很长,但这十年是奋斗的十年,是光荣的十年,它见证了我校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的发展过程,也见证了北京交通大学向特色鲜明世界一流大学迈进的成长历程。 我校研究生教育始于1954年。国家恢复学位制度后,学校成为首批博士、硕士学位授予单位。1984年成立研究生部,2000年获准试办研究生院,2004年6月经教育部批准正式建立“北京交通大学研究生院”。 作为培养高层次人才的主要途径,学校始终将研究生教育视为建设特色鲜明世界一流大学的“强校之源”,十分重视并大力发展研究生教育。通过招生、培养、学位、在职专业学位、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等全方面教育改革措施的推行,我校研究生生源质量明显提高,为社会贡献了一批有价值、有创新、有品质、有影响力的教学、学术和科研成果,更输送了一大批功底扎实、素质过硬、能力全面、品质优良的行业领军人物和骨干人才。 多措并举 提高研究生生源质量 多年来,学校多措并举吸引优秀生源。通过多元考核选拔制度,完善博士生招生方式;通过构建“直博与本硕硕博连读生”选拔体系,优化博士生源结构;通过创建暑期夏令营品牌,推进“创新能力认定”,选拔优秀生源。录取的全日制硕士研究生从2004年的1663名扩大到2014年的3045名,增长了83%,累计招收28307名。博士研究生从2004年的328名增加到2014年的455名,增长1.4倍,累计招收4298名。 硕士研究生中来自“985”、“211”重点院校的应届本科生比例稳定在40%左右,接收推荐免试研究生的数量逐年增加,从2004年的281名增加到2014年的618名,增幅达2.2倍。博士研究生中直博生和硕博连读生从2004年的65名增长至2014年的193名,比例从19.8%增长至42.4%,2014年委托培养的博士研究生从录取人数最多时的163名减少至102名,比例也从最高时的39.0%下降至现在的22.4%。 深化改革 培养拔尖创新人才 学校着重改革培养机制体制以及建立质量保障体系建设,建立了一套有利于创新人才培养,有利于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制度体系。2004年开始实施“北京交通大学研究生教育创新工程”,通过设立优秀博士生教育创新基金、专项和客座研究员制度、优秀博士论文奖励制度,激励博士研究生做出创造性成果。2008年实施研究生奖助制度引入竞争机制,强化激励作用,目前博士研究生创新研究基金达到每年250万元。2008年实施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逐步建立以科学研究为导向的研究生培养模式和高水平科学研究为主导的导师负责制和资助制。 2004年开始设立出国访学基金和国际学术交流基金。目前博士研究生国际学术交流资助额达到每年150万元。2010年正式成为“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签约院校。近年来资助78名博士研究生出国开展为期半年的访学活动,资助95名研究生参加国际学术会议,资助领域覆盖学校的大部分学科专业,逐步形成了国家、学校、导师多渠道资助,短期、中期以及长期多层次、多样化的研究生国际交流体系。 2011年开始设立拔尖创新人才选拔试点班,在国家重点学科以及学校特色优势学科专业设立硕博连读试点班,建立创新人才培养特区。同时开展“理科思源试点班实施方案研究”,进一步探索建立创新人才培养特区的新模式。 研究生教育专项基金资助研究生教育教学研究项目163项,两本研究生教材入选教育部学位管理与研究生教育司推荐“研究生教学用书”。博士研究生科技创新基金立项421项,专项研究员立项12项。全国研究生数学建模竞赛共获得一等奖7个队,二等奖21个队,三等奖31个队,两次获得优秀组织奖。我校教师多次荣获北京市教学成果奖。 严控质量 完善学位管理与激励体系 学位授予人数每年增长很快,博士学位授予人数从2004年的68人增长到2014年的271人,硕士学位授予人数从2004年的987人增长到2014年的3892人。在数量提升的同时,学校优化学位论文答辩各项工作的流程,改进匿名送审工作环节,2012年陆续制定一系列规章文件进一步规范学位审核过程。继博士学位论文匿名送审之后,要求所有硕士生学位论文全部匿名送审。 2006年实现了我校全国优秀百篇博士学位论文零的突破,截止2013年,共获得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5篇,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提名14篇,获得北京市优秀博士学位论文9篇。 2012年启动实施“拔尖人才培育工程”, 完善激励机制,鼓励发表高水平论文。2013年度学校共奖励论文307篇次,2014年上半年共奖励论文238篇次,其中An1类文章17篇,An2类文章38篇,An3类文章70篇,An4类文章83篇,An5类文章27篇,As类文章3篇。 加强导师队伍建设,完善管理制度。我校现有博士研究生指导教师数从2004年的155名增加到2014年的457名,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数从2004年的590名增加到2014年的1294名。 开放办学 打造在职专业学位优质品牌 目前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已经覆盖了我校优势特色学科,招生类别齐全,为企业提供了优质、合适的教育产品,成为学校拓展社会服务职能、加强校企合作的重要渠道。 截至2014年6月,学校能够承办的在职专业学位类别包括工程硕士(含21个领域)、会计硕士、EMBA等3类,同时在示范性软件学院软件工程领域招生;能够承办的全日制专业学位包括MBA、工程硕士(21个领域)、会计硕士、审计硕士、资产评估硕士、应用统计硕士、翻译硕士、法律硕士、工程管理硕士、公共管理硕士、金融硕士、艺术硕士等12类。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招生规模不断扩大,2013年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招生人数已达4766人,在校生达10321人,占全部硕士在校生15712人的65.7%。 学校已形成相对完整的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体系,不断改革培养模式。鼓励案例教学,拓展校外产学研联合研究生培养基地,加强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环节建设。2009-2010年承担全国工程硕士教育研究课题被评为优秀成果;2011年被评为“全国工程硕士研究生教育创新院校”,电子与通信工程、建筑与土木工程、交通运输工程3个专业领域获得“全国工程硕士研究生教育特色工程领域”称号;2012-2014年连续3年在世界经理人周刊等杂志组织评选的中国最具价值的EMBA和最具影响力MBA排行榜前列。 2012年11月成立了在职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形成资源共享、利益均摊管理机制;通过加强过程管理和质量控制提高培养质量;积极组织调研行业需求修订培养方案;严格规范办学防范风险;发挥优势学科行业特色,首创中国城市轨道交通EMBA班,在业内引起强烈的反响;密切联系企业积极组织行业生源,2014年在职专业学位硕士报名人数突破历史记录,达2590人。 立德树人 加强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党委高度重视,健全完善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体制机制。建立了思想政治教育与业务培养有机结合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实现了经费和场地统一协调的条件保障。不断加强研究生辅导员和导师队伍建设,为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组织保证。 注重系统规划,总体设计新形势下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内容。2004年制定实施“研究生综合素质教育计划”,以思想品质、敬业精神、创新能力、团队意识、身心素质等五个方面为重点,以不断提高研究生创新意识、创新能力为核心,全面加强研究生人文素质和科学精神的培养。设立“院士校园行”、“与大师面对面”名师讲坛、“研究生学术论坛”,每年举办“慧光杯”研究生学术文化节。建立研究生社会实践制度,依托89个社会实践基地,实施项目管理,累计组织了299个暑期社会实践团,共有43位个人、28个团队被评为首都大学生社会实践优秀个人或团队,65项实践成果被评为“首都大学生社会实践优秀成果”。 满足不同阶段的成长需要,实施研究生学期教育计划。以课程教学为主要形式,由各职能部门专业管理人员担任任课教师,模块化建构研究生职业规划与职业发展、学术规范与学术道德、阳光心理与生命健康、危机控制与安全管理等教育内容,与“研究生综合素质教育计划”形成互为补充,相互支持的思想政治教育环节。 学校把学风建设写入 “十二五”发展规划、党代会报告和年度工作要点。实施研究生党员教育培训工程,建立校、院及党支部三级的研究生党员培训制度,形成系统的、分层次的、全方位的党员培养模式。研究生教育形成了研究生专兼职辅导员、班主任、研究生党员骨干队伍与研究生导师密切配合、信息通畅的网络结构化的工作格局。“北京交通大学研究生专兼职辅导员队伍建设”工作被教育部简报单篇报道。有2名研究生辅导员先后获得“2011年、2013年全国高校辅导员年度人物提名奖”。有13名研究生辅导员先后获得“北京市优秀辅导员”荣誉称号。 凝心聚力 推动学科建设跨越式发展 学校不断强化学科建设龙头地位。学科与学位授权点建设成绩斐然,学校一级学科博士点由2004年的4个增加到现在的20个,一级学科硕士点由2004年的4个增加到现在的34个,专业学位授权由2004年的2类增加到现在的12类。 重点学科建设取得新突破,2006年我校信息与通信工程、交通运输工程2个一级学科被评选为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产业经济学、桥梁与隧道工程2个二级学科被评选为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我校一级学科北京市重点学科增加到5个,二级学科北京市重点学科增加到5个,交叉学科北京市重点学科增加到2个。2013年 11个北京市重点学科全部通过验收,其中5个学科验收结果为优秀。2013年工程学、材料科学和物理学进入ESI排名前1%学科。 两期“211工程”建设成效卓越,我校学科建设水平明显提高,科学研究能力快速发展,师资队伍素质显著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全面推进,教学基地建设成绩显著,基础设施建设成效突出。“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试点建设期总结获得好评,顺利完成“轨道交通安全科学与技术优势学科创新平台”试点建设期总结的专家组检查工作,全面完成了试点建设期的建设任务,实现了预定目标,总体评价为优秀。 学科评估取得好成绩,24个一级学科参评2012年第三轮学科评估,14个一级学科博士点中有10个得分位次进入全国前30%,5个学科得分位次进入全国前20%,系统科学学科取得全国第1的成绩,领先第2名11分,该学科自教育部组织全国一级学科整体水平评估以来,连续三轮学科评估保持全国第一。我校优势特色学科信息与通信工程、交通运输工程和应用经济学均进入全国前20%,统计学进入全国前20%;信息与通信工程、交通运输工程、系统科学、光学工程和安全科学与工程5个一级学科进入全国前10名。 泽以长流乃称远,山因直上而成高。回顾来时路,是对以往岁月的纪念,也是对未来做出的承诺。我们相信,在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下,研究生院一定能够迈出新步伐、再创新辉煌,为实现早日建成特色鲜明世界一流大学的目标,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新的更大贡献。本文来源: 交通大学
17.11.2014 1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