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校地多边国际合作新模式 清华携手四川省与华盛顿大学、华盛顿州开展“气候智慧型/低碳城市”2+2合作

23.09.2015  12:39

清华新闻网9月23日电 (记者 李含 )继清华大学、美国华盛顿大学和微软公司2015年6月在美国华盛顿州西雅图合作创建全球创新学院(Global Innovation eXchange institute,简称GIX),建立中国高校在美国第一个实体校区和综合性教育科研平台之后,时隔三月,华盛顿州又将见证一次更加全面深入、意义深远的合作——清华大学将携手中国四川省与美国华盛顿大学、华盛顿州共同开展“气候智慧型/低碳城市”2+2合作。这一全新的校地多边国际合作模式将深度整合四方优势资源,有力推进相关科学研究与产业发展,推动中美两国“气候智慧型/低碳城市倡议”的实施落地,并对促进我国中西部地区深化改革开放、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起到积极的引领作用。同时,“2+2”合作模式的构建,为校地联合开展高水平、深层次国际合作开拓了新路,这也是国内大学携手地方首次开展的此类深层次国际合作。

美国当地时间2015年9月22日,北京时间9月23日,清华大学、四川省、华盛顿大学、华盛顿州“2+2”合作协议签署仪式在华盛顿州西雅图举行。清华大学校长邱勇、华盛顿大学校长安娜·玛丽·科斯(Ana Mari Cauce)、四川省省委书记王东明、华盛顿州州长杰伊·英斯利(Jay Inslee)共同见证和签署了协议。清华大学副校长杨斌出席了签约仪式。

“2+2”合作各方签署协议后合影。

邱勇表示,此次合作的建立,体现了中美两国的大学携手所在地区,共同致力于解决人类面临的能源、环境等全球性挑战的高度共识和积极行动。应对全球挑战既需要技术突破、更需要有效的国际合作。此次2+2校地多边国际合作新模式的建立,将大学的前沿科研创新优势、智库人才优势,与地区的资源优势和产业应用优势相结合,将进一步推进相关领域科学研究发展和技术应用创新,为实现世界可持续发展和保护人类生活环境作出贡献。同时,此次合作也是大学与政府、大学与社会的深度融合,充分体现了大学的社会责任。

安娜·玛丽·科斯表示,著名研究型大学,比如华盛顿大学和清华大学,不仅应致力于推进技术发展,也要为建设一个更加可持续发展的未来在政策建议和提高公众意识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邱勇和安娜·玛丽·科斯签署合作协议。

2014年,应国家主席习近平邀请,美国总统奥巴马于11月10日至12日来华出席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并对中国进行国事访问。APEC峰会期间,习近平主席和奥巴马总统共同发表了《中美气候变化联合声明》,决定合作“启动气候智慧型/低碳城市倡议”。清华大学和四川省与美国华盛顿大学和华盛顿州在气候智慧型/低碳城市建设领域开展“2+2”合作,将进一步落实《中美气候变化联合声明》的倡议,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据悉,在“2+2”合作模式下,清华大学和华盛顿大学将利用清华大学低碳能源实验室和华盛顿大学清洁能源研究中心技术优势,依托将在四川建立的能源互联网产业研究院,在设计合作方案、推进企业间的交流与对接、进行项目前期论证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同时,四方还将围绕低碳能源研发、低碳产业发展、智能电网建设、人员交流等多领域进一步加强合作。基于“2+2”合作框架,中美两国还将以城镇智能电网、直流输配电、电力电子器件、储能与新能源汽车、新能源发电及电工新材料、新型传感器及网络通讯、能源互动交易、多能流仿真与调度、能源大数据分析等为重点,组织核心技术攻关并建设示范项目。

清华大学是中国能源和气候政策制定的主要智库之一。清华大学低碳能源实验室一直致力于推动核能、可再生能源、智能电网、低碳流动及政策等领域的研究和相关跨学科交叉融合,并为中国低碳经济转型提供支持。为响应国家战略部署,应对国际能源领域深刻变化,充分吸纳校内外能源相关领域的优势科研力量,大力推动学科交叉融合,2015年4月,清华大学成立能源互联网创新研究院。

华盛顿大学是全球顶尖的公立研究型大学之一。三个月前,清华大学与华盛顿大学同微软公司合作在华盛顿州西雅图合作建设全球创新学院(GIX)。两所大学将依托该学院,在全球范围内联合招生、联合培养、联合授予学位,在跨专业融合及创新领域开展全方位教学和研究,搭建具有多元文化优势的开放性教育和科研平台,培养全球经济发展和科研创新急需的综合人才。同时,清华大学与华盛顿大学在应对气候变化和能源互联网领域已开展了广泛合作。此次“气候智慧型/低碳城市”2+2合作标志着两校合作更加紧密和深入发展。校地国际化合作的建立,也充分体现了全球化时代,大学建立国际合作共同应对全球挑战、推动地区科技经济发展的社会责任。

华盛顿州近70年已经成为美国主要的清洁、低碳能源生产地,同时也是美国最大的智能电网示范项目所在地。华盛顿州作为美国领先的低碳发展典范,有着先进的低碳发展理念和相关政策、技术优势,华盛顿州将与四川省在新能源产业发展、技术转移、相互投资、扩展贸易以及支持两校合作研发等领域加强合作。四川地处中国西部,是“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的重要结合部,低碳能源丰富,富含水电、页岩资源,在太阳能和生物质能开发利用方面也处于领先地位。清华大学与四川省在新能源和智能电网等低碳技术领域具有良好合作基础,2015年3月,双方签署深化战略合作协议,就在天府新区共建实质的低碳能源发展载体——能源互联网产业研究院达成共识,将充分发挥清华大学多学科优势、能源低碳基础及其关键技术研究能力,结合四川省在清洁能源资源、装备制造产业等方面的优势,共同致力于推动我国低碳能源科研创新、产业发展,促进四川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据了解,该产业研究院将在未来为”2+2“合作提供依托和平台支持。

据了解,此次合作将涉及清华大学多个院系和单位,包括电机系、信息学院、热能系、化工系、汽车系、材料系等。清华大学低碳经济研究院院长、原常务副校长何建坤表示,“低碳城市建设是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下转型升级、提质增效、突破资源环境制约和可持续发展的根本途径,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方面和关键着力点。促进中美在气候智慧型/低碳城市建设领域的合作和务实行动,既展现我国积极应对气候变化的负责任大国形象,同时也会促进国内经济增长方式和城市发展方式的根本性变革,加快走中国特色工业化和城市化道路。”

华盛顿大学副教务长杰弗里·瑞丁格(Jeffrey Riedinger)、华盛顿大学清洁能源研究院院长丹尼尔·施瓦茨(Daniel Schwartz),四川省代表以及来自华盛顿州政界和商界代表30余人出席了当天举行的合作协议签署仪式。

 

(http://news.tsinghua.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