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育人 | 《普通植物病理学》:在讲历史 说时事中激发学生的家国情怀

06.06.2018  12:20

你们知道吗?我国著名的植物病理学家、我们植保学院的老前辈曾士迈先生,当年读书的时候,为了弄清植物叶片褪绿白化的原因,他曾超长时间不间断观察实验结果,都到了废寝忘食的地步,终于弄清楚了植物白化的原因。”在《普通植物病理学》课上,讲到非侵染性病害的时候,王海光老师正在向同学们讲述曾士迈先生的故事。

图为王海光副教授

在王海光老师的《普通植物病理学》课上,每当讲到专业知识点时,我国老一辈植物病理学家俞大绂、裘维藩、曾士迈、方中达等,以及现在的优秀植物病理学专家朱有勇、陈剑平、康振生、陈万权、王源超、姜道宏等求学、钻研的故事总能及时恰当地出现在课堂上,引发同学们声声赞叹。“我在备课的过程中,用心收集了一些老前辈、专家们求学励志的事迹和报道,结合所讲的知识点,让学生了解这些科学家的成长过程和勤奋求实的科研精神”,王海光说,将教学内容与优秀科学家的研究成果和事迹进行有机结合,并灵活利用,介绍在相关教学内容理论和知识体系方面研究或作出突出贡献的科学家和研究故事,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不畏艰难、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激发同学们的自豪感和家国情怀。

王海光认为,立师德,是每一位专业课教师的责任。在新形势下,大学生的思想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容易出现不坚定的情况,大学生有时对一些社会现象和问题不能正确认识,影响其学习积极性,影响其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树立和形成,影响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专业课教师应该结合自身的专业知识和认识,利用时事和学科发展,对学生进行正确思想引导和教育。

在专业课的教学中,王海光非常注重教学内容与社会热点的衔接,引导学生关心时事,关心国家、关心人民、关心世界,学会担当社会责任,起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在一次课上,讲到人类干预在植物病害发生中的作用时,他结合很多新闻媒体报道的2004年重庆合川万亩“稻瘟”事件,对稻瘟病发生流行原因进行了分析,让学生对当地稻瘟病大爆发形成正确认识,并培养学生认识问题的思路。在讲述我国检疫性有害生物松材线虫时,他结合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向同学们阐释了“植物病理学”对生态效益的重要性,以及对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意义,让同学们在学专业课时加深对党和国家政策的认识和理解,激发同学们更高的学习积极性,增强学习动力,树立为我国农业发展和经济发展做出贡献的信念。

谈起育人,王海光表示,“打铁还需自身硬”,教师只有自身具有较高思想道德修养和政治觉悟,在教学中才能率先垂范、言传身教。育人不仅仅是在课堂上,更在课后。他说,老师的一个很细小的关心、关怀,往往能让学生记住一辈子。在课余时间,王海光经常会和同学们聊聊天,像老朋友一样和大家谈未来职业规划、发展方向,帮同学们分析参谋,被同学们亲切地称为“王参谋长”。

说起王老师,同学们总是有说不完的话。“特别爱上王老师的课,课堂气氛活跃、语言风趣幽默又充满哲理”“王老师他似乎总带着笑,好像从来没有过什么烦心事。他在课间和我们的互动也很亲近,不会摆什么架子。我们总会在不知不觉间被他感染了,心情也会好上不少。”来自青岛农大的张佳齐则有不同的感受,他说:“王老师对一个陌生的外校学生尚能如此热心,可见当他的学生是多么的幸福!”原来,张佳齐在大三的时候准备考研要选导师选方向,因为不了解我校植保学院导师情况,就试着给王海光老师发了一封邮件。面对茫然的张佳齐,王海光先是详尽地介绍了农园植三院发展前景,还通过邮件与张佳齐保持联系,直到他明确了自己的未来目标。

王海光说,不忘教师初心,牢记教书育人的使命,坚持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专业课教师一直是他所秉持的理念。不管是讲历史和人物故事,还是话时事和学科进展,都是为了更好地教育引导学生。他经常和同学们说两句话:“真正能够影响我们一生的,并不是你在哪里上的大学,而是你在那里学到了什么,以及你与他人的与众不同之处。”“相信自己是最优秀的,然后行动起来,最后自己才能成为真正最优秀的。

相关阅读:

聚焦|课程育人:以树人为核心 以立德为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