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棵松体育中心本月完成临时设施建设 迎接冬奥测试

12.10.2021  01:20

  中新网北京新闻10月11日电 (记者 陈杭)“相约北京冰球国内测试活动将于11月7日至13日在五棵松体育中心和国家体育举行,其中五棵松赛事活动时间为11月7日至10日。目前,临时设施建设、临电工程、形象景观、引导标识等各项工作正在加紧推进,按计划将于10月25日前全部完成。

  五棵松体育中心场馆运行团队场馆主任陈双11日在“相约北京”系列冬季体育赛事北京赛区(海淀)新闻发布会上提到以上内容。

  五棵松体育中心是北京2022年冬奥会冰球比赛场馆,从北京2008年奥运会篮球场馆华丽转身而来,是北京奥运遗产可持续利用的范例,是经典的“双奥”场馆,将承担北京2022年冬奥会女子冰球和部分男子冰球的比赛。

  陈双表示,现已确定有4支来自北京的男子冰球队伍参赛,包括88名运动员、随队官员24人,共计112人。按照赛程安排,11月7日为官方训练日,8-10日为比赛日,共计5场比赛。预计将有来自境外的30余名国际技术官员、技术计分等专业人员参与赛事组织。

  陈双称,在北京冬奥组委的指导和海淀区组委会的领导下,目前11月冰球国内测试活动的各项筹备工作正在有序推进。五棵松体育中心场馆运行团队主任层、全部33个业务领域工作人员、以及分阶段到位的志愿者已全部到岗。

临时设施建设等10月25日前全部完成

  陈双表示,为实现“简约、安全、精彩”的办赛目标,按照“全要素测试”的原则,五棵松体育中心场馆运行团队已完成测试活动一图、一表、一册的制定,梳理测试要点160项(包括全奥运水平测试要点97项,专项奥运水平测试要点63项),拟定风险清单316条,制定应急预案160项。目前临时设施建设、临电工程、形象景观、引导标识等各项工作正在加紧推进,按计划将于10月25日前全部完成。

编制场馆疫情防控方案

  陈双提到,疫情防控是本次测试活动的重中之重,五棵松体育中心场馆运行团队始终坚持赛事运行和疫情防控并重,严格落实“分区不重叠、流线不交叉、界面须严管、人员不跨区”的原则,着力抓好“精细管理、精确流程、精准施策”,在场馆层面实现整合协同、融合衔接、综合推动、一体落实。

  同时,组建专项工作组,结合场馆实际和比赛项目特点,编制形成了《五棵松体育中心场馆疫情防控方案》,包括33个业务领域疫情防控运行计划、11个核心业务领域疫情防控方案、9个疫情防控专项方案、3个重要空间和关键设施使用方案。

  整套方案融合整合了注册分区和防疫分区,科学设计区域、点位、流线,全面覆盖了场馆运行和赛时疫情防控的各个环节。目前,场馆团队正在结合防疫运行方案,组织开展应急演练,加强对团队人员的针对性培训,努力做好场馆疫情防控措施刚性约束柔性操作落实,确保管理有硬度、服务有温度。

6小时冰篮转换”技术是亮点

  陈双称,严格对标冬奥会要求,五棵松体育中心竞赛馆进行了针对性改造,包括房间改造、场地改造、伸缩看台系统改造、以及照明、音响扩声系统、斗屏改造等。其中,将原有30*60米的冰面改为冬奥会要求的26*60米,成为两种尺寸可转换冰场,这在国内尚属首例,北京冬奥会后可通过转换冰场尺寸举办各类冰上运动赛事,极大拓展场馆可持续利用范围。

  同时,“6小时冰篮转换”技术,是五棵松体育中心一大建设亮点,可以快速实现篮球模式和冰球模式的场地转换,能够大大节约日常运营成本,提高场馆利用率。按照冬奥标准新建和改造完成12间运动员更衣室,结合场馆特点,设计了稳健厚重和动感活力2种色彩风格,每套更衣室都是标配六室一厅:包括教练室、按摩室、磨刀室、储物间、卫生间、淋浴间和更衣区。

  此外,五棵松冰上运动中心作为冬奥会和本次测试活动的训练馆,将承担热身和训练任务,训练馆和竞赛馆之间设有专用地下通道,赛时运动员可通过地下通道实现快速通行。训练馆采用二氧化碳跨临界直冷制冰系统,解决了传统冰面采用氟利昂等制冷剂耗电且不环保的问题,具备优良的制冷性能和环保特性,相比传统制冷系统可节约40%以上的综合能耗。

探索使用智能体温监测等

  陈双提到,五棵松体育中心场馆运行团队主动与有关方面协调,按照奥运高标准、赛事宽平台、防疫新需求,科技大助力的思路,争取相关科技创新资源支持、参与,着力推进“科技+奥运”在场馆落地。将在这次测试活动中选取一些重要场景进行试点验证,如疫情防控、场馆运行管理等,探索使用智能体温监测、无接触物品交换、通行控制等,促进科技赋能奥运,提升疫情下奥运赛事组织的效率。

  后续还将继续推进科技冬奥项目落地场馆,通过利用新理念、新科技、新材料,在疫情防控、节能降耗、竞赛观赛环境等方面实现更多创新应用。(完) 【编辑:陈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