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建森林生态定位观测网络 未来或发布“森林游憩指数”

15.03.2017  19:38
  上海交通大学9日发布消息称,上海交大农业与生物学院和上海市林业总站正在共同建设上海城市森林生态系统国家定位观测研究站(简称“上海城市森林生态站”),第一个观测点已建成并开始试运行,而根据规划,十三五期间,上海将建成拥有12个观测站的上海森林生态定位观测网络。
  上海交通大学农业与生物学院教授刘春江介绍说,上海城市森林生态站已建成的第一个观测点位于上海市中心的中山公园内,与公园风貌融为一体,这也是国家林业局生态观测网络100多个观测站中首个设在特大型城市中心城区公园的观测点。
  中山公园观测点已于2016年11月开始试运行,实时监测公园中大气温湿度、负氧离子浓度、污染物(包括PM2.5浓度)等环境因子。仪器将实时记录数据,并进行分析,定期向国家林业局提交。实时监测数据会在站房电子屏上滚动显示,告诉居民和游客公园环境质量。
  上海城市森林生态站的另外两个观测点分别落址于浦东外环林带金海段和崇明东平国家森林公园内,整体布局呈现从“中心城区”到“城郊结合部”再到“远郊区”的观测梯度。在这两个站点处,不仅要像中山公园一样观测气象条件及大气污染物,还将配备包括综合观测塔、土壤和植物生长监测系统等设备,完成对森林水文、土壤、气象和生物因素等近百项指标的观测,全方位记录森林的生长情况和城市生态环境的变化格局。按照计划,上海交通大学农业与生物学院和上海市林业总站将共同努力在2017年内完成两个观测点的建设工作。
  上海是中国大陆地区城市化水平高(88%)和人口密度大(3800人/km 2 )的国际化大都市,居民对城市森林和绿地有着极大的需求。至2015年底,上海市的森林覆盖率达到15.03%,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38.5%。在《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16-2040)》中,提出了森林覆盖率25%以上,达到“城在林中,林在城内”的生态宜居城市构想。在这样的形势下,城市森林生态站就成为了助力上海宜居城市建设的“绿色战靴”。通过长期定位观测,科研人员就可以掌握“城市绿肺”的生长动态和健康状况。
  根据上海市林业局的规划,在“十三五”期间,依据上海自然地理特征和社会经济条件,以及城市森林生态系统的分布、结构、功能和生态系统服务转化等因素,将在上海全市范围内再布局9个城市森林观测点,成为拥有12个观测站的上海森林生态定位观测网络,实现“多功能组合,多站点联合,多尺度拟合,多目标融合”的网络观测和研究目标,在省(直辖市)域森林生态观测网络建设上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上海市林业总站副站长潘士华表示,观测网络建成后,上海将对典型城市森林进行长期定位观测,为市民提供游憩参考数据,并为政府决策、科学经营森林提供理论基础。
  据了解,未来,生态站实时的观测数据,在汇总之后经过处理,即可向市民发布“森林游憩指数”。不久后,市民或许能在上海各片城市森林中,发现一块写有林内环境指标瞬时值的大屏幕,以此了解是否适合游玩、休闲、锻炼。而在将来,市民或许通过微信平台就能了解到实时的“森林游憩指数”,以便选择去哪个林子游玩。(记者 许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