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是水库、钱库和粮库

08.04.2015  14:52
  习近平同志的《闽东的振兴在于“”––试论闽东经济发展的一个战略问题》一文中,关于“森林是水库、钱库、粮库”的形象比喻和深入阐释,饱含着人与自然、经济与生态的深刻哲理,至今读来,犹让人耳目一新、回味无穷。
  
  一
  
  有关闽东林业发展,在《摆脱贫困》一书中,还多有论述。把振兴林业摆上闽东经济发展的战略位置,作为推动闽东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载体、抓手,集中体现了习近平同志实现闽东经济、社会、生态三种效益高度统一的发展观。
  
  宁德地区多山,境内气候湿润、雨量充沛,适宜各种林木生长。“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一面是充满诗情画意的山林,一面是山区农民的贫困。如何把丰富的森林资源转化成农民脱贫致富的优势?在大念“山海经”中,因地制宜,精准发力,振兴林业成为习近平同志发展“大农业”的工作重点之一。
  
  习近平同志在调研中看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闽东的林业建设有了较大的发展。全区通过新造、改造、更新和集约经营等措施,建立了以用材林为主,经济林、防护林、薪炭林各种林分结构的林木面积700多万亩,初步尝到了甜头,开始得到了大自然的恩赐。但从横向比较,从长远的发展看,闽东林业所面临的问题是相当严峻的,森林覆盖率与绿化程度均低于全省的平均水平;近年来营林多,也砍得多,森林赤字也多。同时,全区还有340多万亩宜林荒山尚未绿化,近50万亩疏林地尚未改造,许多宝贵的林地资源白白闲置抛荒,山的整体优势没有充分发挥。
  
  1989年2月,宁德地区召开了规模空前的林业工作会议。习近平同志在会上指出:林业不但蕴藏着很高的经济利益,而且还有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林业在发展经济和满足人民生活需求等方面占有重要地位,并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习近平同志强调:“闽东山地多,但林业基础差,覆盖率和蓄积量都比较低。我们应采取积极的方针,把林业置于事关闽东脱贫致富的战略地位来制定政策。
  
  这次会议影响深远,在理念的引领下,宁德人民植树造林,绿化家园,森林不仅成为山区农民增收的重要财源,而且成为水土保持、维护生物多样性、生态环境系统建设的重要载体和屏障。
  
  二
  
  山是载体,财富在林。据1987年森林资源清查统计:宁德地区9个县共有林业用地面积1409.7万亩,有林地面积726.3万亩,森林蓄积量1217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40.2%、绿化率55.5%,均低于全省平均水平。森林资源分布不均匀。区内森林资源主要集中在西部、北部的屏南、古田、寿宁县,这三个县有林地面积、蓄积量分别占全区的46.5%与60.45%。林分结构不合理,全区树种组成比例约为“八松一杉一阔”,马尾松占绝对优势。森林资源赤字大,消耗量大于生长量,林业产业规模小,林业产值2.04亿元,占全区农业总产值的23.3%。
  
  如何因地制宜,制定振兴林业的发展战略?习近平同志指出:“首先要有一个明确的指导思想,这就是:深化林业体制改革,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增强林业自我发展能力;以林为主,加强管护,立体开发,加快造林步伐,提高林业综合效益;广泛动员全社会力量大办林业,把林业发展同粮食生产、出口创汇、脱贫致富以及精神文明建设紧密地结合起来。从这个指导思想出发,闽东发展林业的基本要求是:狠抓统一思想认识,多方筹集资金和落实管护开发措施等三个重点,解决林业政策体制和祖宗山权两大难题,提高经济、社会和生态三种效益。
  
  只有通过植树造林,做大森林资源总量,提高林分质量,才能获得山林资源带来的效益。而“十年树木”,林业收获周期很长,如果没有稳定的政策体制,群众疑虑重重,怎么会有造林的积极性?要发展林业,当务之急就是要制定稳定的林业政策。
  
  习近平同志亲自主持召开地委办公会议,听取林业部门的汇报,专门研究了进一步完善林业政策,保护群众合法权益;增加林业投资,加速林业生产发展;加强林业管理,理顺管理体制;加强对林业工作领导等问题。会上,他对振兴闽东林业提出三点意见:一是发展林业是闽东脱贫致富的主要途径;二是在调整中加大闽东林业发展步伐,抓住机遇,解决林业政策和祖宗山权两大难题;三是加强领导,建立和完善林业责任制。
  
  在他的推动下,全区层层落实林业工作责任制,层层签订造林绿化责任状,把林业工作列入任期和年终的考核内容。同时,建立地、县(市)、乡(镇)领导造林示范点,实行科学造林,扩大工程造林面积。1989年全区共有480位党政领导带头创办造林绿化示范点514个,面积18.3万亩,有力推动全区造林绿化。
  
  三
  
  习近平同志提出,促进林业发展“必须稳妥、扎实地抓好两个关键环节:一是完善林业责任制,二是健全林业经营机制。
  
  关于完善林业责任制,他强调指出:“我区林业‘三定’表面上已完成,但实际上一些地方至今自留山、责任山还没有落实好。群众还有怕变的心理。特别是‘祖宗山’束缚了不少地方林业的发展。现在就要补好‘三定’这一课,切实解决好‘祖宗山’问题。要坚持‘谁造、谁有、谁受益’这一机制长期不变,要坚持可以转让的原则。在山权不变的前提下,允许和鼓励跨地区联合开发。
  
  1989年4月,宁德地区行署制定出台《关于发展我区林业生产若干问题的意见》,就“巩固林业‘三定’成果,自留山,集体山地承包经营,集体林木承包经营,山地开发利用,控制森林资源消耗,发展食用菌原料,封山育林,林业违规的处理”等九个事关林业发展的问题作出明确规定。《意见》还特别规定“凡权属无争议的集体荒山、荒地由集体统一组织开发,也允许各种形式的联合体承包开发经营,山权不变,承包者享有经营使用权;各种形式的承包造林,林权谁造谁有,合造共有,从种到收,产权不变”。各县(市)结合实际制定相应的林业政策,并经人大通过后组织实施。为稳定现有林权,“祖宗山”林权不变,坚持“谁造谁有”的原则,由村委与林主签订补充协议,安定民心。自留山、责任山要限期造林种果,否则收取抛荒费,或将山场收归集体另行安排造林。有关乡镇还向拥有“祖宗山”户主,发出限期劈草炼山、整地造林的通知,敦促户主或由其所组成联合体向集体签订合同承包造林;对户主无力造林的山场由集体收回发包经营。推广“以劳代资”入股或划山场创办新林场的做法,打破了祖宗山界限。
  
  周宁县七步镇后洋村一位农民,冲破农村长期认“祖宗山”风俗的种种阻力,承包村里1200多亩荒山,创办家庭林场,在全县产生了巨大反响。习近平同志前往调研考察,予以充分肯定,认为这是“为我们发展林业提供了一条思路”。
  
  稳定林业政策,清除了障碍,激发了广大群众造林绿化热情,区内兴起了由国营、集体、合作、个体及联合体等多种模式参与的造林绿化热潮。全区造林专业户、重点户和联合体大批涌现,个体造林发展迅速。1990年全区造林专业户、重点户发展到7009户,造林联合体4630个,全区创办乡村林场发展到438个,经营森林面积171.82万亩,森林蓄积量达151.58万立方米。乡村林场林木集中连片,长势良好,成为闽东乡村集体后备森林资源的重要基地。
  
  四
  
  在健全林业经营机制方面,习近平同志提出三条措施:严禁盲目采伐,强化资源保护;转变粗放作业方式,实行集约经营;转变单一经营,实行综合开发。
  
  地委、行署召开“打击毁林犯罪活动专项斗争”会议,制定下发了《关于整顿木材流通渠道,强化林政管理工作的通知》和《关于开展集中打击木材流通领域违法犯罪活动统一行动的意见》,全面部署打击破坏森林资源违法犯罪行为,促进了林区治安状况的好转。
  
  林业的经营方式、森林资源资产流转、林业投融资体制、林权管理体制改革上取得了显著成效,促进了闽东林业的生产发展。1990年,宁德地区有林地面积853.7万亩,比1987年新增127.4万亩;森林蓄积量1347万立方米,比1987年增加130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和绿化程度大幅提高。1990年,全区森林覆盖率47.2%,比1987年提高7%;绿化率64.9%,比1987年提高9.4%。森林资源总量明显增加。林业成为宁德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构成部分,成为生态建设和经济建设的着力点。
  
  《摆脱贫困》说,“什么时候闽东的山都绿了什么时候闽东就致富了”,“造林绿化、振兴闽东是一项充满希望的事业。”正如书中描述的那样,经过长期坚持不懈、扎扎实实地奋斗,闽东的林业已经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林茶果产业已成为闽东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关键一环,不仅在摆脱贫困中发挥了突出贡献,在新的发展条件下,在建设“百姓富、生态美”的小康社会中依然发挥着无可比拟的重要作用。
  
  五
  
  习近平同志说:有了“指导思想和基本要求,我们就可以制订一幅闽东林业振兴的蓝图了”。
  
  1989年初,宁德地委、行署提出林业发展的战略目标和重点,要求“苦战七年,荒山披绿装”。确保至1995年造林350万亩,实现宜林荒山绿化任务,净增有林地面积210万亩,实现全区荒山绿化程度达到70%,森林覆盖率达51%。战略的重点是“两条线”和“五个基地”建设。“两条线”是指沿海防护林体系一条线;福温公路沿线绿化为主一条线。沿海防护林体系争取五年内造林绿化93.4万亩,福温公路两侧一重山争取三年内完成57万亩宜林荒山的造林绿化。五个基地分别为:用材林基地、油料林基地、商品林基地(如板栗、四季柚、无核柿、山苍籽、黑荆、晚熟龙眼、晚熟荔枝和食用菌专用林等)、毛竹基地、茶叶基地等,绿化改造林茶果面积300多万亩。
  
  1989年5月的全省林业工作会议,福建省委、省政府做出《关于加快造林绿化,大力发展林业的决定》,提出建设林业“三五七”工程,即用三至五年时间完成所有宜林荒山造林,七年实现八闽绿化的任务。省里要求宁德地区在五年内实现绿化达标;地委、行署自加压力,将原目标调整为三年内消灭荒山。
  
  地、县、乡分别成立“三五七”造林绿化工程指挥部,由各级党政第一把手亲自挂帅、加强对“三五七”造林绿化工程的领导,统筹协调造林绿化工作。林业部门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各部门紧密配合,形成全社会关心林业、支持林业的系列服务体系。
  
  在森林防火方面,全区推行护林防火责任制,将森林防火任务和防火各项控制指标分解到县,层层签订责任状。地、县护林防火委员会改为“森林防火指挥部”,并规定各级指挥部代表同级人民政府行使防火权力。全区111个乡镇和12个国有林场均成立防火机构,初步形成了地、县、乡三级护林防火组织体系。1990年全区发生森林火灾起数占省控指标的72.2%,降至历史最低点。森林火灾保险是一项新的护林措施,部分县市的林场和林业专业户参加森林火灾保险,确保了森林的安全,降低了林农营林的风险。
  
  在森林病虫害防治方面,全区组织开展了病虫害普查工作,掌握全区病虫害的分布情况和发展规律。积极布设病虫害测报网点,加强预测预报,指导各地及时防治。1988-1990年宁德地区共防治森林病虫害面积132.75万亩,有效抑制森林病虫害的发生和蔓延。
  
  在金融支持方面,习近平同志强调要建立林业发展基金,金融部门积极支持发展林业生产,对名优特的林果要予以优惠贷款。地区农行率先出台相应措施,成为区内金融部门支持林业生产建设乃至农业开发工作的先导。
  
  在科技兴林方面,习近平同志强调“要着重抓好森林培育技术的开发和林业良种的选育”。全区各县均设立林业科技站。闽东一大批林业科技工作者,攻关克难,在森林资源培育、林业技术开发和良种选育等研究领域取得了良好业绩。1989-2010年,宁德有30多项林业科技成果分别获得林业部、省政府、省林业厅科技进步奖,还有3个项目被列入中央财政林业科技推广示范资金项目。
  
  1989-1991年的三年间宁德地区共完成造林更新面积227.9万亩,提前一年完成了消灭荒山任务,1992年,宁德地区完成更新造林面积319亩,经省统一考核验收,提前完成“三五七”造林绿化工程任务。
  
  闽东林业的蓝图正逐步变成现实。
  
  六
  
  习近平同志在《摆脱贫困》中提出:“森林能够美化环境,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调节气候,实现生态环境良性循环”。他要求,要从“美化、净化环境,为人们提供良好的生活条件”的高度认识林业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宁德地区森林资源总量偏少,水土流失严重。1985年全省水土流失普查数据显示,全区水土流失面积2503.06平方公里,占土地总面积的19.25%。
  
  在全区林业工作会议上,习近平同志指出:“各级领导在思想上一定要确立大林业观念、大绿化观念、现代林业效益观念。”他强调“要重点抓好沿海防护林体系和以福温公路线为主的公路一重山的造林绿化建设,要求有关县市和乡镇将其列为林业工作考核的重要内容。林业部门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水土保持部门要紧密配合”。
  
  地委、行署成立了公路两侧造林绿化、水土保持工作指挥部,指挥部下设由各有关部门领导为成员的办公室,统一指挥全区公路绿化和水土保持工作。各级领导亲自抓示范点、样板山,采取综合治理措施,鼓励农民“治山、靠山、吃山、养山”,充分调动干部群众造林绿化和治理水土流失的积极性。
  
  1989年6月,习近平同志在宁德市(今蕉城区)调研中,强调“坚持走开发山海资源的路子,扎实抓紧发展林业,要重点抓福温沿线三都、飞鸾的绿化工程”。在他的推动下,全区加快了造林绿化和治理水土流失步伐。寿宁县以工代赈种植板栗治理水土流失,古田县利用水土流失区种植油柰。宁德市(今蕉城区)积极推行“两头抓封禁,中间重强化”的方案,封禁山林1.6万亩,种植各种果树13850株,起到了示范作用。福安县通过统一规划,建立示范点集中治理的办法,取得明显成效。1988年至1990年福温线公路一重山完成造林绿化长度218.3公里,造林面积49.64万亩,使沿途25个乡镇、164个村重新披上绿装。
  
  生态建设不断取得成果。全区共治理小流域35条,收到了明显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原来被冲刷成不毛之地的寿宁南阳洋边岗一带,旧貌变新颜,枯竭多年的山塘重现荡漾碧波。
  
  地委、行署将赛江、闽江(古田段)绿化列为重点绿化工程。在“两江”绿化工程建设中,福安出台政策鼓励群众在赛江及各支流沿岸种植绿竹,当年种植绿竹32万丛,比七十年代增加29万丛。1990年,全县种植绿竹面积达9500亩,有效控制水土流失,“两江”沿岸基本绿化。
  
  经过不懈的努力,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取得了明显成效。截止2008年,全区完成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面积30.93万公顷。通过强化治理和示范推广,2008年遥感调查数据显现闽东水土流失面积比1985年普查面积减少了8.81万公顷,水土流失率从19.25%下降至9.01%。闽东的生态环境得到了有效的改善,环境质量评比连续多年位居全省前列,成为生态环境、空气质量均优的宜居城市。
  
  绿意盎然的闽东大地更显得生机勃发。
  
  七
  
  习近平同志强调,发展林业是闽东脱贫致富的主要途径。林业是闽东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之一,森林是水库、钱库和粮库,对于脱贫致富更具有特殊意义,把林业作为社会经济发展的重大战略措施和脱贫致富的大事来抓,抓住不放,一抓到底。
  
  向森林要粮要钱。1989年9月,宁德地区开发性生产暨脱贫致富现场会在屏南隆重召开。会上习近平同志举了屏南双溪镇石牛头村的例子:石牛头是双溪镇一个偏僻的自然村,原来只有10户59人,生活非常困难,村支书带领群众发扬艰苦奋斗光荣传统,大搞开发性生产,种植松、杉、竹林4000多亩,种果2600株,村办高产密植茶园45亩,村里集资修建了学校,修通机耕路,架设高压线,安装碾米机,办起了自来水。林业生产富了山区农民,山村面貌焕然一新。1994年,全区用材林林分面积达607万亩,用材林蓄积量达1135万立方米,按当时木材价值估算,林木总价值达39.73亿元,成为闽东巨大的“绿色钱库”。林业为山区群众脱贫致富、闽东经济社会发展作出重要贡献。
  
  习近平同志提出,“要重点抓林业的用材林基地、油料林基地、名优特商品林基地、毛竹基地、茶叶基地等五大基地建设”。全区把以“油茶林”为主的油料林基地列为林业发展重点,并在财政专项预算上给予扶持,着重进行油茶低产林改造,营造部分速生丰产林,1990年全区油茶林保存面积31.86万亩,产油茶籽4964吨。福安、柘荣被列入国家现代农业–油茶生产发展项目县,以此为龙头引导企业参与发展油茶产业,推行“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模式,初步形成“种苗、种植、加工”产业链,带动千家万户农民发展油茶生产。
  
  闽东自然环境独特,晚熟龙眼、荔枝产量高,品质好。习近平同志强调要坚持走开发山海资源的路子,扎实抓紧发展林业。要重点加快发展晚熟龙眼、荔枝生产的步伐。经过多年努力,宁德龙眼基地获得“农业部南亚热带作物名优基地”称号、国家工商总局“蕉城晚熟龙眼证明商标”,中国果品协会还授给“中国晚熟龙眼之乡”的称号。
  
  习近平同志指出:“茶叶是闽东的一大优势,产量占全省的四分之一,现在的亩产比较低,提高亩产应该是一个主攻方向,当前重点要抓好老茶园的改造工作。”按照这一思路,宁德地区采取政府补贴等措施,大力推进老茶园改造,经过坚持不懈的努力,茶叶生产的产量、质量得到了大幅的提高。福安市和福鼎市分别被国家林业部命名为“中国茶叶之乡”和“中国白茶之乡”。
  
  八
  
  从林业中求生存、求生态,从林业中盼温饱、盼环保,饱含着习近平同志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执政理念,折射出东方文化中和谐平衡思想的理性光辉。
  
  今天是从昨天走来的,重读《摆脱贫困》,回望闽东二十七年的发展历程,重温艰苦岁月,回忆习近平同志在闽东倾注的汗水和心血,无论是“筚路蓝缕,以启山林”的艰难困苦,还是“闽东山头绿化之日,就是闽东致富之时”的壮志情怀;无论是当初“既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的豪迈誓言,还是今天“望得见的山、看得见的水、记得住的乡愁”殷切叮咛。习近平同志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探索实践、关于人类文明发展规律的深刻总结、关于引领中国长远发展执政理念的战略谋划,关于共产党人炽热的民生情怀和强烈的责任担当,令我们醍醐灌顶。(wp) 来源: 新华网福建频道作者:林德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