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察日报】看各地检察机关新媒体工作者如何发“微”
用心做内容,动情讲故事 不哗众取宠,不一味卖萌
看高手如何发“微”
张宇/制图
截至11月27日,全国检察机关共开通官方微信号2640个。在中国各个地方的各级检察院,纷纷在检察官当中挑选了新媒体工作者,都在做着这件事:发官微。
检察系统中的媒体人热衷于先行先试,“见到二维码就扫”“见到好手法就借鉴到本院的公号上”,一批好作品面世,一些经典之作诞生。他们立足于好看、便民的尝试,对于人员、风格的探索,对于内容同质、视角跑偏的批判,对于互动不够、最后一公里有待打通等难题的开诚布公,是他们给检察机关新媒体建设事业所做的积累。
常规推送:案件发布+法治视角
“你花了一个月的精力做了个H5,基本上还是很难比过‘它’的点击量。”很会写程序的蔡欣神秘地说,他是微信号“湖北检察”的编辑。
“它”就是案件。案件发布,点击量最大,最吸引眼球——这是经营检察微信号的受访人士最一致的体验。
办案本就是检察机关主业,几乎所有的检察微信号,都设有案件发布栏目。各地检察机关遵循上级院制定的基本原则,对检察机关立案侦查、批准逮捕、提起公诉的职务犯罪案件、社会关注度高的刑事案件,进行第一时间的信息发布。从发布形式上看,有些是一句话新闻,有些制作了几百字的简讯,还有些配有图片。更深入一些的,有的讲述了检察机关审查起诉的过程,有的跟进关注了案件庭审,发布了检察机关的公诉书。如“杭州检察”微信号,在杭州“7·5”包来旭公交纵火案、浙江“铁笼沉尸”案等开庭当天,全文推送法理情交融的“公诉意见书”,微信单条点击量超过2万人次。“山东检察”微信号,是记者关注到的检察公号中,在案件发布上最为用力者之一。齐鲁工业大学原党委书记徐同文(正厅级),日照市委原常委、统战部长万同(副厅级)……省内开庭审理的厅级干部贪腐案件,“山东检察”都做到了庭审当日推送深度报道。
山东省检察院宣传处副处长赵洪森干过18年的公诉人,亲手打造“山东检察”多个案件发布栏目,权威发布、大案传真、监督利剑、案件播报、以案说法、庭审直击等,这一公号的案件发布有着较高的专业度。庭审直击,是里面最火的栏目。每个厅级干部庭审的采写工作由赵洪森亲自完成,三四千字的“大尺度”庭审公开,为“山东检察”吸引粉丝关注立下了汗马功劳。
相比于案件发布的极受关注,各地检察微信号所发布的检察工作动态,表现略显平淡。记者发现,各类工作创新、机制探索、先进经验和做法,“检察开放日”及“检察机关举报宣传周新闻发布会”等大活动的检察动态信息,各地检察微信号都在第一时间通过新媒体进行发布。但对这类内容深耕细作的不多,做得好看也实属不易。比如用图表解读年度检察工作报告,用大数据说话,晒出工作“成绩单”,这样的较大动作,很难日常化。一些受访者坦言,由于人手少,时效性要求高,以及有些检察工作很专业,怎么打造成新媒体的表达方式打不开思路,这导致了对日常的检察动态新闻深加工做得不多。
在检察公号的内容布局上,面向社会大众,提供法律服务、咨询、提醒和解读,这样一些立足法律实务的内容,也是各地公号共有的一块内容。记者发现,各公号所推送的文章风格各异,但十分贴近群众生活。《当你走进网吧的时候,有没有发现身边的伪装者?》《处理完事故,发现宝马车被划了7道,这次不是熊孩子干的……》《二孩时代来了,检察官告诉你即将面临的法律问题》《超级木马出现,专攻支付宝》《你拿的是电暖宝还是手雷?为安全必看!》《房子写儿女名字才保险,99%的人会后悔……》。
大多数检察微信号,不仅关注检察,也关注法治和本地重要新闻。舆论焦点、法治热点,都能在第一时间给予关注。赵洪森告诉记者,毕福剑饭局事件发生后,网上众说纷纭,褒贬不一。我们没有盲目跟风,对各种评论进行了仔细甄别,转发了《纪检监察报》的《党员毕福剑必须守规矩》一文,与主流观点和官方的处理结果保持一致,对网上舆论进行正确引导,效果良好。
走得太远的内容,和法治、检察、反腐关联不大的内容,大多数检察公号并不推送。有些受访者认为,对于有些公号偶尔为之的推送当地风土人情这类信息,可能是跑偏了。
原创制作:推介检察+特色普法
内容为王,原创至上,这一为传统媒体推崇的经营之道,接受采访的检察公号运营者也是人人在提。
推送独家原创、鲜明个性的内容,才会有生命力,才会有更大强度的用户黏性。记者采访发现,受访者对此有着一致的认识。
在操作层面上,检察微信号所推出的有影响力的原创内容当中,绝大多数采取漫画、H5表现形式,集中于介绍检察职能、展现检察官群体以及与检察机关反贪污贿赂、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等职能密切相关的普法内容。
河南省郑州市中原区检察院公号编辑王青提供的一份抽样调查报告显示,44%的受访者表示对检察机关了解很少,18%的受访者完全不了解。各地检察微信宣传检察职能的漫画和H5的作品当中,最初的、最直接的解读,一般立足于公诉、反贪反渎等窗口业务部门都是干啥的。如《公诉那些事儿》《时间都去哪儿了》《反渎那些事儿》。有些职能介绍的作品,巧妙借用微信朋友圈等流行元素、电影电视剧中热门人物,推出的作品更有设计感,如《检察院的朋友圈》《什么鬼,还记得你对检察院各部门的第一印象吗》。一些作品择取了更独特的视角,立足于检察业务的一些神秘细节,如《你知道检察官如何讯问吗?》。
更有时效性、更对接新闻事件的检察职能宣传作品不断出现,如在最高检发布《关于完善人民检察院司法责任制的若干意见》后,北京市东城区检察院微信号推出的《小黄人聊你最关心的司法责任制》。
以普通检察官的工作与生活作为创作素材,用人的行动,展现检察工作,不仅检察职能跃然纸上,而且能让普通读者直观感受检察官群体。如北京市朝阳区检察院微信号推送的《神奇五侠“反贪之战”》,将反贪干警侦查指挥、外出取证、收集情报信息、抓捕、讯问等职能分别赋予一位漫画人物,赋予其“超能力”,展示反贪干警与腐败分子斗智斗勇,加班加点的工作常态,检察干警对工作的热爱和对检察事业的忠诚让读者深深感动。
记者还发现,更有“本院特色”的作品,越来越多地搬入设计轨道。如北京市东城区检察院制作的《小东上专案》,记录了一个入职检察机关不久的新兵,参加专案办理过程中的所遇、所思、所想。这个作品反映了东城院的工作特色——近年来该院成功办理了多起中纪委、最高检、北京市检察院交办的专案;揭开了“专案”神秘的面纱,满足了群众对“如何办理专案”的好奇心;展现了检察机关在办案过程中,对犯罪嫌疑人及其家属的人文关怀和规范执法的理念。
越来越多的作品,不仅有信息量、有观感,而且更有情怀,更直抵人心。如郑州市中原区检察院微信推送的《终于等到你》改编自一起真实的职务犯罪案件,以12幅图画讲述了一个家庭的离合悲欢。标题《终于等到你》暗含的下一句是“还好我没放弃”,在检察机关和其家人“不放弃”的努力下,被告人完成了从痛彻心扉的愧与悔,到自我反省与积极救赎的转变,最终亲人团圆。这个故事给读者以警醒,更好地实现预防职务犯罪的目的。重庆市检察院制作的一个“治愈系”故事《妞妞的信》,也有异曲同工之妙。故事发生在一个目睹父亲杀害母亲的4岁女孩和一个身患绝症的中年检察官之间。采取了“手绘十文字”的呈现方式,力求还原小女孩走出阴霾的心路历程。
一些检察微信的步子走得更快,已经有了自己的“品牌”,普法工作产生了品牌效应。杭州检察微信号主编刘波告诉记者,杭州检察的“小轴说法”,动漫版《图说检察官提审》《司法考试那些事》,最高综合阅读量超过10万人次。“跟着英模学党章”的“红色漫画”,选取焦裕禄、刘胡兰、张思德等公众耳熟能详的英模共产党员形象,进行漫画创作,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平台累计阅读量超过100万人次。
有用便民:处理咨询+异地帮教
不同层级的检察机关,以不同的定位经营微信号,基层院的微信号侧重“有用”,这是一些受访者的个人感悟。
北京市东城区检察院宣传处处长高小勇说,我心中一个检察公号应该根据它的层级,有合理的定位区别。省市及以上一级的检察公号,应该以宣传为主。区县一级的检察公号,应该以服务为主、宣传为辅,可以在公号的构造上包括行贿犯罪档案查询、律师预约的网上材料初审,案件信息网上查询、网上举报、网上接待、检务公开等内容,使关注检察公号的网友能够知道检察院在干什么,而且当他要到检察院办事时,通过公号能知道应该怎么办,觉得检察公号“既可看,又有用”。
高小勇说,东城区检察院微信公号的特色,在于建立了一套网友咨询信息的处理机制。不管是院级微信、微博公众账号,还是检察官的实名微博账号,都有一套比较完备的网友信息的处置反馈流程。每一位网友的咨询信息,他们都在法律规定的权限下,按照信息收集、分流、审核、答复的流程,予以及时的处置和反馈。这使得东检公号的服务功能得到进一步强化。
山东省检察院未成年人刑事检察处副处长姜欣,让她经营的齐鲁未检公号承担了异地帮教载体的实用功能。
对涉罪未成年人进行考察帮教是未成年人附条件不起诉的重要环节,适用于流动人口的异地帮教方式,如何确保实效?姜欣说,我们在帮教中除运用书面汇报、谈心谈话等常规矫治方法,也借力齐鲁未检微信平台,定期听取被帮教人的读后感,及时跟进教育引导。把法律知识灌输变为兴趣阅读,把枯燥的条文变为鲜活的案例,把程序式谈话变为日常的思想交流。
涉嫌抢劫罪的未成年人小徐,被天津检方作了附条件不起诉处理,小徐回到山东聊城东昌府区的老家后,两地检察机关联合开展异地帮教。检察官给小徐添加了齐鲁未检微信,每天依托微信与小徐交流,了解小徐的思想动态,帮教效果非常明显。10月12日小徐帮教考察期满,检察机关依法对其作出了不起诉决定,既成功挽救了涉罪未成年人,也依托微信平台开创了异地帮教合作的新模式。
姜欣说,不仅服务于涉罪未成年人,齐鲁未检也正在扩大对辖区内在校青少年的辐射面。目前已与潍坊寿光职业学校建立长效机制,将该校近1000名学生吸纳为用户,学生每天一起床就能接收到最新的法治资讯。
做事情的人和他的理念,对一份事业的未来至关重要。受访者一致认为,发展检察新媒体,人员是最重要的。山东省检察院宣传处下设的新媒体工作室目前与大众网合作。从大众网派出的4名编辑,解决了人员的稳定性问题。在司法改革大背景下,如何稳定住做新媒体宣传的年轻检察官,让热爱和激情延续下去,有受访者提示这事儿得认真考虑。
用心做内容,动情讲故事,不哗众取宠,不一味卖萌,重庆检察新媒体的理念在于此。有一定的权威性和严肃性,和我们的司法形象相契合,让我们的公号回归本业、不忘初心,这是赵洪森的观点。他们讲的即是在发展检察新媒体过程中,如何游走在专业性与个性化、权威性与亲和力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