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次检察开放日侧记:中国检察官的形象令人难忘
“中国检察官的形象令人难忘”
——最高人民检察院机关第十三次检察开放日活动侧记
6月1日,最高人民检察院机关举行第十三次检察开放日活动,邀请参加“世界法科学生论坛”的中外学生走进最高检参观交流。
与青年检察官座谈
检察官回答同学们的提问
听检察官介绍检察机关的基本情况
在参观中与检察官交流
参观人民检察史展览陈列室
参观检委会会议室
参观案件管理中心
本报北京6月1日电(记者王地 贾阳) 6月1日下午,艳阳高照。位于北京市东城区北河沿大街147号的最高人民检察院大门口停下一辆大巴车,两个年轻人蹦跳着下了车。陆续走下车的一群年轻面孔,是23名来自中国人民大学亚太法学研究院的研究生以及参加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世界法科学生论坛”的外国学生们。
来到最高检西大厅门前,同学们并没有急着走进去,而是选择在台阶前愉快地合影。来自韩国高丽大学的李南映和蒙古国的赛巴·亚布根还拿出了自拍神器,玩起了自拍。对于第一次走进最高检的大门,同学们显得异常兴奋。
简短的欢迎仪式上,最高检办公厅人民监督工作办公室负责人与同学们围成一圈,“欢迎同学们来到最高检机关参加第十三次检察开放日活动,大家今天来到的地方,是我国检察系统最高领导机关。我国的检察制度与英美法系国家和大陆法系国家的检察制度不同,根据我国宪法和法律规定,人民检察院是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记者注意到,这位负责人热情介绍时,同学们频频点头。
此次检察开放日活动包括参观、体验、互动三个环节。刚一走进人民检察史展览陈列室时,慕尼黑大学法学院的麦克·穆勒就很迫切地问身边的工作人员:“这里的讲解会全程翻译吗?”当得到肯定的回答后,麦克·穆勒很满意地点了点头。“这里悬挂的照片是历届最高人民检察院的检察长,这是我们现任检察长曹建明。”讲解员通过对珍贵的史料和文物的介绍,把大家带入了人民检察八十多载曲折辉煌的发展历程中。离开人民检察史展览陈列室时,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研究生二年级学生徐诗雨悄悄问记者:请问最高人民检察院怎么才能报考?
参观的第二站是检委会会议室。“检委会议事的重点,除研究有重大社会影响或者重大意见分歧的案件,以及根据法律及其他规定应当提请检委会决定的案件外,还包括审议在检察工作中贯彻执行国家法律、政策的重大问题……”同学们边听讲解,边坐在了检委会委员的座位上,模拟体验检委会表决程序。张丹是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2013级亚太经济与法律方向研究生班的班长。她告诉记者,坐在最高检检委会委员的座位上,切身体验按下表决器的瞬间感受,这种感觉既庄严又神圣,“让我体会到了法律的权威和生命力”。
在案件管理中心现场,同学们通过观看介绍案管职能的电视专题片,对案管职能表现出了浓厚兴趣。来自中国人民大学的苏晓告诉记者:“没来参观之前,觉得最高检有些神秘,来了之后,知道了检察机关的办案流程,让我们觉得检察机关不再高高在上,觉得很亲切。希望最高检举办更多的检察开放日活动!”
“在中国,如何成为一名检察官?”在与最高检部分青年检察官座谈交流时,来自瑞士日内瓦大学的莫尼亚·卡马斯的提问激发起了大家提问的兴趣。最高检青年检察官的回答亲切简洁:“检察官的选拔任用主要有三种途径:一是考试招录,二是检察机关内部遴选,三是面向社会公开选拔。”
交流接近尾声时,牛津大学法学院的乔仑·格洛根感觉意犹未尽:“通过检察官的介绍,我学到了很多知识,我们的提问,检察官们都很乐于回答,中国检察官的形象令人难忘。”
麦克·穆勒告诉记者,通过参观交流,他对中国检察机关打击犯罪的力度感到钦佩。他说:“中国这么大,能将犯罪率控制得这么低,非常不容易!”
“如果下次有机会,还会来最高人民检察院交流吗?”面对记者的提问,麦克·穆勒和乔仑·格洛根几乎是异口同声:“当然愿意!”
(摄影/本报记者程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