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木清华 逐梦蓝天 ——空军首批“清华班”飞行学员成长纪实

14.08.2015  15:36

来源:中国军网 8-12 张宏伟

空军招飞中心资料显示:清华大学的录取率是万分之六,空军航空大学飞行学员的录取率是万分之一,这两个万分之几叠加在一起,组成了一支特殊的队伍——空军“清华班”飞行学员。

2015年7月12日,清华大学毕业典礼。28名空军首批“清华班”飞行学员,再次回到清华园,他们不仅拿到了清华大学与空军航空大学同时具印的高等教育毕业证书,而且以93%的初教机成才率创空军历史最佳。空军首长,清华大学领导和部分学员家长,一同与他们见证了这个重要时刻。

清华园里的“空军蓝”

2011年9月8日,在当年空军招收录取的千余名飞行学员中,再经过大浪淘沙、层层筛选,来自全国12个省份的32名学子,在完成5小时的体验飞行后,有幸成为空军与清华大学联合培养的首批飞行学员。从此,清华园里多了一抹“空军蓝”。

梦好做,云难攀。为了弥补与其他清华在校生成绩上的差距,全体学员都暗暗憋了一口气。他们从一入学就结成学习互助小组,课堂上、自习室随处可见他们的身影。经过学员们的不懈努力和清华大学对特殊人才的特殊关爱,一年后,4名学员喜获清华大学奖学金。其中,学员牛江鹏凭借优异的学习成绩,获得清华大学国家励志奖学金。两年后,获奖学金人数扩大至16人次,奖学金累计额度达到78000元,祝珂、孟智坤两名学员共同获得综合一等奖学金。3年后,他们以优异成绩完成了清华大学2年的公共基础课程和1年的航天工程力学、航天航空工程专业课。在结业考核中,他们的总体成绩处同期学员中间水平,而且通过在清华大学的学习,培养了学员们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很强的自主学习能力。

此外,“清华班”学员们的身影经常活跃在各类活动中。从新年晚会上全体学员完美演绎《天上有我说了算》,到“我的强军梦”主题展示活动;从运动会上的“团体总分第一”,到清华大学TMS党史知识竞赛殊荣;从唯一的空军代表参加全军青年读书展示交流活动,到“人生启航—清华大学毕业长跑”活动中受到习主席的亲切接见,他们成为清华园里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因为他们的加入,清华大学举行了首届“空军日”活动。空天知识讲座,紫荆广场的互动体验,让更多清华学子了解人民空军。

——“试飞英雄”李中华、新中国首位女飞行师长程晓健,相继来到学员中间,与他们分享自己的飞行感悟,坚定大家的飞行事业心,并成为“名誉班主任”。

——参观航天城,与航天员交流互动,到一线“拳头”作战力量见学体验真正的部队生活……丰富的第二课堂让学员们的羽翼更加丰满。

——在2012年的北京马拉松比赛中,10名“清华班”学员代表清华大学航天航空学院参加了半程20公里的比赛,最后他们以平均成绩1小时55分钟,获得清华大学半程马拉松比赛团体第一名。那一年,他们被清华大学团委授予“甲级团支部”荣誉称号。

“精英教育”的“探路者”

万分之几的录取率,首批“清华班”飞行学员们可称的上是“精英”。那么,如何让他们得到更好的教育,真正提升他们的发展潜力,成为领军拔尖人才,空军航空大学进行了探索尝试。

去年夏天,首批“清华班”飞行学员一回到空军航空大学,就投入紧张的航空理论知识学习中。对一名飞行员来讲,只有打牢航理基础,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飞行技能,才能正确处置各种复杂的空中特情。“清华班”学员们学习航理的时间与普通学员相比减少了近1年时间,这就意味着他们要在半个学期里完成15门课程的考试。

“怎么办?进度、质量哪个更重要?”早在“清华班”学员入校前,空军航空大学就已组织相关人员反复论证了完成任务的可行性和措施,确定了“清华班”学员航理教学模式。针对他们底子好、知识面宽、理解能力强等特点,抽调全校最有教学经验的教员,科学设置课程,删减了一些与清华大学重复的课程,增大了单位课时的教学容量。大学领导还特批“清华班”学员可以上互联网查阅资料,很多老教员把自己多年积累的教案、笔记整理复印,提供给学员们。

飞行原理》是航理教学中的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其中有100多个公式、300多个重要数据需要学员熟知熟记。在讲课前,航理系的教员们怕“清华班”学员吃不消,计划用10个课时进行系统讲解,可只讲了5个课时就发现,很多学员已经掌握了大部分知识。原来他们早已利用业余时间自学了全书内容,并将重要的公式和数据牢牢地印在脑海中。就是凭着这样一种精神,“清华班”学员只用了普通学员一半的时间,就完成了航理主干课的学习任务。

痛并快乐的“飞天梦”

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的飞行员,就必须闯过体能关。“清华班”飞行学员与普通飞行学员相比,没有经过系统的体能训练,大部分是靠他们在清华大学的自主训练,只有暑假返回航空大学时,才能进行为期一个半月的强化训练,训练强度可想而知。

知难而进方显英雄本色。不少学员都为自己开了“小灶”,就寝前一定要做上100个俯卧撑,100个仰卧起坐,有的学员则每次跑步时悄悄带上两公斤重的沙袋。教员劝他们减小强度,摘掉沙袋,可教员稍不注意,他们又偷偷地带上。在这一个半月里,拉单杠、撑双杠、转旋梯、绕滚轮、跑五千……每天都是超负荷训练,每人平均磨坏了两双运动鞋,但没有一个人叫苦叫累。因为他们深知,每一滴汗水,换来的都是飞向蓝天的阶梯。

2013年7月,跳伞训练开始了。盛夏时节,烈日炎炎,“清华班”学员们每天都要在两米高的跳台上爬上、跳下几百次。为了在最短时间内练好“离机”动作,他们放弃午休时间。烈日暴晒,汗水湿透了衣服,留下一道白花花的盐渍。脸上晒脱了皮,汗水一浸,火辣辣地疼。一天训练下来,两条腿像灌了铅一样,小腿肿得一按一个坑。晚上躺在床上,骨头像散了架,久久不能入睡。然而,想想50多年前曾在艰苦环境中苦飞行本领的前辈,再想想自己魂牵梦绕的飞天梦,学员们又充满了力量。

“嘀——”绿色信号灯闪亮,飞机进入预定空域,高度800米,跳伞开始!学员洪琅凯第一个跳出机舱,身体以每秒50米的速度砸向大地,1秒、2秒、3秒……“砰”的一声,主伞准时张开。随即,在他身后,30多朵伞花相继在空中绽开,形成一道亮丽的风景。

史上最高的“成才率”

2015年4月14日,首批“清华班”学员们迎来了自己飞行生涯中的第一次单飞。

“66起飞!”司凡是第一批放单飞的学员。临上飞机前,教员为他做了最后一次检查,鼓励他说:“飞行是勇敢者的行业。”

起飞线上,记时,松开刹车,加满油门,司凡驾驶飞机加速前进,轻快地抬起前轮,直指苍穹。当他驾机飞上蓝天,沿着机翼俯看大地时,再也抑制不住自己激动的心情,回头看看,后舱没有教员,他接通了机内通话,忍不住高呼,“我飞起来了!我飞起来了!”

“66可以着陆!”司凡再次检查了起落架,飞向三转弯点,下滑,进入四转弯,对向跑道,随着飞机的轻颤,飞机开始接地了。“连续!”加满油门,他又起飞了……

“5分!”现场评判的大学领导面露微笑,给出了满分。

转眼间,一个又一个“清华班”飞行学员驾驶战鹰起飞,着陆,再起飞。

鲲鹏展翅翱苍穹。1000多个朝朝暮暮,他们逐梦蓝天,共同承受着风雪雨露,一道迎接时代的考验。今年6月,28名空军首批“清华班”飞行学员拿到了翱翔蓝天的“绿卡”,这标志着空军新时期实施军民融合式培养高素质复合型飞行人才战略又跨出了坚实的一步。

从莘莘学子到清华学子,从清华学子到天之骄子,空军首批“清华班”飞行学员们翻过了人生中壮丽的一页。“我一升空,空中就没有王牌!”这是全体“清华班”飞行学员的座佑铭,我们相信,不久的将来,他们一定能成为祖国天空中最耀眼的战鹰!

(http://news.tsinghua.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