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希实验班: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摇篮

23.12.2014  11:45

 

  学校从2007级开始,在本科新生中选拔优秀学生设立梁希实验班,作为开展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试点班。通过7年的探索与实践,形成了选拔机制、学分制、导师制等一系列富有特色的改革和运行机制,取得了丰硕成果。

 

  改革选拔机制突出优中选优目前,梁希实验班已涵盖我校林学、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园林、风景园林、观赏园艺、林产化工、木材科学与技术、农林经济管理等优势专业。

 

  近些年,学校积极探索实验班选拔机制。在新生报名阶段,加大了宣传力度,详细讲解实验班相关政策和实验班学生研究方向等相关问题,有效引导致力于为林业事业做贡献的优秀学生报名参加梁希实验班选拔。在笔试阶段,改革了笔试内容,笔试题涉及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专业兴趣与能力3个模块,主要考察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对相关领域的关注度。在面试阶段,创新了面试形式,进入复试的学生需完成自我介绍、必答题和选答题等考核,主要考察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及科研潜质。

 

  自2013年9月起,学校增设园林学院梁希实验班,涵盖风景园林设计、风景园林植物应用、观赏园艺三个学科方向,每年从园林、风景园林、观赏园艺本科二年级学生中选拔35人。学校组织相关领域专家对资格审查通过的学生按学科方向进行测试,包括笔试和面试,重点选拔综合素质优秀、具有创新思维和科研培养潜力的学生。

 

  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培养创新思维2013年,按照“加强基础、淡化专业、因材施教、分流培养”的方针,学校重新修订了  《梁希实验班人才培养方案》,采取一系列举措培养实验班学生的创新思维。一是实行学分制管理,在导师批准的前提下,实施专业选修课通选。二是强化外语教学,修订英语课程教学大纲,提高英语课程教学水平。三是拓展思想政治类课程授课内容,加强时代精神培养,增加国际形势分析,开拓学生国际视野。四是加大双语教学授课比例,鼓励使用外文原版教材。五是强化实践教学,突出实验、实习等教学环节,培养实践创新能力。六是将“梁希学术大讲堂”纳入教学计划,聘请校内外专家教授作报告。

 

  搭建科研创新平台激发创新能力学校大力度强化实验班学生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广泛搭建科研平台,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和科学人文素质。通过完善各类制度建设,建立学生科研创新活动保障体系,构建完善的学生科研创新激励机制,不断激发学生的热情,搭建了学生参与科研活动以及各类学术科技竞赛的良好平台。

 

  完善实验班导师制,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学校坚持因材施教的指导原则,实行实验班导师制,低年级每班配备一名导师,高年级按照学生主修专业有针对性地配备导师,从思想品德、专业学习等多方位指导、教育学生,促使学生成人、成才。切实抓好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研究创新能力,为使其成为精英人才打下良好的基础。实验班学生在导师的指导下,参与科研项目,科研创新能力得到了显著的提高。如梁希10-2班吴维妙,在导师的指导下,开展癌症的干细胞研究,发表收录SCI学术论文的影响因子达到6.7,该生本科毕业后被美国哈佛大学录取,继续深造。

 

  健全激励机制,激发学生参与热情。近些年,学校不断完善激励制度,鼓励实验班学生参与科学研究。一是实验班学生根据科研需要可优先进入实验室学习。二是学校制定并完善  《梁希实验班科研综合能力评价细则》,有效地引导实验班学生参加科研训练。三是学校针对实验班单独设置国家级、北京市级、校级科研训练项目名额,提高实验班学生参加科研项目的比例,并加强项目过程管理,保证项目质量和成果。

 

  举办“梁希”学术大讲堂,营造学术氛围。自实验班成立以来,学校针对实验班学生特点,以学术讲座为载体,设置“梁希”学术大讲堂,为实验班学生涉猎广博知识、开阔眼界提供学习、交流的平台。每学期定期邀请院士、教学名师、知名学者,与实验班学生面对面交流,从更高层次、更宽领域拓展他们的视野,激发他们的专业热情和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开办7年来,实验班学生在课程学习、学术科研、学科竞赛等方面取得了优异成绩。在班集体建设上,梁希07-1班曾获“全国先进班集体”,梁希08-2曾获北京高校“我的班级我的家”;在各类学科竞赛中,获国家级奖32项、省部级奖励43项;在教育部、北京市教委组织的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申报工作中,获批国家级项目34项,北京市级项目23项;在各级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  100余篇,8篇被SCI收录;在4届毕业生中,出国率达到  9.17%,  读  研  率  达69.43%,为国家林业和生态环境建设储备了一批后备拔尖创新人才。同时,梁希实验班发挥了在本科人才培养中的示范和辐射功能,促进了学校整体教学质量的提升。(A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