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上为何无积水?

06.08.2015  18:36

  近期,12345热线接到市民反映,个别桥梁遇到降雨后,容易形成积水。记者从北京市城市道路养护管理中心了解到,目前正在对市管的桥梁进行排水设施专项治理,今后每年都会安排专项工程进行改造和完善。

  改造后

  苏州桥

  四点变化 排水变通畅

  苏州桥是三环路上除了国贸桥外,第二长的立交桥,长度超过了一千米。

  昨天下午,记者来到这座立交桥时发现,桥梁下方沿着桥墩而建的泄水管焕然一新有了四点变化:一是管子变粗了;二是拐弯处变少了;三是管子上的金属抱箍变密了;四是顶端连接处使用了黑色的软质材料。负责苏州桥改造的北京公联洁达公路养护工程有限公司工程师李晨曦说,今年4月苏州桥完成了改造,并经住了今夏雨水的考验,快速排水效果很好。

  记者看到,苏州桥下不远处有一个地下过街通道,行人很多。李先生告诉记者,以前雨天他从这里经过,由于桥上有积水,过车时经常会被溅得一身水; 有时由于管道渗水,还会往下滴水。改造后,问题都已经解决了。

  李晨曦说,桥梁排水主要依靠泄水管和集水槽,此前排水不畅是因为泄水管比较细;设计的拐弯太多;老化造成接口处往外渗水。现在苏州桥已经更换使用了137处全新的PVC-U泄水管和不锈钢集水槽。和传统PVC管相比,新材质更耐冲,也更抗腐蚀,这样在日常养护中,不怕用高压水枪冲洗杂物时损伤泄水管,也不怕冬天使用融雪剂后,会腐蚀管道。

  说着说着,他搬下来一个不锈钢集水槽。集水槽的顶部是一个雨箅子;中间是个方槽,四周有六个方孔;下方连接的正是泄水管。李晨曦说,以前桥上的雨箅子是圆形的,并没有用螺丝固定,车一轧过,有可能把雨箅子带跑了。这样不仅影响行车安全,而且树叶等杂物也会随之流进泄水管。而新集水槽的雨箅子由圆形改成了长方形,增加了桥面雨水的排量,一端还装上了螺丝。

  “这可是我们的专利,今年头一回用。就在眼前的苏州桥,还有新兴桥、和平东桥、北太平桥等几座桥使上了。” 李晨曦说,由于效果很好,他们将逐步在其他桥梁排水改造上,推广这一专利。

  待改造

  东直门至三元桥高架桥

  泄水管开裂 流下“黄汤

  机场高速东北城角联络线是指东直门开往三元桥的高架桥,分为南线和北线两座桥。这两座桥的车流量很大,但排水设施已经老化。

  昨天下午,记者来到了左家庄西街看到,这两座高架桥约十三四米高,桥下来来往往的不仅有汽车,也有骑车人。然而,沿着高架桥走一圈就能发现,部分桥梁下方沿着桥墩而建的泄水管连接处已经“张嘴”开裂了,有的甚至由于渗水,流出了锈迹斑斑的“黄汤”。

  北京公联洁达公路养护工程有限公司工程师到场勘查时说,这些泄水管之所以会裂开是因为桥梁上下是分开的,其中桥墩是固定的,和地面连接在一起,而桥上的桥梁由于热胀冷缩会发生移位,这样很容易将泄水管给弄裂了,造成渗水。

  为此,在改造时,在桥梁支座下安装隐形的橡胶块。这种橡胶块有弹力,能随着桥梁正常移位而变形减震,有效防止泄水管开裂。与此同时,他们还会在这里“复制”苏州桥改造的成功经验,彻底解决这两座桥排水不畅的问题。

  部门说法

  今年改造三环7座桥梁排水设施

  目前,本市市管桥梁共1587座,其中立交桥518座,跨河桥380座,隧道两座,天桥496座,地下通道191座。其中“年纪”较大的桥建于上世纪四五十年代,建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桥梁最多,三环、四环上大多数桥梁都是这个时期建成的。

  市城市道路养护管理中心养护管理科相关负责人介绍,所有的这些桥梁都建有“健康档案”。每年他们会为200座桥梁进行“体检”,今年列入“体检”计划的桥梁是197座,目前已完成180多座桥梁的“体检”。“体检”的内容包括:桥梁结构和桥面铺装、墩柱、排水等附属设施。

  今年,本市已安排桥梁排水系统改造专项工程,改造三环沿线的燕莎桥,和平东、西桥等7座立交桥的排水设施。今后,每年都将安排类似的改造,逐步解决桥梁排水不畅的问题。

  本报记者 王琼 文并摄 J010


  郑重声明:凡注明来源为“京报网网:XXX(署名)”,除与京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5202099联系;本网刊登信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