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志宏副校长率队参加全球孔子学院大会并代表中方高校在大学校长论坛作主题发言

24.12.2015  04:04

第十届全球孔子学院大会于12月6日至7日在上海举行。国务院副总理、孔子学院总部理事会主席刘延东发表主旨演讲,教育部部长、孔子学院总部理事会副主席袁贵仁主持开幕式。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伊志宏参加大会。

大会开幕式上,刘延东副总理强调,当今时代,世界各国日益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利益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文明交流互鉴的大趋势、中国与各国合作共赢的大潮流,为孔子学院发展带来难得历史机遇和广阔发展空间。要突出特色,贴近各国不同的文化传统、习俗习惯,因地因校制宜,改革教材内容和教学方法,逐步实现孔子学院本土化。要适应需求、融合发展,服务民众、拓展领域,为中外合作共赢服务。要以提高办学质量为重点,树立品牌意识,大力提升中外院长和教师素质,打造人文交流精品项目。要整合资源、共建共享,创新管理体制机制,加强院校支撑能力建设,为推进孔子学院持续发展,为促进多样文明和谐共生做出新贡献。

12月7日,伊志宏副校长出席了第十届孔子学院大学校长论坛,并作为中方高校代表在论坛上围绕“中外大学校长对孔子学院的支持”作主题发言。

大会期间,中国人民大学在上海举办了2015年中国人民大学承建海外孔子学院工作招待会。来自中国人民大学承建的海外孔子学院合作院校的校长、孔子学院中外方院长等五十余人齐聚一堂,共叙各自的孔子学院故事。伊志宏副校长对前来参加工作招待会的中外方来宾表示欢迎,感谢大家对孔子学院工作的大力支持和辛勤付出,并对中国人民大学过去一年的孔子学院工作进行了总结。

孔子学院大会期间,伊志宏副校长与津巴布韦大学校长拉维·尼亚古拉、芬兰赫尔辛基大学副校长安娜·莫兰恩及以色列特拉维夫大学副校长拉男·雷恩分别进行会谈,总结孔子学院过去一年的成果并探讨孔子学院未来的发展方向。伊志宏副校长表示,中国人民大学愿意继续以孔子学院为平台加强校级合作与交流,推进学生交换和教师交流项目。

2006年至今,中国人民大学共参与承建十三所孔子学院,分别位于亚、非、欧、美洲11个国家,先后派出200余名学生志愿者和80余位教师赴海外孔子学院工作。中国人民大学承建的孔子学院已17次获得“先进孔子学院”、“孔子学院先进个人”及“孔子学院先进中方合作院校”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