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长奖学金 | 王洋:保持好奇,充满热情

02.01.2019  15:20

  本网讯 王洋,女,汉族,中共预备党员,出生于1999年3月,我校资环学院土地资源管理专业2016级本科生。曾荣获国家奖学金、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二等奖、学习优秀一等奖学金、校级三好学生、第七届海峡两岸口译大赛校级二等奖。

   良师益友促前行

  曾几何时,她也失望、迷茫,一度对自己失去了信心。王洋坦率地表示她过去也有过不求上进的时候,在大一夏季小学期仅得到74分,大二上学期线性代数只考了82分,当时处于彷徨与焦虑中。

  她将自己取得的成绩归功于良师益友的帮助和鼓励。班主任伦飞老师在她迷茫的时候的悉心指导,让她对未来有了更加清晰的规划。同学间的互相交流和鼓励,也带给她很多温暖,让她更有勇气直面困难。她谈到,“我还非常感谢张春晖老师,她是我们宏观经济学的任课教师,在我一次精心完成论文之后,她走过来说我写得很好,善于思考问题,说我一定是个大学霸。当时我受宠若惊,因为排名已经落后很多的我每天都没有信心,学习经常感到心有余而力不足,可老师对我的表扬就如同阴暗日子里灿烂的阳光,彻底照亮了我的心灵,我的自信开始恢复。后来有一次作业,没有太下功夫随便写了写就交了上去,等作业发下来,老师在作业下的评语振聋发聩,让我瞬间清醒:‘好像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不像你一贯的风格呀!’我开始思考,我为什么总会有这随便的态度,为什么我老要降低对自己要求的标准,为什么要预设难度,为什么不能充满热情地把每件事情尽力去做到最好?

  在老师和同学的帮助下,王洋开始不断努力,每天都以最饱满的热情学习、思考,主动表现自己,一丝不苟地把把每件事情都尽力做到最好,自信一天天增长,内心不断强大。现在的她在做好本专业学习的同时,不仅学习了双学位,还有了更多精力参加社会活动。

   保持好奇乐探索

  王洋参加了多次社会实践,她认为社会实践带给她的远比书本知识更加丰富,这些经历促进了她的快速成长。她在2017年暑假参与了河北省曲周县西五间房村土地规划现状与发展调研,安徽蚌埠水样调研,山西寻访校友社会实践,农村土地流转价格调研等多个实践;在两次寒假都进行了中国农村基层党建调研;在2018年暑假深度调研了重庆公租房建设,前往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参加为期14天的生态主题的项目。

  她对社会实践保持着极高的热情,丝毫不知疲倦,她喜欢多到社会上走一走、看一看,去了解民情、了解生活。她说:“大学是我们与社会接触的开始,大学提供给了我们良好的平台,就需要我们充分利用,开拓眼界、增长见识、丰富阅历。社会实践和学习不一样,社会远比书本要丰富多彩,我们可能被动地接收老师和书本给我们的知识,而社会教的都需要自己主动去学。我们要做的就是永远保持一颗好奇心,就能有无限的热情,只要做到这一点,就自然会非常积极地学习,在这过程中也就能收获很多了。

  王洋现在已经选修了20分的普通通识课,远超学校6分的最低要求。她会选择很多感兴趣的课程,涉及经济、管理、逻辑、文学等各方面,正是她的好奇心,让她有着主动学习的欲望和动力,也因此收获了很多知识。

   劳逸结合效率高

  王洋自称学习的秘籍就是劳逸结合。她在学习过程中最看重学习效率的高低而非学习时间的长短。她说:“我从小就羡慕那些一会儿在操场玩耍,一会儿在教室学习,一会儿在练琴,但学习成绩又最好,还琴棋书画样样精通的同学。我自己也不断向之学习,在玩耍的时候痛快玩耍,学习的时候高效学习。人的精力都是有限的,有效学习需要的是专注,而不是时间的消耗战。要做到专注,就需要自己主动休息,当注意力和思维速度下降时,不是强迫自己进一步消耗意志力,而是及时停下来换换脑子。

  她在假期里的放松方式是做志愿服务、出游。在大学两年的时间里,她做过十几种不一样的志愿工作,共计230小时志愿时长。她非常享受能为社会奉献一点自己力量的过程,同时自己也能收获不一样的经历。她说:“对于我来说,出去做志愿和出去玩是差不多的,都能让我感到快乐,让我从学习中脱离出去,放空一段时间。但我仍然保持着好奇心,非常喜欢博物馆,对中国传统文化也越来越感兴趣,在做志愿和出去玩的时候能收获很多别样的知识。

  她还非常喜欢体育课,即使学分已经修够也依然坚持选体育课,还多次参加学校心理团体辅导。这都是她独特的放松方式,让她能够恢复精力,在学习的时候更加专注,提高学习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