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元春副校长出席中国资产证券化行业年会

14.04.2017  12:06

4月8日至9日,由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IMI)、中国资产证券化百人会论坛主办,厦门国际金融技术有限公司、《当代金融家》杂志承办的“2017中国资产证券化行业年会”在北京举办。为回顾总结资产证券化发展经验、展望资产证券化发展趋势,年会聚焦“运用资产证券化助力经济发展”,邀请海内外专业人士共同探讨金融支持实体经济、供给侧改革新背景下资产证券化的新趋势和新变化。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刘元春出席年会并致辞。

刘元春副校长在致辞中表示,当前世界经济已经发生了质变,一是世界经济摆脱了通缩的阴影,货币政策发生全面转向,包括我国在内的世界多数国家都开始步入加息周期;二是我国资产证券化操作模式的变化带来的不对称性冲击加剧,伴随着货币发行从传统的外汇占款和银行信贷向同业市场的转变,风险开始聚集;政府债务的隐性化、资本外逃以及同业市场与债券市场的变化会使得因加息周期的预期而带来的风险程度的上升在未来的几个季度里进一步加快。

IMI顾问委员、中国金融会计学会会长、中国人民银行原副行长马德伦发表主旨演讲。他表示,在金融市场化、国际化、科技化的大环境下,资产证券化获得新的助推力。资产证券化作为新的金融工具,正在被各方面认识和接受,近年来资产证券化的增长速度和发展规模已证明了这一点。对资产证券化来说,从基础资产到资产池,从定价到销售,从原始权益到投资者,一个完整产业链条的形成和周到的服务,无疑会让资产证券化市场更成熟、更完善,因而也更有效率。

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原副主席蔡鄂生在主旨演讲中对金融机构产品创新提出相关建议。针对在国内当前环境下资产证券化业务应如何落地,蔡鄂生提出十个方面的措施,重点强调“金融机构在根据改革总体要求进行产品创新以满足社会需求的时候,要特别注意稳字当头,重视对产品的成熟和完善”。他认为,上到机构高层,下到基层人员,只有先在理念上树立起对金融产品及其所发挥服务作用的正确观念,才能真正掌握,进而向社会更好地推广。

厦门国际金融技术有限公司总裁陈雷在主旨演讲中回顾了2016年资产证券化市场的情况。他表示,2016年资产证券化业务不仅在规模上实现了突破,基础资产类型不断丰富,同时在政策创新、监管完善、市场发展、产品结构以及产品类型等多方面都有了实质性创新。但他同时指出,割裂的分业监管市场、参与机构多、发行效率低、投资者重主体信用风险而轻基础资产风险等是制约市场发展的“痛点”。

IMI联席所长、厦门国际金融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国金ABS云创始人曹彤在总结发言中表示,在当前经济周期下资产证券化实现良好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他同时阐述了资产证券化实现良好发展的三条途径:一是市场建设、二是政策支持、三是社会环境支持。

据介绍,2017中国资产证券化行业年会持续两天,与会嘉宾众多。会议共十个议题,分别就“2016年资产证券化之总结”“PPP项目资产证券化”“信用衍生品”“金融创新与资产证券化”“金融科技与资产证券化”“2017年资产证券化改革之方向”“商业银行转型与资产证券化”“绿色资产证券化的发展与趋势”“资产证券化二级市场与信息系统”“商业地产转型中资产证券化的应用”进行了讨论。IMI学术委员、民生证券副总裁、研究院院长管清友,中国人民银行金融市场司副司长马贱阳,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副院长周皓,百度副总裁张旭阳,亚洲开发银行驻中国代表处高级PPP官员肖光睿等嘉宾参与了会议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