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治校外培训乱象 还需打好“组合拳”
近日,被舆论称作“史上最严治理”的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治理行动落地有声,北京各大培训机构陆续做出调整:举办多年的杯赛改名或停办、已发布的超前课程信息消失,好几家培训机构已经不做奥数培训。
据媒体报道,在南京,全国华杯赛决赛暂缓,一些学校正在登记学生校外培训情况,教育部门正式出台相关治理文件。但也有家长表示,孩子选择培训班的“超纲课程”是因为在课内“吃不饱”,即使培训机构不再提供这类课程,家长也会自己买书在家教或请老师给他辅导。
由此看来,只是采用简单的堵、查、撤、罚等形式,将培训机构“一刀切”,并不是良好的教育生态。要使减负之路走好,还需要堵疏结合,既防止有人抢跑,更预防有人落伍。
有需求就有市场,对学校不能做、做不好的那些事情,培训机构自然会迅速补位,这是市场规律。市场出现乱象,就需要政府的调控,这是市场和政府的契约。在两会上,全国人大代表、泰州市海陵区教师发展中心研训员吉桂凤的发言可以说是一个有益的启示。
泰州也有不少培训机构,但主要是培养课外兴趣爱好,大部分学生不需要通过上课外班来解决课堂上解决不了的问题。因为泰州市教育局推出自主学习平台“泰微课”近4年,全市17个学科的2000多名特级教师和名教师全体上平台,针对各个学科的知识点,制作3-5分钟的微视频和配套的微测试。泰州的学生都可申请账号,根据自己的需求,免费在网上学习。由此解决了学生在课堂上解决不了的问题,这样共享优质教育资源,学生和家长都比较满意,参加校外培训的意愿自然就不强烈了。
当然,政府并非是全能的,还需要市场自发调节,而其中的关键是制订好规则。比如针对此次治理,某培训机构就自发适应规则,表示将围绕《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调整其业务模型和产品设计,如带孩子在旅行中感悟历史、地理;在物理、化学等学科上强调动手内容;增加公益实践项目等。
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秀春满园。整治教辅培训乱象,遏“超”还要补“后”。要建立规范校外培训机构发展的长效机制,深化义务教育、普通高中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义务教育、普通高中教育教学质量,通过创新工作方式,缓解广大学生和家长对校外培训的需求,通过打好“组合拳”,基本解决人民群众反映的义务教育阶段课外负担过重突出问题。(来源:法制晚报 丁慎毅) 【编辑:刘文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