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古树名木:陕西省佳县泥河沟千年枣树王
2013年6月13日18:30,CCTV7《科技苑》栏目首播大型系列节目《农业遗产的启示——千年枣园》,科学、真实、生动地讲述了佳县泥河沟千年枣园的栽培历史、农耕文明特色和民俗文化形式,使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偏远山村一下子被世人关注,泥河沟千年枣园也由此成为中国枣树栽培历史的代表。
泥河沟千年枣园位于陕西省佳县朱家坬镇泥河沟村,地处黄土高原的沿黄土石山区,核心区面积2.4 公顷,共有各龄级枣树1100余株,其中树龄最长、主干最粗壮的一株古枣树被誉为“千年枣树王”,树高8.3m,胸围3.45m,冠幅13.4m,据年轮测算树龄已达1400年之久,树形粗旷,盘根错节,长势旺盛,表现出顽强的生命力,是中国枣树的活化石。千年枣树王GPS定位:东经110.4939度,北纬38.1863度,海拔728米。
佳县泥河沟枣树栽培历史悠久,一般认为是中国枣树的最早栽培中心,种质资源丰富,现存完整的枣树栽培演变类型,从野生型酸枣、半栽培型酸枣、栽培型酸枣到栽培枣序列,包括3个酸枣品种群共16个地方品种;13个枣的品种群共35个地方品种,构成庞大的古枣群落。佳县十年九旱,枣树是百姓的“救命粮”,群众对红枣有着特殊的情结,寄托了更多的希望和情意,祝福、祝寿、贺年、贺喜、相送礼物的食品中必有红枣。在植被稀疏的黄土高原,尤其是黄河沿岸土壤贫瘠的坡地上栽植枣树,具有防风固沙、水土保持、水源涵养等重要的生态功能。
枣树是中国特有的古老树种,枣和桃、杏、李、栗同为中国古代五果。《诗经》记载:“八月剥枣,十月获稻。”北魏《齐民要术》中将枣树选种的经验概括为“常选好味者,留栽之。”枣的药用价值在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中便有记载:“枣味甘,性温,补中益气,养血生津。”《北京同仁堂志》记载:“用葭州大红枣,入药医百病。”当地民间谚语说得好:“一日吃十枣,医生不用找;一日吃三枣,百岁不显老。”这些古籍和谚语所描述的正是红枣、特别是佳县红枣悠久的栽培历史、成熟的管理经验和很高的食用药用价值。
关于泥河沟千年枣树王在民间流传着一个美好的神话故事。相传,在明朝万历年间,古葭州瘟疫流行,死者甚多。白云山开山道士李玉风见百姓遇到如此大难,遂生慈悲之心,欲施法救治。他来到葭州城下的黄河滩桃花渡口,突然下起倾盆大雨,黄河水涨,木船无法摆渡,只好日夜兼程,顺河而上,一直到第二天清晨时,方觉阳光明媚,眼前豁然开朗,远望一道河湾,绿树成荫,不时飘来阵阵花香。玉凤真人沿河湾而入,现一村庄,炊烟袅袅,百姓在田间劳作,精神愉悦,谈笑风生,全无瘟疫之状。于是真人问一村夫:“此乃何方?”村夫答道:“驹会拧合沟。”话音刚落,一股清风平地而起,玉凤真人打坐升空,拱手闭目念叨咒语,忽见五条褐色长龙拧合成柱,腾空而起,火红的仙果像冰雹般从五条巨龙的口中喷洒而出,落在地上。玉风真人喜出望外,收好仙果,准备返回白云观。真人脚踏祥云,沿黄河而下,不觉回到白云山白云洞,便燃起炉火,将仙果配合草药煎熬成汤。众患者蜂拥而至,饮此汤药一口,当日疫病痊愈。没过多久,佳州瘟疫悄然而退。后来,五条褐色长龙变成了千年枣树王,仙果变成了千年枣树上结出的油枣,“驹会拧合沟”也就是现在的泥河沟。
在泥河沟村,人们把千年枣树王当作神来祭拜,每年正月初一、十五都要敬拜枣神,意在祈求枣神驱除枣树上的病虫害,保佑当年红枣能有个好收成。腊月初八吃枣焖饭,要先给枣神敬献,以报答枣神的护佑之恩,庆祝红枣丰收之喜。大年初一,长辈们给小孩子吃红枣、戴枣串,希望孩子们早日长大成人,建功立业;青年男女喜结良缘时,要在婚床上摆放红枣、桂圆,意在早生贵子,日子过得红红火火。在这里可以领略丰富的红枣文化传统,感受独特的红枣情节,体验纯朴的枣乡风俗。
“春日千枝黄花馨,夏晨缭绕薄雾腾。秋来漫漫夕阳下,婆娑一树万株红。”这是泥河沟枣树春华秋实、神采飞扬的真实写照。
中华民族在黄河流域创造了伟大的农耕文明,从远古到现代,农业生产活动推动了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农业是人们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而泥河沟千年枣园的演化历程正是中国农业文化历史发展的缩影,同时又具有自己独特的文化内涵,保护和传承千年枣园文化,对社会科学、生物生态学研究意义重大。2013年5月,佳县泥河沟千年枣园以干旱地区山地高效农林生产体系被国家农业部命名为“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成为农业部公布的第一批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2014年4月被联合国粮农组织认定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是中国西北地区唯一入选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的农业系统。(陕西省佳县林业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