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德树人好老师 | 谭彧:认真是一种信念

11.09.2019  11:26

【编者按】稻麦如浪,五谷清香。在收获的金秋时节,我们迎来了第35个教师节。过去一年中,我校涌现出了一批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教师”典型,各个学院对其中的部分优秀教师进行了专访。值此教师节来临之际,新闻网特推出《立德树人好老师》专栏,通过讲述这些优秀教师立德树人、筑梦农大的故事,展现他们坚定信念、率先垂范、教书育人、勤勉治学的时代风貌。

推开工学院463的大门,你可能第一眼都看不到谭彧教授。再仔细看去,东南角的一张书桌、一堆比人还高的资料后,才露出一个单薄的身影,倘若不甚熟悉,谁又能把这个小小的身影和机械系统中庞大的气压、液压系统联系起来呢?

在采访过程中,谭彧教授也始终带着温和的笑意,就如一位慈祥的长辈。而平时里,谭老师也总是一身简简单单的朴素布衣,谦和、慈爱、平易近人,常常和学生们一起在食堂吃午饭,谈天说地开玩笑。

然而就是在这样的简单环境之中,这样一位低调的教授手下,先后走出了60余位研究生,送出了30余篇SEI/EI,完成了数项十二五、十三五重点项目。如今,尽管她担任着机电工程系教学主任,又顶着北京市教学名师等荣誉,依旧和研究生、博士生挤在463房间。谦逊、勤勉、专注、敬业,她以实际行动,诠释了一个教育工作者的担当,更树立了“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名师典范。

教学为先

自1985年来到农大后的30多年里,谭彧始终奋战在教学一线。本科生的控制工程基础、液压与气压传动、工程流体力学,研究生的自动控制理论、机电系统仿真分析,每一门课上,谭彧都倾注了大量的心血。

谭彧的课堂严谨而细致,所有的知识点环环相扣,逻辑清晰。她认为,学习知识是件马虎不得的事,必须踏踏实实地打牢每一步的基础。课上,她经常以提问与复述的方式与同学们互动,提高同学们注意力的同时也促进大家思考,也因此大家学得都很扎实。而为了能清楚地了解同学们的学习情况与理解程度,尽管事务繁忙,谭彧仍一直坚持自己批改作业。

理工科的课程注重实际应用,因此,即便如工程流体力学这样的抽象的基础理论课,谭彧也会佐以诸多详实的案例,图文并茂、条理清晰地为同学们讲解每一处原理和应用。每年,她仍会重新完善所有课程的教案与PPT,不断地更新前沿的工程实例,发掘新的教学授课思路,既保留经典成熟的方面,又紧跟最新的研究方向。

除了课堂实例外,谭彧更注重在工程实例中亲身体会、亲自运用所学课程,不仅是多看实物模型,更多的需要参与实际项目。因此,她常常鼓励同学们参与各类工程类竞赛,她本人也一直担任很多竞赛的指导老师,包括飞思卡尔(恩智浦)智能车竞赛、机械创新大赛、挑战杯、智能农业装备创新大赛等等。对于创新创业、学科竞赛,谭彧向来不以成败论英雄,她最希望看到的是同学们的付出与成长,“获不获奖是次要的,重要的是工程能力在比赛中能否得到锻炼。”在本科毕业设计指导过程中也倾注了谭老师大量的心血,自2004年以来,除1年以外,每年指导的毕业设计都有1篇(有一年是2篇)获得校级百篇优秀论文。

也正是这样一份认真与敬业,谭彧的课总能获得同学们很高的评价,以至于别的班级的同学都被吸引而来,常常出现课堂人数莫名会在补退选后多出一大截的情况。由此她曾获得北京市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3次,有目共睹的教学成果使谭彧获得了外界的广泛认可,宝钢教育基金奖、北京高校优秀德育工作者、北京市教育创新标兵等荣誉也纷至沓来,2014年获得了自2006年以后工学院首个北京市教学名师。

建国君民,教学为先。严格而不严苛,务实而不功利,谭彧始终铭记作为一个教师所须履行的职责,细耕于课堂,深耘于课外,培育出了一批批具有优秀科学素养、杰出工程能力的学子。

捧着一颗心来

我真的很希望把我知道的都倾注给学生。

除了在专业知识教学上尽心尽力,谭彧也十分注重对学生道德素质的培养。

在谭老师的课堂上,不仅能收获扎实的学科知识,还能从老师身上学到诸多人生道理。课堂上不少时候,谭老师也不吝时间和大家侃侃新闻政事、人情世故。

而在私下中,谭老师与学生们的关系也十分融洽。谈起这个,如今已经在就读博士的杨圣慧便洋溢着感激之情。在他2015年初入学时,对突然变化的学习与管理方式很不适应,个人状态一度十分低迷。于是,他尝试联系了谭老师,希望得到得到一些建议。谭彧老师专门抽出了两个多小时,耐心地一一解答了杨圣慧的问题,又列举了诸多优秀前辈的例子,极大地鼓舞了他的信心,对他日后的学业发展的和读博选择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在七年班主任生涯中,谭彧更是全心全意地为同学们付出。对于优秀的同学,她不遗余力地为他们寻找更高的平台,进一步促进他们的个人成长与学业发展。而对一部分对学业不甚上心的同学,她则更加关注。也因此,她班上所有的学生都能正常毕业。有同学最后拿到毕业证的时候表示,倘若不是谭老师的鞭策与监督,他可能就因此而荒废了大学的四年。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棵草去。对于个人利得,谭彧往往将之放在一边,却总把把学生的发展放在第一位,以自己的亲和与耐心,培育出了许多兼具高尚道德情操与良好工程素养的杰出人才。

坚定信仰,不忘初心

纪伯伦曾说过:“信仰是心中的绿洲。

相比于刚入职的时候,如今的谭彧作为机电系副主任,不仅需要负责系内的教学管理,原来的教学、科研任务也愈来愈重。数十年的教学、科研经历,自然不总是一帆风顺的,并非所有的学生都愿意配合,也并非每项科研项目都能顺利开展。在参与饲草推送系统研究时,由于饲喂牛栏的不连续以及牛头的影响,对机器人的适用性提出了极高的要求,项目进度一度停滞不前。

可能就是成长在五六十年代的老一辈特有的倔强吧,遇到这些难题时,谭彧从不会轻言放弃。她带领团队夜以继日地赶工,甚至寒暑假也全都呆在实验室,最终不负所托,成功实现了推送系统对不连续饲喂牛栏以及牛头的影响的适用拓展。

然而,每每被问起之时,谭彧却表示她只是完成了她分内的职责,有任何任务,便不记得失、心无旁骛地去做好。这恰是生长在红旗下一辈坚定的信仰,不光是为了自己的衣食住行,还要对社会有所贡献。

而谭彧在教学严谨认真的付出和在科研上持之以恒的奋斗,正是源于这样一份为社会作贡献的崇高理想与坚守。

谭彧始终铭记这份初心,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强农兴农为己任,她将自己的奋斗与社会的进步联系起来,将个人的得失寄寓于时代的起落,树立了心系学生、服务社会的名师典范,为现代农业建设输送了一批批高技术、高素质人才,更为祖国的繁荣富强作出了卓越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