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标准化》 北京:走“都市型”现代特色农业之路

24.12.2014  18:25

      北京的农业现代化之路怎么走?作为首都大城市,“都市型”特色理所当然。         所谓“都市型”现代农业,是指靠近都市,在城乡边界模糊地区发展起来的,可为都市居民提供优良农副产品和优美生态环境的高集约化、多功能的农业。都市农业不仅可以提供农业产品,还可以为为人们休闲旅游、体验农业、了解农村提供场所。       本刊记者从北京市质量技术监督局获悉,从2011年开始,作为第七批全国农业标准化示范区项目,北京市在促进都市农业发展、提高农民收入以及保障农产品安全等方面成果斐然。         “北京市第七批全国农业标准化示范项目共涉及海淀区、房山区、通州区、顺义区、平谷区、昌平区、怀柔区、密云县等8个区县种养殖及生态类共8个项目,8个国家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规模种植业达379公顷,养殖业161.7万头(万套),带动农户6.6万户,开展标准化生产技术培训累计培训35万人次,经济效益13.3亿元,都市型农业现代农业特色更加突出。”国家标准委农食部向记者表示。         都市农业大致有哪些类型?“百度百科“里说:都市农业大致包括观光农园,即开放成熟的果园、菜园、花圃等,让游客入内采果、拔菜、赏花,享受田园乐趣;市民农园,即由农民提供农地,让市民参加耕作的园地;休闲农场,即一种综合性的休闲农业区,游客不仅可观光、采果、体验农作,了解农民生活,享受乡土情趣,而且可住宿、度假、游乐;还有假日花市、农业公园、教育农园等。         都市农业所包括的范围是指都市城市化地区与周边间隙地带的农业,不同于一般城郊型农业;都市农业的生产、流通和消费,农业的空间布局和结构安排,农业与其他产业的关系等,必须首先服从城市的需要并为此服务,这种由城市需要决定农业的发展,体现了大都市对农业的依赖性,并进而实现相互依存、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的一体化关系;都市农业不仅是经济功能的开发,而且要进行生态、社会等功能的开发,并进而实现全功能性的大农业;农业生产经营方式明显地表现为高度的集约化的经营方式,实现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发展,并进而达到高度的农业发展形态和为都市服务的特殊功能。         北京“都市型”现代农业的亮点和成果,在这些方面都有了落地和体现。         “涌现出华都峪口的蛋种鸡、昌平百合、房山酿酒葡萄、怀柔茸鹿等一批典型。”北京市质量技术监督局标准化处表示。         北京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副局长姚娉认为:“示范区建设特点鲜明,实施到位,效果显著。”         打造自主品牌,引领蛋鸡行业健康发展         据介绍,北京市华都峪口禽业有限责任公司承担的蛋种鸡养殖标准化示范区,建立并实施了涵盖“育繁扩推”全产业链的技术、管理、工作标准体系。培育自主知识产权的3个蛋鸡新品种,完善了我国蛋鸡品种结构;依托“峪禽大学”,普及标准化养殖知识;成立峪口禽业研究院,实现了科技研发与标准制定的有机结合;建立“流动蛋鸡超市”,为养殖户提供贴身服务。示范区父母代种鸡规模达到160万套,至65周龄产合格种蛋215枚,年增加收益429万元。从2011年至2013年3年累计生产商品代雏鸡4.8亿只,带动6万多农户实施标准化生产。树立了“峪口禽业”的良好形象,引领中国蛋鸡行业健康发展。         提高组织化程度,促进百合产业发展         昌平区政府在百合种球、农资等方面给予补贴;区园林绿化局作总技术指导;企业研发创新栽培技术和基质配方,制定生产操作标准;专业经济合作组织为桥梁;为农民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服务。百合产业得到提升,百合种球质量达到荷兰同等水平,百合切花A级花出品率由原来的85%提高到90%以上。昌平区示范推广面积达170公顷,解决2212名本地劳动力就业,农民年均增收1.5—2.2万元。在荒沙滩地上建成京西北地区最大的百合种球、切花生产基地。         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推动葡萄酒庄产业集群         北京波龙堡葡萄酒业有限公司承担的酿酒葡萄栽培标准化示范区,突出“酒庄酒”特色,打造葡萄种植、葡萄酒酿造、红酒文化体验、旅游观光休闲为一体的高端葡萄酒庄园。用酒庄酒产业替代煤矿等资源型产业,符合房山区产业结构调整的要求,示范区建设为房山区打造酒庄酒产业起到了示范带动作用,提高了全区葡萄酒产业的规模和水平,有助于推动房山国际葡萄酒庄产业集群发展。         提高生产技术水平,保障种猪优质安全         北京穆家峪精育种猪有限公司承担的种猪养殖标准化示范区,从品种、饲料、饲养、兽医卫生、环境与设备、产品实现养猪生产全过程标准化,应用种猪育种系统,提高了种猪遗传水平,应用计算机辅助生产管理,实现了信息化养猪,提升了养殖技术,以猪为本,严格控制饲料配方和疾病防控,保证了种猪优质安全。存栏种猪达到10000头,总产量达100万公斤,三年总增收1407.5万元。         构建有机废弃物循环利用模式,推广低碳循环农业技术         北京嘉博文生物农业技术有限公司承担的有机废弃物循环利用标准化示范区,构建有机废弃物循环利用模式,以餐厨废弃物、畜禽粪便、秸杆枝条等有机废弃物为原料,采用高温好氧发酵技术,将有机废弃物转化为腐植酸肥料,实现了有机废弃物无害化处理率100%,资源转化率95%。通过施用腐植酸肥料,实现改良土壤、提高土壤有机质,提高肥料利用率、减少化肥用量、改善农产品品质、增产增收,沃土节肥增效的突出效果。同时由于碳源性肥料的施用增加了土壤碳库,带来农业二氧化碳减排。         延伸产业链条,建设标准“鹿世界         北京绿神鹿业有限责任公司承担的茸鹿养殖标准化示范区,通过“公司+农户”的带动模式,实行“七统一”使农户与公司的联系更加紧密。加快了茸鹿的良种化进程,实施增光增茸技术,产茸量提高23%,茸鹿养殖户平均年增收每只2500元以上。充分利用怀柔区板栗树叶喂鹿,变废为宝。进行鹿血酒、鹿鞭酒、鹿茸片、鹿肉生产。建设鹿世界主题公园,集养殖、旅游、餐饮、产品开发为一体,组成旅游产业联盟。实现了一二三产的有机融合,形成了较为完整产业发展链条。         引领都市农业文化,打造一品香山采摘园         北京市海淀区四季青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承担的休闲观光采摘园标准化示范区,形成了以草莓、樱桃、桃为主打,火龙果、枇杷、木瓜为特色的系列果品,一年四季可采摘,月月产品不重样。每年举办“一品香山草莓文化节”和“一品香山樱桃文化节”,建设“动物乐园”、“童趣园”、传统农具长廊,为游客提供回归自然、品尝鲜果休闲观光采摘空间。示范区经济收入增加到1685万元。         创意休闲农业,打造科普休闲南瓜园           北京瓜兴园农业观光有限公司承担的科普休闲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制定并实施了涵盖现代化栽培技术标准、科普、旅游、餐饮标准等方面的标准体系,通过现代化种植技术展示、南瓜雕塑展示、南瓜品种展示等三大主题观光,开展科普教育、休闲观光、农事体验等活动,突出“南瓜”特色,创意“万圣节”活动、南瓜灯会、南瓜艺术品雕刻、南瓜宴等,为游客提供了科普学习和休闲旅游观光空间,每年吸引游客3万人次,效益达300万元。           “都市型”现代农业跃然而出。8个特点,也是8个亮点,这是北京推进都市农业发展的具体化、实际化。“问渠哪得清如许?”记者翻阅北京市关于开展全国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工作有关文件,答案不言而喻。         他们揪住了3个关键。文件显示,3个关键词成为重点。           “责任”——第一个关键词。“积极推进,落实责任。”他们表示。项目下达后,召开北京市第七批国家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工作会,国家标准委领导到会做重要指示,市质监局、市农委、市园林绿化局、市农业局和北京市第七批国家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项目承担单位、参加单位以及区县质监局相关负责人参加会议。会议部署了第七批示范区建设任务和要求,学习交流和现场参观了第六批示范区建设经验,为第七批国家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的建设工作指明了方向和目标。专题部署各示范项目承担单位及参加单位制定并报送项目实施方案,各示范区成立领导小组,明确组织机构,落实责任分工,分解目标任务,确定具体计划安排、采取的配套措施等,有效保证了示范区建设工作任务的落实。           “培训”—— 第二个关键词。“加强培训,提高意识。”他们认为。针对第七批示范区建设开展培训,培训农业标准化基础知识、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要求、农业标准体系的建设要求、农业标准化示范区的考核评价要求等内容。通过培训,使示范区建设单位更加深入理解了农业标准化知识、示范区建设及考核评价要求,掌握了农业标准体系的框架和编写要求,提高了有关人员的标准化工作能力和水平,为示范区建设工作加深了理解、拓宽了思路、培养了人才,为进一步提高示范区建设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奠定了基础。印发《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工作手册》。使示范区建设单位理解和掌握农业标准化相关知识和示范区建设及评价要求,提高了有关人员的标准化工作能力和水平。还向第七批国家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承担单位及参加单位发放用户电子密钥,免费提供农业方面的标准目录和标准文本;编写用户手册,开展“首都标准网”农业标准信息服务平台使用培训;为各农业标准化示范区承担单位提供便捷、准确、及时、权威的标准信息服务,支持示范区进行标准的查询、文本浏览、研究分析等工作;同时,为示范区提供宣传阵地、交流园地。         “检查”——第三个关键词。“加强管理,督促检查。”他们表示。按照《国家农业标准化示范区管理办法》的要求,2011年和2012年的11月,北京市质量技术监督局组织对第七批国家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进行年度检查,检查项目的建设进展情况和年度计划完成情况,总结经验,发现亮点,查找不足,提出改进建议。并召开年度检查工作总结会,交流各示范区组织推进工作情况、问题及建议,研讨下一步示范区推进工作的思路和方法,更好地推进示范区建设工作。         2013年6月18日-19日,由吉林、陕西、青海、海南四省质监局专家组成的全国农业标准化示范区抽查组对北京市第七批全国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工作进行了抽查。抽查组对北京市农业标准化工作取得的成绩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对所抽查的两个示范区给予了较高评价,充分肯定了两个示范区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让我们看一下抽查组的评价——“抽查组认为,北京市农业标准化工作突出都市农业安全、高效、生态等要求,工作有力,取得了显著成效,有很多做法值得借鉴和推广。”         北京市质量技术监督局标准化处表示,北京市第七批国家级示范区建设取得了显著的成效,我们要认真总结经验,在国家标准委的正确领导和具体指导下,进一步转变观念,突出重点,扎实工作,充分发挥标准化工作对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的基础性作用,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做出更大贡献。         从标准体系建设,实施推广体系建设,配套的硬件设施建设到项目推广建设,大量的工作铺向前方,我们相信,这将铺出一条“都市型”现代特色农业的金光大道!(《中国标准化》赵子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