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栅栏改胡同采纳民意200条
正在进行的大栅栏胡同改造工程,不再事无巨细全由政府部门“拍脑门”,而是开通顺畅的民意表达渠道,尽可能满足住户们的个性化需求。目前已收到辖区居民各类建言300余条,其中200多条建议在征求民意及论证后被采纳,现已开始落实。
改造不能闭门“拍脑门”
最初,胡同改造工程都是街道制定方案,然后就开始热火朝天地干起来。“原本以为设计的方案处处替居民着想,想尽了办法,使尽了力气,谁知施工完成,居民的反响却并不尽如人意。” 城建科副科长张涛说,为此工作人员也吃了不少“苦头”。
早在朱家胡同改造时,街道为了解决胡同居民晾衣服难的问题,特意在胡同里设计了几排晾衣杆,从图纸上看起来漂亮极了,原本满心欢喜地以为为居民做了件大好事,谁知反倒给人家添了麻烦。
原来,居民虽然很需要晾衣杆,但是晾衣杆设在自家门口却不愿意。负责朱家胡同的城管监督员王铁峰说,刚开始有一处晾衣杆的钢丝绳,隔三差五就被附近的居民剪走藏起来,工作人员不得不跟他们打起了“游击战”,牵扯了很大的精力。
“大力胡同花池里的几棵绿植今年终于活了”。城管科绿化专干张国东说,前两年这些绿植都很难成活。原因和晾衣杆的问题类似,居民们都希望胡同里有花有草,但是却不想让花草占用自家门口的空地,漂亮的花箱、花池进了胡同没几天,上面就堆上了杂物,因此许多花花草草也很难活下来。
后来,工作人员便意识到,胡同改造不光是政府的事,更是居民自己的事。于是,每项改造工程启动前,街道都先搜集民意,晾衣杆设在哪儿、花草谁来管都跟居民一起商议,“居民意识到自己是主人翁了,才会像爱护自己的家一样爱护胡同环境。”
精细服务实现“私人定制”
笔者在刚刚改造完成的大齐家胡同里看到,虽然胡同的整体风格非常统一,但是每家每户门口的“台阶”却各不相同。张涛告诉笔者,原来的设计方案中,每家每户的“台阶”都是尺寸相同、整齐划一的石头。但是,很快工作人员就意识到,设计方案不能“一厢情愿”。在社区搜集到的居民建议中,工作人员发现,大家的需求五花八门,但是又都合情合理。有的居民每天骑电动车出行,希望院门口设计成坡道;有的居民年纪大了迈步不便,希望台阶低一些;有的居民想“两全其美”,设计成半边台阶、半边坡道。于是,最后根据每家每户的需求,街道为居民设计了“个性化”的台阶。
同样可以进行“私人定制”的,除了门口的台阶,还有居民院里的扶手。一次,街道工作人员入户慰问一位老人时,老人提出安装扶手的请求,很快街道工作人员就开始对地区有同样需求的老人进行摸底。在最初的计划中,街道打算为有需求的老人在门口安装扶手,以防出门摔倒。但是,很快居民们就纷纷给社区打来了电话。有的老人说,自己每天都要在院子里坐一会儿,希望在院子里多安一个扶手;有的老人说,自家门口还有很长的一段门道,希望在门道里也能装一圈;还有的老人提出在厕所旁边也安装一个……各种各样的需求汇总上来,街道工作人员便开始一一落实。
“问需于民”成工作常态
在胡同改造中摸索出来的工作经验,很快渗透到了大栅栏街道的各项工作中,建立了一条畅通的民意表达渠道。
去年年底,大栅栏街道发起“建言献策”活动,向地区人大代表、社区居民征求意见和建议,收到建言300余条,其中200多条科学合理的建议被采纳,并开始落实。
大栅栏地区胡同多,收发邮件、快递不便,许多居民向社区提出在院里安装信报箱的需求,于是社区将搜集到的建议上报到街道相关科室。截至目前,街道已为居民安装了2000多个信报箱。
不久前,又有居民提出,胡同街巷里公共信息宣传栏较少,居民获取信息的渠道不够充分。于是,工作人员又开始忙着实地勘察,与居民商讨安装位置。目前,50多处崭新的信息宣传栏已经上栏。
与此同时,街道的主任办公会也开进了社区,地区人大代表、居民代表成了街道工作会的“常客”。街道相关负责人告诉笔者,凡是涉及到居民的实事工程,主任办公会都会到相应的社区去开,听取居民意见和建议。遇到棘手的难题,街道也会邀请人大代表、居民代表一同商讨解决办法。(来源:北京日报 ) 【编辑:曾鼐】